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的选择

 远山星际 2021-01-05

 我父亲在三十三岁时就被划为“右派”,被发配到深山里劳动。那时我母亲没有政治问题,还是一名人民教师,但比我父亲还小一岁的她却选择了随我父亲去农村。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参加工作的人,她应该明白放弃工作意味着什么,最起码的是自己和小孩都要从商品粮变为农业粮,再没有了工资,要去重新学习当农民……可是她义无反顾地就跟着我父亲走了。

       

作为知识女性,我母亲要当农民并不容易。她得与一个脑子不甚明白的女人做邻居,要学会种菜、养猪,要进山里去捡油茶籽、扯龙须草、摘化香果等等。事实上,尽管她农活学得很好,村里那些女人也始终并没有把她当农民看,直到她去世时所有人还是都叫她“沈老师”。

       

如果仅仅是做农民也还罢了,现在还有很多人想把户口迁回农村去呢。可是当时你自食其力也不行,还有无休无止的政治运动。虽然都在海拔一千五百多米的山里了,还是避免不了三次抄家,丈夫自杀未遂、女儿被惊吓致死后面一个小孩又流产等家破人亡的惨剧。我母亲还被戴上高帽子游过一次乡,遭受奇耻大辱——但她仍然跟在我父亲的身边。

       

我经常想,她当时那么年轻漂亮,自己有文化又没有什么政治问题,为什么一直要跟着一个已经根本没有前途了的人在深山里受苦受难一辈子?何况我父亲那时心情大坏,整天发脾气,晚上因为劳累呼噜又特别响。家中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可是她从没有抱怨过我父亲,我一次都没听到。
       
我一直到年纪很大了才明白,我母亲看重父亲的,其实是他的人品和才华。不论别人怎么批斗我父亲,她始终认为我父亲是一个好人。她与我们谈论我父亲的时候,经常讲到他的优点,充满着自豪。每天繁重的劳动后,只要我父亲一与她讨论诗文,她就会两眼放光。他们两个人能在幽寂到只有一只鸟偶尔叫一声的山里劳动一整天,然后兴致勃勃地踏着月光谈笑回家。碰到我父亲情绪好,讲论一些故典的时候,尽管在那乡下只有他们两个人明白,可我母亲一天都会很快乐。她一直对我父亲保持着极大的尊敬,一直到死。

       

母亲选择的,其实就是今人嘴上说烂了却做不到的四个字:爱情与文明。

       

我母亲在我十多岁时就因贫病交加离我而去。今天适逢她九十周岁诞辰,我的新居装修完毕,早上想起旧事睡不着,写下这几句话以为纪念,愿母亲在天堂安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