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2年,就在焚书令颁发的第二年。秦始皇非常信任的方士,卢生和侯生聚在一起商议,两人都认为,已经为秦始皇寻找仙药多年,如果还找不到仙药的话,秦始皇肯定要严厉的处罚他们。所以他们先是狠狠地吐槽了一番秦始皇,对秦始皇为人、为政等各个方面都给予了负面的评价,之后两人就携款潜逃了。他们俩非议君主并携款潜逃的事情很快就被秦始皇知道了,秦始皇震怒不已,觉得这些方士没有一个好东西,于是下令搜捕这些方士,在审讯的过程中,因为按秦法,举报者有功,被抓的方士便开始互相检举揭发,最后涉案者多达四百六十人。秦始皇下令将涉案者全部活埋,并且通告天下。长子扶苏极力劝阻,秦始皇非但不听,还将扶苏调到北方的蒙恬军团做监军。 以上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当中关于坑儒的记载,其中扶苏所说:“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也是被后世引用为坑儒的证据。但是坑儒之说并不准确。 其一,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用的是诸生,并非儒生。再者,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明确记载:“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术士是指阴阳五行一派的学者,他们也读儒家学说,也诵法孔子,但并不是纯粹的儒生。 其二,汉代王充在《论衡·贤难》中记载:“此亡秦之所以,诛偶语而坑术士也。” 其三,班固在《汉书·儒林传》中记载:“及至秦始皇兼天下,燔《诗》、《书》,杀术士。” 在以上记载中,说的都是坑术士,而非坑儒,儒生跟术士有交叉,但不能等同。 那么坑儒之说是怎么来的呢? 第一个提出焚书坑儒的人是司马迁的“老师”孔安国,孔子十世孙,他在给《尚书》作序时写道:“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刘向在《战国策·序》中也写道:“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 更有甚者,东汉有一位学者叫卫宏,它不仅在《古文尚书·序》中提到焚书坑儒,而且还在《诏定古文官书序》中记载了坑儒的另一种说法。秦始皇用小篆统一文字,害怕天下的读书人不服,便将读书人都召集到都城咸阳。而后秦始皇派人秘密在骊山温泉附近种植瓜果,当时正值冬季,依赖地热竟然将瓜果种植成功了。随后秦始皇让聚集咸阳的儒生们讨论冬季是否能种出瓜果?儒生们争论的非常激烈,各执己见。百闻不如一见,秦始皇便让儒生们到骊山自行考察一番,于是七百多位儒生便到了骊山山谷,正在儒生们为反季节瓜果惊讶时,秦始皇当即下令,山上两边的军士们向下推土,将儒生们全部活埋。这就是卫宏杜撰的坑儒新说。 卫宏记载的坑儒和司马迁《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坑儒完全不同,起因、经过不同,人数也不同,在新说中,秦始皇是属于钓鱼执法,诱杀儒生,是个地地道道的暴君。卫宏的坑儒新说在唐代极为流行,而且秦始皇的坑儒行为受到唐代知识界的普遍批评,在这种声音之下,人们宁可相信卫宏的新说,也不愿相信司马迁的原说。 “坑儒”几乎可以肯定是杜撰事件,却与“焚书”划上等号,成为秦始皇残酷暴戾的佐证,使其被后世唾骂千年,恨不能掘墓鞭尸。也许,这就是得罪文人的后果。可见得罪文人特别是后来得到权柄的文人实在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他们几乎成功的让一个立下不世之功的千古一帝遗臭万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