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高窟 | 428窟:须达拏太子仁爱,舍捐一切施人间

 CHANJIJI陈吉吉 2021-01-04

第428窟位于莫高窟入口上方三层,为莫高窟最大的中心塔柱窟。此窟建于北周(557—581年),洞窟主室平面呈方形,设中心塔柱,塔柱四面各开一龛。东壁门南画萨埵那太子本生等,门北画须达拏太子本生;南壁画说法图、卢舍那法界人中像等;西壁画五分法身塔、涅槃图等;北壁画说法图、降魔变等,内容十分丰富。

此次介绍的是须达拏太子本生。佛的本生故事画是敦煌壁画题材之一,表现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中为菩萨时要教化人生、普行六度的种种事迹。佛教认为:像释迦摩尼这样的圣人,在修道成佛之前,经过无数次累世修行,无私奉献,历经磨难,最后才修行成佛。

东壁门北画须达拏太子本生。这幅故事的情节发展绘成上下三段,从上至下呈“Z”形走向。故事是讲:叶波国太子须达拏乐善好施,有求必应。敌国收买婆罗门,向他乞讨百战百胜的白象,太子慷慨相施。国王闻讯震怒,将太子驱逐出国。须达拏太子携妻儿驱马车而去,路上又遇婆罗门乞讨,他于是将马、车、衣物全部施舍。一家人千辛万苦来到遥远的深山中隐居修行。后来,又有一个婆罗门来索要他的两个儿子做奴仆。须达拏为了信守诺言,忍痛将二子也施舍给婆罗门。故事的最后,婆罗门将两个孩子带到叶波国出卖,为老国王知悉,将孙儿赎回,并迎太子回国。

上段从左到右:辞父出游、请父王开库布施和八个梵志求施白象三个情节。

中段从右至左:梵志骑白象而去、大臣控告太子施象、太子被罚去檀特山思过、临行前布施、辞父王、臣民相送。

下段从左至右:婆罗门乞马而去、求车而去、乞衣物而去;太子及妃负子女前行;帝释化城廓留太子、太子穿城而过;抵达檀特山,结庐修行;太子将子女送给婆罗门,子女绕树不行,被婆罗门鞭打。以下情节未画。

辞父出游

据《太子须达拏经》记载,古代印度有个叶波国。国王湿波治国有方,统领着六十个国、八百个聚落。湿波王妻妾嫔妃成群,但久无子嗣。于是湿波王诚心向天地诸神祷告。当夜,王后便觉有娠。十个月后,降下一位王子,取名须达拏。        

湿波王对王子关怀备至。须达拏从小聪明伶俐,而且温存善良,孝顺父母亲族,博得了湿波王众妃的疼爱。须达拏十六岁时,就已经通晓诗书礼仪、骑射兵法。成年后,湿波王为他选了邻国的公主曼坻做妻子。曼坻天生丽质,端庄文雅,温柔贤惠,品貌举世无双。夫妻俩相敬如宾,意挚情深,几年后,生下一儿一女,使他们更加欢乐和幸福。       

一天,太子带着孩子们出游。诸天神幻化成贫穷、聋哑、眼盲的人,躺在须达拏路过的地方。须达拏看到有人竟这般痛苦,内心充满了怜悯和同情,他游兴顿消,立即返回宫中。      

湿波王见太子出宫没多久就怏怏而回,便问:“你刚刚兴致勃勃地出去郊游,为什么现在这么忧心忡忡?”       

辞父出游

须达拏向湿波王描述了自己所见到的惨象,并请求说:“父王!我们生活富足,衣食无忧,但国内还有这么多贫困的人。我们将宫中的珍宝钱帛布施给穷人吧!”       

请父王开库布施

湿波王很高兴自己的儿子有这种为民着想的心意,而且认为布施是功德无量的好事,于是答应了。须达拏非常高兴,于是下令收集宫中财宝置于闹市让人索取,并说:“恣人所欲,不逆人意。”         

须达拏太子布施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地来到王城。每个想求取施舍的人都得到了满足。他们到处颂扬着须达拏太子的慷慨大度和乐施好善。      

八梵志求施白象

叶波国敌国国王听到这一消息,心生一计。他召集国内婆罗门,对他们说:“叶波国有一莲花白象,力大无穷,能力敌60头雄象。正因为叶波国由此神象,我国才屡屡落败。眼下正有一个机会可以让叶波国失去这头神象。须达拏太子不是说‘恣人所欲,不逆人意。’吗?你们就去向他索要这头神象。如果他信守承诺,就会把神象布施给你们;如果他违背诺言,我们也可趁机攻击叶波国。”婆罗门们领令前往叶波国。

八梵志求施白象

八梵志求施白象局部

梵志骑白象而去

须达拏见来人索要神象,虽犹豫再三,但有求必应的诺言在先,也只好将国宝、父王的宠物赠予来者。此事传出,朝野震惊,国王愤怒至极,立即罚须达拏去六千里外的檀特山中静虑思过。

大臣控告太子施象

太子被罚去山中思过;太子临行前布施

太子临行前布施

太子将自己资财作最后施舍后,携曼坻妃及两子女启程。沿途又屡次遇到婆罗门请求施舍,须达拏先后将随行的马、车、衣物尽皆施予。行至半途,又遇旷野大泽,粮水渐尽,但太子仍坚定地向檀特山行去。 

太子辞别父王

臣民送别太子

婆罗门乞马而去特写

婆罗门乞车(左)、太子施衣物而去(右)

太子施衣物于婆罗门;与妃负儿女前行

太子施衣物于婆罗门特写(婆罗门挑衣扬手,似乎因再次得手而显出嘲弄的自得)


帝释天见太子一行如此艰苦,就变幻出城廓闹市及一切衣食、伎乐、奴婢、仆僮,劝其留住。太子说:“父王命我往檀特山上思过,违命逗留非孝子所为。”于是穿城而过。多日后,须达拏太子一行终于到达檀特山。拜见在山中修行的阿州陀仙人后,须达拏太子在其住处旁结草为庐,以瓜果为食,精心思过。       

帝释化城留太子,门前有伎乐,太子摆手拒入

帝释化城留太子,门前有伎乐,太子摆手拒入

帝释化出城廓、房舍,门前有弹琴、拨箜篌的乐伎迎接,太子与妃负二子来到门前,太子摆手示意拒绝入室,穿城而过。

太子抵檀特山,结庐修行

太子及妃跪于阿州陀仙人前,请求指点(左上);太子结草庐修行(中上),二子与山林中的动物玩耍(草庐下方);一婆罗门向太子索要子女,太子施子女于他;婆罗门鞭打子女前行(右上);太子妃在山中采果,帝释化作狮子阻止太子妃归途(左下)。太子妃归来不见子女,痛不欲生(中上草庐里一人伏于地)

再说,鸠留国有一婆罗门,相貌奇丑,年过四十才娶妻。而其妻却端庄秀美,人见人爱。每当其妻到井边汲水时,一些市井少年嗤讽其夫婿,对她调戏取闹。美妻啼泣归告丑婆罗门,并说:“你如果不找奴婢带做一切外出劳作,我就不再与你同居。”并以自刎相威胁。丑婆罗门无奈,只得赴檀特山求须达拏将子女施舍给他做奴婢,侍奉娇妻。太子虽有不舍,但仍将子女捆送丑婆罗门,任由他们鞭打驱使。       

太子结庐修行

太子妃在山中采果,预感到灾难将至,急忙返回。帝释天为成全太子施舍善心,化作狮子阻止太子妃归途。待婆罗门远去,太子妃归来不见子女,痛不欲生。须达拏苦言相劝,太子妃才稍稍平静。帝释天想试探太子布施的诚意,也变成一婆罗门,向太子索要太子妃。须达拏也把太子妃送给他。此时帝释天恢复原形,将太子妃归还太子,并决定帮助须达拏太子返回宫廷。

太子施子女,子女绕树不行被婆罗门鞭打

当婆罗门驱赶太子的子女回家后,其妻见他们幼小,无力劳作,更难忍受奴役鞭打之苦,便骂丑婆罗门无能,命其速去卖掉。

丑婆罗门驱赶太子的子女至叶波城内,国中大臣和百姓认得他们是太子之子,国王之孙,莫不悲伤,纷纷质问丑婆罗门从哪里得到这两个孩子,丑婆罗门回答说是从太子那里乞来的。众人大哗,纷纷上前夺取孩子。帝释天来到王宫,对国王说:“你的孙儿、孙女正在街上被人贩卖呢!”国王闻言出宫,见到孙儿孙女的惨状,流泪哽咽,出资将孩子买下带回宫中。国王失孙复得,又听孙儿孙女讲述他们在山中的生活,心中十分不忍,便遣使接太子夫妇回城。      

敌国国王得知太子慈善,要归还莲花白象,并送以金银珠宝。但太子仍坚持已经布施的东西就不在要回了。敌国国王感佩太子德行,于是和叶波国修好,化敌为友。

这幅连环故事画中的人物形象、衣冠服饰,均为中原式,并以山峦、树木、房屋作为故事情节的间隔和联结,把人物活动放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使画面富于生活气息,这是早期故事画受到中原绘画影响后的一个新发展。

感言:难得太子仁爱盈,义无返顾慈善行。舍捐一切施人间,功德满圆昭世庆。

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伯希和敦煌遗书   编号:Pelliot chinois 2166

此卷由二部分粘贴而成,从纸张颜色中可以辨别出二部分的分界线。此卷是表现释迦牟尼佛

在过去世中为须达拏太子时教化众生、普行六度,将国中宝像甚至孩子和妻子悉数布施的感人事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