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窝囊的中小学教师

 我的教育人生 2021-01-06

窝囊的中小学教师

作者:李广生

窝囊这个标签贴到中小学教师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可因为它带有浓重的贬义成分而让教师们反感,或许还会有人站出来义正言辞地反诘:我们怎么窝囊了!

没有再比这个问题更好回答的了。在教师群体中,窝囊人和窝囊事比比皆是。学生对教师横眉立目甚至出言不逊,教师只能忍气吞声,回头还要进行自我反思。是不是有点窝囊?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明明是胡言乱语不着边际,教师还是和颜悦色耐心倾听,一点不耐烦的表情都不能显露出来。是不是有点窝囊?拿到学生的作业,乱七八糟错误连篇,气的教师哭笑不得,但依然要认真批改还要写上鼓励的话。是不是有点窝囊?家长来了,干嘛来了?兴师问罪。教师只好陪着笑脸,一边承认自己有失误,一边耐心解释,虽然自己也满肚子委屈。是不是有点窝囊?辛辛苦苦上了一节课,领导说这不好那不好,专家说这要改进那要改进,教师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还要感谢领导和专家。是不是有点窝囊?别管是满肚子委屈还是一脑门子官司,别管有多少烦心事,走进课堂你就要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咽,就要春风满面热情洋溢。是不是有点窝囊?不用我再一一历数,几乎每个教师都遭遇过这样的窝心事,也都表现出窝囊的样子。教师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职业倦怠是教师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下课了、放假了,教师比学生还兴奋;开学了、上课了,教师比学生还焦虑。这一方面与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杂事多有关,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压抑。长期工作生活在压抑的环境之中,伤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职业热情。

可以不那么窝囊吗?学生对你横眉立目你也对他横眉立目,家长向你兴师问罪你也向他兴师问罪,学生不认真听讲你就不认真上课——一时的痛快会让你付出沉重的代价。从一定意义上讲,窝囊是中小学教师的本分,选择了做教师,意味着要窝窝囊囊的度过你的职业生涯。

听起来是不是挺可怕的,但为什么还有很多教师做的很开心、很快乐?事实上我们对窝囊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就表象而言窝囊就是克制,克制自己的情绪、克制自己的言行、克制自己的偏好。克制是对人的基本要求,“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每个人都需要学会克制,只有学会克制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都建立在个体的克制的基础上。每个人都贡献出一部分自由,目的是为自己赢得更大的自由。对于普通人来说,克制的本质是利己的,作为交换条件而实现自己的自由。小不忍则乱大谋,因为心里想的是“大谋”,所以才要忍。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也是这个意思。韩信受胯下之辱才有日后的飞黄腾达。为了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利益,所以克制自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克制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但算不上美德。

但中小学教师不是这样。但对教师来说,克制不完全是利己的,或主要目的不是利己。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即便不克制自己,也不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损害自己的自由。我们会看到有些脾气暴躁的教师,经常性的冲学生大发雷霆,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开展顺利。他们放纵而不是克制自己,反而为自己赢得了益处。倒是一些善于克制自己的教师,班级秩序混乱、教学成绩不高,让自己焦头烂额。

教师克制自己,完全或主要是为了孩子。教师不克制自己,与家长对峙,只能让孩子无所适从;教师不克制自己,与学生对立,只能让孩子心理受伤;教师不克制自己,与领导对抗,自然会把情绪带进课堂,受伤的还是孩子。寒假结束了,学生的作业没有完成,教师勃然大怒,让孩子停课补作业。对教师来说,这种做法大有益处,起到震慑作用,能够极大地树立教师权威。但他克制住自己,没有让孩子停课,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别的孩子会不会也这样?),但保护了孩子。虽然不克制自己可能让教师付出沉重代价,但如果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话,他们会把对自己的克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呢,而不是一味的克制自己。比如,为了提高成绩而让孩子进行海量的练习,采用冷暴力的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课堂上滔滔不绝喋喋不休尽情释放自己的表现欲,等等。但是,绝大部分教师选择克制自己,宁可让自己委屈,也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于是我们就会看到上面提到的那些窝囊事和窝囊人。

窝囊是一种表现,在普通人身上它代表了胆怯懦弱,是一种不健全的人格。但是,在教师身上它代表了一种美德,是教师群体人格中值得称颂的一方面,不仅值得称颂,而且值得尊敬。

写作本文的目的不奢求改变现状,只希望有助于教师调整心态。让你意识到自己的克制不是窝囊而是美德,也许就不觉得那么憋屈了。同时也提醒朋友们:这个世界还有这么一种人,他们克制自己,把所有的委屈藏在自己心里,表现的窝窝囊囊的,目的却是为了别人。小不忍则乱大谋,他们的大谋不是为自己而谋。

向窝囊的教师和教师的窝囊致敬。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