分享

宜昌边边(161)

 宜昌石头书屋 2021-01-04

  

△借用照片示意

一六一、抓壮.丁(下)

现在的一些"国粉"当然是会全盘否定抗战期间出现过"抓壮.丁"这样的史实的,更有一些人直接宣称:《抓壮.丁》"这部电影和后来一些以抓壮.丁为题材的影视剧,不能反映四川人.民在抗战中的主流,有以偏盖全丑化四川抗战形象之嫌。"其实只要稍稍多看看历史资料,多读读民.国档案,就可以知.道当年抓壮.丁的残酷真.相的。

那个在冯小刚的《1942》里露过面、时任美.国《时代》杂志远东首席记者的白修德在《白修德笔下的中.国抗ri战争》中回忆自己采访周.恩.来时得到的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的消息:"例如蒋在一九四三年制定的全国动员法令。周津津乐道地讲了其中的内情: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和国.民.党财政部长孔祥熙曾经想共同起草一项新的动员法令,以解决各自的问题,即通货急剧膨.胀和军队员额不足。周说,他们一致同意征兵的办法必须适用于上中下各阶级。每个青年必须服兵役,向政.府交纳三千五百元钱〔当时值二百五十美元)的人可以免征一年。当时全国的适龄青年至少有四千万,行政院的那两位部长估计至少会有三千万人出钱购买缓征权,这样,财政部长每年可以为他的预算增加好几十亿元的收入;而军政部长可以有一千万待征入伍的兵源。"

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的《整理宜昌市实施概况》中有一张当年三月份的《宜昌县城区各镇保甲户口壮.丁统计表》。当时的宜昌城乃至宜昌边边共有北望、东湖、中山、南湖、大公、南藩、chun秋、县府、西上、古城10个镇,70个保、738个甲,分别有10215和11771正副户数,其中男人56916,女人49291;壮.丁数就有16807人,可见当时城区人口.中青壮年居多。如有看官还对全国这近1500万壮.丁的命运关注,请参阅笔者的拙作《石牌大捷的背.后》。

即便在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度里,以"抗战"的名义征兵不成问题,但毫不讳言,其实上逃兵无处不在。何应钦对壮.丁的征收与部队补充兵员之间巨.大的差异的责问很正常,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逃兵太多。据说巴东县政.府曾专派一自卫队,就守在主要道路交叉路口,专门负责去抓由湖南、湖北前方逃跑回来、试图回到四川去的逃兵,zui多时每天要抓几十个人,算来一个月即可抓数百名之多。这样,县政.府即可在本县少抽丁,而交新兵的时间反而又zui快。

同时,国.军普遍还存在一个司空见惯但谁也不会说破的"层层吃缺"的贪.污现象,就是各级长官虚报、冒领并贪.污部队空缺人员的兵饷、粮代金和武.器装备。据时为国.军75军补充第.二团团长的戴齐平在《宜昌反攻与当阳受降的片段回忆》写道:"1941年冬,我所在的补充二团,全团八百多名新兵,按军部分配名额,完全补充到各师去了,剩下有官无兵的空架子,驻宜昌县秀水坪。"

某ri,他被军长施伯衡的电话到了设在马良冲的军部,漫不经心地告诉他,"军部补你们团两百名新兵,要办的手续,找军需处裘处长联.系。"结果是拿到一本新兵花名册,新兵却一个也没有,说明完全是补空额:"我计算了一下,士兵每人每月口粮四十五斤(笔者注:十六两制),伙食给饷七元五角,每到月底,两百名空额的九千斤粮食,一千五百块钱,就装进了军长的衣包。"

这样的部队能凝聚战斗力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