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么牛逼的医院,为何做这么低档次的事?

 夜鹰急救训练营 2021-01-06

湖南省人民医院,作为与湘雅同城的省级医院,水平自然是不低,甚至堪称牛B。

医院祝益民院长发起的“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急救研讨会于111日在长沙召开,会议聚集来自美国、香港、台湾及国内众多急救志愿团队的代表,探索更高效的公众急救普及模式。


因为长期致力于新媒体急救科普传播,夜鹰也受邀分享“一个急诊医生的急救科普实践”讲题。


会议之后,夜鹰分享一些图片到朋友圈。

有一哥们评论说:“专业医院搞这样的论坛是不是有点哗众取宠?”

这个评论很有味道。

我觉得这句话里有两层意思:

  1. 专业医院的医生护士都是非常专业、非常高端的医疗急救人员。

  2.  太高级的专业人员和医院做公众急救普及这样低档次的事情,有点小题大做、杀鸡用牛刀,甚至有点哗众取宠。

而现实却非如此。

一、专业医院医护人员并不总是

能胜任急救科普

在丁香园所做的一项关于医院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掌握情况来看,即使是专业人员心肺复苏技能仍不容乐观。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医护人员急救培训的导师,我对此有更深的了解。

而在现实中,大医院的大教授仍有人在向公众普及溺水急救要控水的急救方法;大医院的大院长仍做不好一场心肺复苏。

国内有急救专家倡导每个医护人员培训五户家庭,5年内心肺复苏普及2亿人的计划。我觉得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是的,这仅仅是一个愿望。因为大部分医护人员并不具备成为一个合格急救培训师能力。

能实施心肺复苏和能教心肺复苏之间,仍有比较长的距离。

二、 急救常识必须走出医院

才能惠及社会

国内每年院外心脏骤停54万人,生存率不足1%。如此低的存活率的根源在于普通公众不懂施救、不会施救,总是依靠专业急救人员,而实际是如果失去黄金急救时间,再好的医护急救员也无能为力。

向公众传播急救,开展公众急救培训,涉及众多生命和背后的家庭,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这并非低档次,也非哗众取宠。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医院意识到,急救普及传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除了湖南省人民医院祝益民教授发起的“第一目击者行动”,还有广东省人民医院的李欣教授发起“心跳使者”,301医院何忠杰教授发起的“白金十分钟”等公众急救普及活动,都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希望越来越多的医院加入社区急救科普行列,扎实推进公众急救培训的标准化、规范化,让长期被锁在医院里的急救常识惠及更多人。

来,看看您的观点是什么?


急诊夜鹰:头条号签约作者,新浪微博急救科普博主

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导师

长按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