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孔饭一绝:腊肉豌豆糯米孔饭

 东方欲晓10 2021-01-04

 四川人都知道kóng饭,知道kóng白米饭、红苕kóng饭、豌豆kóng饭、芋儿kóng饭,南瓜kóng饭、豇豆kóng饭、胡萝卜kóng饭、四季豆kóng饭,最有四川味道的豌豆腊肉糯米kóng饭。 

                 kóng白米

先说kóng饭的“kóng”字,这是一个四川方言字,左火右孔,(发布的文章显示不出来)音kóng,一种巴蜀民间做大米饭的方法;此外,天气闷热也说成“kóng起热”。 

先说kóng白米饭:将米淘洗后加宽(较多)水在锅中煮到半熟,然后起锅用筲箕滤去米汤;接着将锅加热,放入一点油入热锅,用锅铲铲油,使之在锅面舗匀,再倒入滤干的半熟米饭,从锅边烘入少量水,用筷子在米饭上插一些气孔,盖上锅盖,继续加热,这就叫kóngkóng饭要掌握火候:开始大火,等“上汽”,即锅里冒水蒸气后,转为小火,让水蒸气慢慢将饭熟。火大则会烧糊,煮出来的是带糊味的夹生饭。火候掌握得好,kóng出的饭软硬适中,特别香,而且锅底会有一层黄酥酥的锅巴。原始的大米锅巴就是这样来的。

把饭铲起来后,再铲锅巴,母亲们会把部分带饭的锅巴捏成球状给小孩当零食吃,这就是所谓的锅巴饭,吃起来特香,是孩子们迷恋的美食。四川有谚语曰:不想吃锅巴饭,何必在锅边转?! 转义为做某事必有企图。小孩守在灶头边等候锅巴饭,又有的一个专属词:搊灶头。搊,四川方言字,音chou ,指手扶住,或用力向上使物体立起或翻倒。因小孩矮,只有灶头一般高,守在灶头边等美食,就好像要把灶头搊垮似的。搊又转义为支持,如:“要我干可以,但你们必须给我搊起才行!”

   杂粮蔬菜kóng

上面说的是白米干饭,有好吃的锅巴饭。但四川民间常用杂粮或蔬菜垫底kóng饭,这时的锅巴就不一定都很好吃了。常见的有红苕kóng饭、豌豆kóng饭、芋儿kóng饭等。如红苕kóng饭:先把红苕削皮后切成块,放在锅底,上面铺上滤过的半熟米饭,加热熟后,再用锅铲和匀,吃起来有特殊香味,可以说又香又甜。笔者在读大学时放假回家,都要母亲给我做红苕kóng,那时真正的母亲味道,资格的蜀乡味。

芋儿kóng饭和豌豆kóng饭做法与红苕kóng饭差不多。但以前做豌豆kóng饭,大多用菜豌豆,是一种可以连同豆角一起吃的青豌豆,与如今卖的荷兰豆差不多。不同的是,菜豌豆的豆粒饱满,豆角是弯的,俗称折角豌儿。据说荷兰豆就是中国的菜豌豆传过去的。如今的豌豆饭都用青豌豆米,菜豌豆已经很少见了。 

豌豆kóng饭、南瓜kóng饭、豇豆kóng饭、胡萝卜kóng饭、四季豆kóng饭有一个相同之处,即这些蔬菜先用油炒一下,再加入适当盐,最后加滤过米汤的饭,这几种蔬菜饭要注意掺水量及火候,不能起锅巴,也不能水太多,kóng饭水汽不干,或起锅巴,就不那么好吃了。 

               豌豆腊肉糯米kóng

被称为四川人才懂得起的味道—— 腊肉豌豆酒米(糯米)kóng饭。其做法与前面所介绍几种kóng饭略有差异,步骤如下: 

1,洗干净腊肉和豌豆, 腊肉切成小丁

2,将酒米(糯米)淘洗后,放入锅中加水,烧开2-3分钟,滤干。注意:煮久了不但滤不干,出的饭会稀瓦瓦的,不好吃。也可以将酒米用水泡两天后滤水,不用煮开。会做饭的人懂如何处理糯米的。

3,在铁锅里放猪油(用调和油也行),油热之后先下腊肉丁,翻炒出油之后下豌豆 翻炒几下放入盐,盐用多少, 得自己根据腊肉的咸淡和个人口味的喜欢把握。

4,将滤过水的酒米倒入炒熟的腊肉和豌豆上面,舗匀,将豌豆、腊肉全覆盖,从边上加入适量水,用筷子插上气孔,大火至上汽后改用小火,听水汽干(这得凭经验),香气四溢之时关火。

5,开盖,然后翻炒均匀,整个房间都会变得香喷喷,混合腊肉之香、豌豆清香,以及酒米之香,那种沁入肺腑的香味,真是不摆了,只有四川人才懂得起!

有电饭锅后,腊肉豌豆糯米kóng饭的做法可以大大简化:酒米淘洗后滤水,和豌豆、腊肉粒一起倒入电饭锅中,加入适量水,用煮饭程序即可。用电饭锅煮,简易,不会煮糊。但味道差得多。

四川孔饭一绝:腊肉豌豆糯米孔饭

四川孔饭一绝:腊肉豌豆糯米孔饭

四川孔饭一绝:腊肉豌豆糯米孔饭

四川孔饭一绝:腊肉豌豆糯米孔饭

四川孔饭一绝:腊肉豌豆糯米孔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