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争权夺利,上演禅让闹剧,连孟子都看不下去了,说:揍他!

 老羊铲史 2021-01-04

这是一件外国势力干涉内政、引起国家大乱的事情。

也与历史上的承德有关。

苏秦六国封相衣锦荣归图

1.

战国很乱,很多间谍(外交人员)纵横于各国,传播自己的理念,苏秦是最有名的间谍之一。

苏秦背剑、苏秦佩六国相印、苏秦联合六国抗秦等等,他靠一张利嘴和纵横谋略,穿梭于各个国家。

从穷困潦倒到老婆家人都看不起,刻苦读书,给后人留下来“锥刺股”的励志典故。最后终于学有所成,衣锦还乡散发千金。

间谍能全身而退的不多,苏秦最后被车裂于市,死后也是被后世争议不已。

王安石这样评价他:

已分将身死势权,恶名磨灭几何年。

想君魂魄千秋后,却悔初无二顷田。

苏秦死在了齐国,在王安石看来,还是在老家种地安全。

苏秦遇刺将死时,要求齐王以“帮助燕国在齐国从事反间活动”为名,将他车裂于市,并悬赏行刺之人以使贼人出现。齐王照计行事,诛杀了凶手。

苏秦死后,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被泄露出来。

这都是《史记》里的说法,应该也还是离间计。

燕国和齐国之间战战和和,外交人员穿梭其间,名义上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可实质上也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战国的时候,承德这个地方归燕国

2.

这次出现在舞台上的是苏秦的哥哥(有说是弟弟)苏代。

“及苏秦死,代乃求见燕王,欲袭故事”(《史记· 苏秦列传》)。意思是说,苏秦死后,苏秦的哥哥苏代求见燕王后说,要继承苏秦的事业。

此时,燕国国王是哙。

燕王哙是一个不思进取的国王,估计脑子也不太好使,对于苏代的到来,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尤其是他不知道苏代是个贪小的人,舍不得给苏代小费。

于是,就给国相子之篡位的机会。

3.

子之为燕国国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本该认真工作,鞠躬尽瘁,辅佐燕王,建设好自己的国家,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可是子之没有这样,这是一个官德有问题的人。

古往今来,做官首先是讲品德合格。

《史记》中说:“为政必以德,毋忘所以立。”德是人的灵魂和统帅,是为人之道、立身之本,成就事业的基石,为官更是如此。可子之却是一个不讲官德的人,在有些事情上,和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指鹿为马的赵高有一比。

《韩非子· 内储说上》记载了子之耍弄权术的故事:

子之相燕,坐而佯言:“走出门者何,白马也?”左右皆言不见。有一人走追之,报曰:“有。”子之以此知左右之不诚信。

用这种指鹿为马的方式,考验左右的人的忠诚度。

人心不足蛇吞象,子之做了二把手,就总是想当一把手。

宫廷内部都是斗争!

4.

苏代作为齐国的外交官到了燕国,燕王哙接见了他。

燕王问:齐王怎么样呀?

苏代说:成不了大事(必不霸)。

燕王问:为什么呀?

苏代说:他不信任手下的大臣(不信其臣)。

于是燕王大信子之。

《史记》里还有一句话:子之因遗苏代百金,而听其所使。

意思是说,苏代收了子之的好处,所以才替子之忽悠燕王。

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说:苏代为秦(齐)使燕,见无益子之,则必不得事而还,贡赐又不出,于是见燕王乃誉齐王。

苏代代表齐国来到了燕国,既得不到燕国给齐国的好处,完不成任务,自己也都得不到燕王的赏赐,于是就要策划子之代替燕王,取得燕王的位置。

《战国策》里还说,苏秦之在燕也,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

苏代和子之既有利益,还有亲戚。

燕王哙就成了玩偶。

关于苏代身份问题,《资治通鉴》里这样写:“苏代使于齐而还”,意思是苏代是燕国的外交官,出使于齐国,与《韩非子》里写的不一样。

5.

直接提出来让燕王把权力交给子之的是另外一个人——鹿毛寿。

鹿毛寿这个人没有更多的记载,只出现这一回,估计也是燕国高官,是燕王哙身边的人。

鹿毛寿谓燕王:“不如以国让相子之。人之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有让天下之名而实不失天下。今王以国让于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

燕王因属国于子之,子之大重。

鹿毛寿直接提出来让燕王哙用尧的气度,把国君的权力禅让给子之。他还说,子之肯定不会接受,这样,您就能得到一个像尧那样的好的名声,这多好呀!

岂不知,子之不是许由,一点都没谦让,早就等着一天呢。

接下来,燕王又把俸禄三百石以上的官吏的印信收起来,交给了子之。子之就面向南坐在君位上,行使国王的权力。

燕王哙年老不再处理政务,反而成为了臣子,国家一切政务都由子之裁决。

这就是发生在燕国的禅让事件。

6.

古代尧舜禅让,是选有德者而让之,成为美谈。而燕王哙向子之的禅让,完全是一个阴谋,是一次谋划周密的宫廷政变。

子之人品有问题,治理国家肯定也不行,其统治不得人心。

公元前314年,是子之为王的第三年,燕国国内发生大乱。

《战国策·燕策》中说:“子之三年,燕国大乱,百姓恫怨”。

这时燕王哙之子太子与将军被谋反,起兵进攻子之,子之也组织力量进行抵抗,没过多久,太子平和将军市也打了起来。

燕国内乱,“因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吓,百姓离志”,美丽的燕山脚下成了人间地狱。

由于燕国内乱已起,此时,燕之近邻齐国国内的大臣们便劝说齐潛王应趁燕国内乱之机而伐燕。

这个时候,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孟子出来发言了,表示支持齐国进攻燕国,他直接表示反对燕王哙和子之的所谓的“禅让

《孟子·公孙丑下》:

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

孟子曰:“可。子哙不得与人燕,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哙。

齐国伐燕,为鼓励齐王的战斗决心,孟子对齐王还说: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

7.

圣人到底是圣人。

孟子看到了国家之乱受苦的是普通民众,因此,齐王攻伐燕国是正义的,势必会得到燕国百姓的支持,果然,当齐兵攻到燕国后,在“士卒不战、城门不闭”、“曾无一夫之救”的情况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占领了燕国。

齐国军队捕获了子之,把他剁成了肉酱,燕王哙也被杀。

齐王在攻打燕国的事情上有疑虑,问孟子:有人建议我不要攻占燕国,也有人建议我把燕国版图并入齐国,我怎么办?

孟子说:吞并后如果燕国人民很高兴,那就吞并吧,古代有这样做的,比如周武王。吞并而使燕国人民愤怒,那就不吞并,古代也有这样行事的,比如周文王。齐国以万乘兵车大国征讨另一个大国,那里的百姓都捧着食品茶水迎接齐军,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为了跳出水深火热的战祸呀!如果新统治下水更深、火更热,百姓就又投奔别的国家去了。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的思想在这里又体现出来了

华燕检测感谢您关注  老羊铲史

验车到华燕   快捷又方便

地址:承德市开发区东西营(鸡冠山地质博物馆对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