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发俱乐部07:类比照亮未来

 北山读书 2021-01-06

若不进入传统,则无法添加新物。——刘晗

类比有什么用?

如何利用数据算法?

人生算法?

1

分类

秦晖说:“如果你不懂,你就认为都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不能分类,不懂区别,就认为都是一样的。

就像你看老外长得都一样。

分类能力,本质上是抽象能力。

分类是为了看到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然后把他们作为一个类别整体思考,也来认识其他类似的事物。

比喻就是一种类比,通过熟悉的东西,去了解不熟悉的。

但这种简单的类比或比喻,也会造成很大的误读。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类比是一种话语上的催眠术,让你接受暗示,让你不自觉的接受这种其实不相关的比喻。

这就是管窥效应,通过一个管子来观察事物,细节看得很清楚,但是看不到全局。

我们常说,什么等于什么。林欣浩说:等号是什么意思?不是某些东西一样,而是某些东西不重要

比如,1+2=2+1,这其实是在说,总数才重要,次序不重要。
比如,3口人加3口人等于6口人。这其实是在说,规模才重要,关系不重要。
比如,考个好专业等于工作有保障。这其实是在说,收入才重要,你的爱好不重要。

抽象化、类比化的过程,大量真实的信息会被丢弃掉。

类比既有助于理解,也有助于误解。

2

别想那只大象

如果我现在跟你说,想什么都行,就是“别想那只大象”,你发现你头脑中肯定有一只大象挥之不去。

因为抑制自己不去想什么,就会提醒自己这个东西,反而忘不掉。

如果你克制自己,说别抽烟,越压抑越忘不掉,越想抽烟。

所以,任何隐喻和词语,都会影响人的认知。

比如把市场经济比喻成“丛林”,就让人感到机遇多、风险大、竞争激烈。

但是改成“生态”之后,就让人感觉到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独特的位置。

有一本书叫做《园丁与木匠》,讲的就是家长应该做园丁而不是木匠,不要雕刻孩子的未来,而是营造一个花园,让孩子自由成长。

耿占春说,所有的语言都是诗。

石头、山腰、桌腿,把陌生的事物和熟悉的东西来类比,这不就是诗吗?

我们今天的语言几乎全是比喻,只不过我们对他们太熟悉了,所以感受不到诗意。

所以,诗意消失,语言是诗的尸体。

3

类比定义概念

19世纪的美国发生一起案件,有人坐轮船,在客舱里丢了160美元,于是起诉新泽西轮船公司。

由于之前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法官如何判决就看如何类比。

如果把轮船比作火车,卧铺上丢东西只能旅客自己承担;而如果比作旅馆,客舱里丢了东西就相当于宾馆房间丢了东西,旅店老板要承担责任。

你认为更像什么呢?

同样是人工智能,不同国家对待AI的态度也完全不同。

  • 欧洲人把它类比为“敌人”,对大数据很警惕,对个人隐私严防死守;

  • 美国人AI比喻为“佣人,所以把它做工医疗投资等决策;

  • 日本人把AI当做“朋友”,所以制造机器人,更希望它像人或者宠物;

  • 中国人呢,把它当做同事,我干不了的事你来帮我干,一起干大事……

当年有两拨专业的投资者对于Uber估值,差距三倍多。为什么?

因为有的投资者只是把它当做出租车公司,而另一些投资者把它当做出行公司。

最开始阿里巴巴只是B2B的电商平台,但是又跨越到C2C的淘宝,又进化到B2C的天猫,当我们只认为阿里巴巴是电商公司的时候,他又扩展了支付宝金融业务,大数据云计算业务,以及菜鸟网络的物流业务……

阿里巴巴不断打破边界,破除定义的过程就是跨越成长的过程。

罗胖以得到APP为例,如果是一个商场,就需要商品的丰富性;如果是一个出版社,版权积累就很重要;如果是一所学校,那就是和人的接触和影响更重要。因为有了“学校”这个类比,所有才有了“得到大学”。

不同的类比不仅决定了我们做什么,也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4

类比是为了快速决策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出,人类有两套决策系统,一个快一个慢。

大多数时候,人类是靠着快速决策系统来认知判断世界的。

所以,类比就有这种把复杂变得简化的能力,把抽象变得形象的能力,让对方更快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比如,一个菜单分成进店必点、大厨推荐、近期热销、今日特价等类比,就能让顾客更快下单。

比如一天的1440分钟,比喻为1440元钱,每天给你充值,不管你用的怎么样,第二天就清零。

如果你不用这些钱投资点什么对于你的未来有价值的事情,那么这些钱就算是白白浪费了。

同样,当广受流行的英美烟草公司的“派律牌”香烟,被当做死囚的最后一支,有了“杀头烟”、“打靶烟”的恶名之后,销路一路千丈。

为什么可口可乐的广告都会显得活泼快乐,就是把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和可口可乐做关联。为什么豪车都需要陪美女,就是让人产生这种美妙的联想……

拿掉橄榄球里面关于战争的类比,就吸引了5100万女性观看了超级碗比赛;只是行李箱的轮子比喻成飞机轮这种微创新,就使得行李箱的销量冲进前三。

联想就是一种比喻,一种类比。


掌握类比的技巧,其实还有一种妙用,就是处理人际关系。

朱元璋问大臣袁凯:“朕与太子孰是孰非?”袁凯答道:“陛下之法正,太子之心慈。”

用不同的类比两个人都夸了。

《世说新语》里一个故事,郭林宗与子许、文生一起去逛集市,文生见什么就买什么,子许则是什么也不买。有人就问郭林宗了,子许和文生两个人,哪个更贤能呀?郭林宗回答得很妙,他说:“子许少欲,文生多情。”

类比就是把这件事和其他的事进行连接的方式,你的世界越大,能够连接的方式就越多。

类比能力就是讲故事的能力。

北山的人生算法是什么?就是一个学习成长的咖啡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