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拒保过,居然还能成功买到保险?3个技巧,2个成功案例

 关哥说险 2021-01-04

经常在后台遇到这样问题:

「关哥,我体检出xxx,想买保险,但是又怕被拒保了,以后保险都买不了了。怎么办?」

其实被拒保不一定是个死胡同。今天关哥就给你说说「核保的那些事儿」。

  • 核保有哪几种结果?

  • 我被拒保过,还能买保险吗?

  • 为什么线上被拒保线下还能买?

  • 带病核保的3个技巧

  核保有哪几种结果?

———————————————————

01、「标准体」承保  

 什么是「标准体」承保?

「标准体」承保,是指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符合保险公司的要求,可以不附加任何条件,按标准保险费率承保。

费率是正常费率,保险责任也全部正常,既不用加钱,也不会除责。

「标准体」承保,没那么难 

「标准体」承保,是最理想的核保结果。

但「标准体」承保,并不代表、也不需要「什么病也没得过」。实际上,很多疾病,只要治愈、或者低于某些指标,都不影响成为标准体。

以核保标准比较宽松的「芯爱重疾保险」为例:

所以,核保并不是想象的那么严苛。

02、「加费」承保

 什么是「加费」承保?

核保结果是「加费」,说明被保险人是「次标准体」。发病风险高于标准体,保险公司要额外收费。

以核保比较完善的「哆啦A保旗舰版」为例,

假设,30岁男性,保额50万,30年交,含医疗,标准体年交保费 8610元,

  • 「轻度脂肪肝」:肝功能检测值最高在正常范围的1.5~3倍。加费1650元

  • 「血压升高」:高压达到140不超过150,低压达到90不超过95,加费2400元

「加费」承保,偷着乐吧 

「加费承保」,只是保费变贵,相应的保险责任还在。

比如上面的两种情况,只要加费了,保险公司未来就不会因为「脂肪肝」或者「血压高」为理由,而拒赔。得了肝癌或者心梗,该赔的照赔。

越是已经出现的健康问题,越需要保障。加费保进去,心里安稳。

03、「除责」承保

 什么是「除责」承保?

「除责」,顾名思义,就是把某些特定的保险责任剔除掉。

这类结果,一般都是某个特定部位的疾病,保险公司认为这个部位未来出现风险较大,但是又不太影响其他身体部位,因此,只把这个部位的疾病责任排除掉,其他的保险责任正常。

以「备哆分1号」为例:

  • 「乳腺结节」:半年内检查,不存在列出的4种情况(详见智能核保),不承担「乳腺原位癌、乳腺恶性肿瘤及其转移和复发」的相应保险责任。

  • 「高度近视(1000度以上)」:不承担「双目失明、视力严重受损、单目失明」的相应保险责任。

  • 「慢性中耳炎」:不承担「双耳失聪、单耳失聪」的相应保险责任。

「除责」承保,别嫌弃 

疾病种类那么多,不要只看到被除责的部分,那只是冰山一角。

而且,除了商业保险,社保、公司团险、甚至自己的存款、社会捐助,都是保障体系的一部分。

买保险,不能太「完美主义」。

04、「延期」承保

 什么是「延期」承保?

比如我得了急性肝炎。按理讲,只要治愈了,过个半年一年的,买保险是不受影响,可以「标体」承保的。

但是我刚治好,或者还没治疗完,就去投保。保险公司觉得,我这个肝炎本身影响不大,但是还要再观察一段时间,看看会不会发展,确认一下;并且也防范一些道德风险。

这时候就会给出「延期」承保的结果。

或者,保险公司迟迟没有获得足够的检查资料,无法判断是否能承保,也会给出「延期」承保的结论。

有些「延期」是会给出明确时间的,比如「延期半年」。有些则不会。

「延期」了,别放弃 

「延期」=等等看,当下不行,未来还是要继续尝试的。

最常见的例子:

早产儿,出生的时候周数小,或者体重不到5斤,即便是没有什么健康问题,保险公司也经常会要求延期到孩子3周岁才能承保。

在这段时间内,观察孩子的发育情况,到了3周岁没什么问题,就说明早产的影响基本消除,可以正常投保了。

05、「拒保」

拒保就不用解释了,最不想看到的核保结果。

有些疾病是一定会被拒保的,比如严重的高血压、2级以上糖尿病、重度脂肪肝、心脏病、以及各种系统性疾病,都是要拒保的。

这种情况建议:

1、多关注市场动态,也许未来还有机会,你看甲状腺癌治愈都能除责承保了。

2、保养身体,增加承保几率(比如重度脂肪肝是可逆的)切莫破罐子破摔。

3、把其他能买的险种、和保障体系其他部分都配置好。保障不能只靠商业保险。

建议复习:


保险小白必读 | 快速了解保障体系

得过甲状腺癌,也可以买保险了! 

但一家公司拒保,不等于所有保险公司都会拒保;

现在拒保,也不等于未来一定拒保;

线上拒保,不代表线下也会拒保。

往后看你就知道了。

  我被拒保过,还能买保险吗?

—————————————————————

保险公司的核保标准,并不完全统一。同样的健康问题,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案例1】

本号读者,眼压高,之前被哆啦A保「除责」承保。

后来同时申请核保了「备哆分1号和「嘉多保」。

「备哆分1号」标准体承保,「嘉多保」拒保。

【案例2】

另一位读者,抑郁症+甲状腺结节。

前后投保了9家公司,最开始按「抑郁症」核保,天安、华夏、百年、长城、同方、复星拒保。

后来按「抑郁状态」申诉,大陆的长城人寿和香港的安盛都只除外了甲状腺。大陆的弘康是除外了甲状腺+事故责任。

我有很多两核部门的前同事,也经常一起探讨核保的问题。他们也建议,核保这件事,不绝对。公司不同、渠道不同、产品不同、时间不同,甚至经手的核保员不同,都可能影响核保结果。

开门红不是还有过官方的核保宽松活动么。

这家不行,换一家,试试没坏处,说不定就保进去了呢?

为什么线上被拒保线下还能买?

———————————————————————

每家保险公司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叫「核保部」,专门负责核保。

或者把核保、核赔放在一起,叫做「两核风险管理部」。一个决定给不给保,一个决定给不给赔。

以前传统的线下保险,步骤是这样的:

填写投保申请 

👇👇👇

核保部审核

👇👇👇

给出核保结果

现在,线上买保险的人越来越多,保险公司为了简化流程,方便线上投保,就做出了「智能核保」这个厉害的东西,你只要回答问题做出选择,就能当场给出核保结果。

保险公司也节省人力成本,投保的人也省了很多麻烦。

But !智能核保目前还有两个地方,是不能代替线下核保的。

 1、智能核保不如人工核保全面 

每个人健康问题都不一样,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智能核保总有覆盖不到的地方。这时候就还是要走人工核保,人为来判断结果。

而且不是每家公司的智能核保,都能给出全部 5 种核保结果。

有很多产品,因为技术原因,无法给出「加费」或者「延期」的结果,而是直接「拒保」。

这种情况,如果放到线下核保,就有机会「加费」或者「延期」承保。

(目前最接近线下人工核保的,是弘康人寿)

 2、不是每个产品都能智能核保 

目前能智能核保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重疾险,个别的百万医疗险和寿险能智能核保。

很多产品,只要健康告知有符合项,直接拒保。

就是这么粗暴。

所以,能在线上核保最好。如果在线上实在找不到能核保的产品,强烈建议到线下再去尝试一下。虽然有可能贵一些,但是能保进去也好啊。

带病核保的3个技巧

———————————————————

 1、多看看不同保险公司的核保标准 

现在线上重疾,基本都有智能核保,等于直接把核保手册放到你眼前了。试三四家公司,基本上心里就有数了。

每天我都在后台回答大量的「XX问题能不能买保险?」「XX问题能买什么保险?」这种问题,

其实,有「预核保」和「智能核保」这两样工具,你完全可以在2分钟之内得到具体的答案。

预核保可以让你知道这个问题能买到什么产品

👇👇👇扫我进入预核保

             

智能核保可以让你知道你能不能买这个产品

👇👇👇扫我进入产品页面

             

 2、先买不能核保的,再买能核保的 

很多人怕被拒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产品的健康告知会有这么一条:

被保险人是否曾被保险公司拒保、延期承保、附加条件承保、加费或解除过保险合同?

不能核保的产品,比如大多数的定期寿、医疗险,这一条符合,就会拒保,确实会影响购买。

但是能核保的产品,还是可以进入智能核保或者人工核保的流程,把被拒保的原因,再核保一遍,自然就有机会了。

所以,先买可能有影响的产品,再买「即使拒保过也可以核保」的产品。

申请核保还有机会,大不了就再拒保一次。不申请核保,一点机会都没有。

 3、同时投保多家保险公司 

同时投保,给几家保险公司递交资料,不存在先后顺序,一家拒保,也不影响其他家的结果。

这个方式,要么你自己同时联系多家保险公司的销售;要么你的购买渠道,代理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

这一点上,单一公司的代理人没什么优势。

看到这里,核保看起来是不是也没那么可怕了?

最后,关哥再啰嗦一句。

人生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解决问题的方式,无非就是:遇到问题,向前多迈一步,再迈一步。

诸位能关注保险,能看到这里,已经比其他人多迈出了好多步。

给你们点赞。

相关读:

你问我答 | 买保险前到底要不要先体检?

读者来稿 | 生日前投保,差点被公司体检坑了


我是关哥,解决你的保险问题。

欢迎大家去翻菜单栏,好多干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