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馥郁书香――记第二届天河读书节中国文学经典朗诵会

 远山星际 2021-01-05
文章
2008年4月23日星期三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昨天,天河区举办了第二届天河读书节《传颂经典、畅想人生,中国文学经典朗诵与赏析》活动。在天河区图书馆人员的盛情邀请下,我们一家三代五口人来到天河区机关大会场,参与此次盛会。

与第一届读书节时一样,依然有印制精美的节目单和鲜艳的玫瑰花发到每个人手中,另外还有一个纪念牌和一套书签。步入会场,首先映入眼睑的是一个大大的“书”字。台上错落堆放着一些白石头,还有一片小小的竹林,整个氛围古典而优雅。

节目还没有开始,先有一位少女手抱琵琶,坐在舞台深处,弹出一串串悠扬的曲调。我虽然听不出所演奏的是什么曲目,却也跟着观众们一起慢慢静下来,沉醉在一种空灵的境界里。

八点钟,在悠扬的钟声中准时开场。首先听到儿童朗朗的读书声,《诗经》中的“关关雎鸠”,还有几首耳熟能详的名诗,如“春眠不觉晓”、“鹅,鹅,鹅”等。书声渐隐,主持人循声走了出来,如一位沉思的哲人,坐在沙发上,旁边亮着一盏台灯。他手捧着书,似乎在对我们说话,又似乎在念着内心独白。我记不住他的原话,只记得曾经提到:读书能改变人生、中国的文化经典浩如烟海……

还是在琵琶声中,国家一级演员潘伟行开始朗诵李白的名作《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激昂的语调,浓厚的感情,深沉的思想,让听者一时喜悦,一时忧郁,一时感慨无限。念到最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个愁字,似压在心底很久终于发出的一声凝重的叹息。

接下来,王虹、孙金华朗诵陆游与唐婉的《钗头凤》,与大家一同感受这千古的思念和忧伤。著名演播艺术家姚锡娟朗诵曹雪芹《红楼梦》选段“宝玉探晴雯”,大段半文言的语句在她的演绎下那么真实动人,书中的场景如在眼前。

这三篇代表的是古典文学,然后到了近代。鲁迅的散文《野草》题辞,这是刚推广白话文时期的作品,朗诵起来十分拗口。梁实秋的散文《下棋》,笔调轻松得多,将下棋的乐趣和游戏中显示出的人性表达得淋漓尽致。

再往后就到了现代,“食指”的诗歌《相信未来》,著名演员张琳充满激情的朗诵给人以激荡的力量。台湾作家张晓风所写的散文《母亲的羽衣》,在悠扬的小提琴声中,将人带入一段美好的回忆。“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母爱是伟大的,更是平凡的 。

贾平凹的散文《两代人》,站在一个儿子的角度与父亲对话,虽然带着一点玩世不恭的调侃,主题却表现出父子之间那浓浓的真情。最后一个节目是朗诵舒婷的诗歌《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深情地表达出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

一个半小时的节目,非常紧凑,九点半,在鲜花与掌声中圆满结束。我的感觉,从节目到组织各方面,比起第一届都显得更加成熟了一些。回家的路上,儿子兴奋地说:真好看!下次还想来。问起老人,也说比想象中要好得多,开头古典的更好。

回到家中,夜已渐深。将五朵象征智慧与浪漫的玫瑰花插入瓶中,深深地吸一口那馥郁的芬芳,家中也已是书香弥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