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榷文(第三十五辑)——月下故园

 江一写作课 2021-01-06

榷文(第三十五辑)——月下故园

当读到早点睡吧,明天咱们还要回趟老家呢。”这句话时,我已经确信城玮的这篇《月下故园》是一篇善文,是一篇华章。写故乡的文章不好写,在于容易写的空泛,不能落到实处,或者写的零散、没有条理和层次,再者,就是可能会写的较浅,不能深入。可喜的是,城玮的这篇文章避免了上述问题,本文有三重时空,此刻,以前,明天,这三重时空是三种世界,在每个世界中,事件与情感都是不同的。总之,城玮的这篇《月下故园》,读来,足以摇荡性情,感发心怀。

月下故园

/张城玮

月伴着夜静静地爬上柳梢使得西处天空中仅剩的一道黄昏的倩影在慢慢的消逝。晚饭后,风渐渐凉了,是夜渐渐深了。

可是,我还没有困意,于是便趴在窗台上,看着远处的天,寻找着离那淡淡的月远一点的稀疏的星,而那淡淡的月光便轻轻地落在我的脸上,像轻盈的薄纱一般,这种感觉如一阵温暖的风引着我的思念回到遥远的故乡。

那时,故乡的月是皎洁的,它没有城市月亮的朦胧之感,而是完整地落在大地上、融在万物中。儿时的我,和那些顽皮的儿童一样,不静静躺在床上任自己慢慢地入眠,总会在故乡的院子里东跑西跳,消耗着自己似乎无穷无尽的精力。而且,故乡的夜是清冷的,我跑得满头大汗时,便一下子把外套脱掉扔在一旁,看到这,姥姥便一边唠叨,一边打着衣服上的土灰,然后快步追上我,重新把衣服给我套上。

“乖,不要脱衣服,再脱衣服,咱们就不出来玩了。”姥姥温和而急切地说。

我没有回答,便跑开了,不过,也没有再脱外套。

那时家乡的枣树正结着透红的枣,月光透过叶子在地上稀疏的树影。从外边玩累了,回到家里,我总会连拖带拽的把那竹编的躺椅放在院子里,一下子懒懒地躺在上面,如果冷便再拉出一个小被子,盖在身上,在月光下我睁大双眼看着如玉般的广阔天幕,上面隐约显出同样稀疏的星然而,虽然稀疏,但却不失璀璨的风韵。看着看着,我不自觉的安静下来,只剩一点风吹叶的声音。风是的,甚至有点儿冷,但月光却感到温暖。

一阵冷风吹,把我的思绪从远方带回,我突然发现月亮已渐渐升到我的头顶,淡淡、清冷的月光没有遮拦地洒落一身我感到身上一冷,一阵悲凉从心中陡然生出。想来,我已经好久没有回去过,这个晚秋时节,不知道门前的苹果树是否又结出了新的果实,院子里的枣树是否仍然粗壮,那菜园又是否又满的杂草……

一声长叹从口中呼出,使我本来生出的困意消散的多,我突然不知如何才好。

“怎么了?睡不着,有心事吗?”耳边突然传来母亲细软温柔的声音。

“没什么,没有困意而已。”我淡淡的回道。

母亲没说什么,只是把一件外套披在我的身上,又把一杯水放在我旁边。

“早点睡吧,明天咱们还要回趟老家呢。

听了母亲的话,我惊讶的回头,母亲已回到房间,留下我睁大眼睛站在窗前。我转身,又把目光那弯弯的月亮,端起杯子喝了一口,会心的笑了。

月亮挂在天上,在月光下我能看见水杯上带着温暖的雾气。

【江一点评】

虽然写这篇文章时,城玮身在城市,但他手中流出的这篇文字却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浓浓的乡土情怀。要做到这样,必须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作者必须有着一个关于乡土的美好记忆,或者说关于乡土的心灵世界。细读文章,城玮关于乡土的情感是真挚、深沉的,正因为此,城玮对乡土生活的描写也是具体的,而且层次感很强。比如对在月色下玩耍的描写,简单却让人神往,那么的自由自在,洒脱自然,还有着浓浓的温情即姥姥的关心,再者对在月下、枣树下躺着的情景的描写,这段描写与玩耍的描写相比,显得更为细腻和精致,月光、枣树、躺椅、天幕、星辰、风声,等等,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一般,这是自然之美,正是它俘获了幼小的作者,从而甘愿静静地躺在那里,一任美丽陪伴着自己。这是两段十分经典的场景描写,所以,城玮对乡土生活的描写和思念不是凭空的抽象,而是实在的具体,这是很难能可贵的。再者,文章丰富的层次也就出来了,回忆中的欢乐,现实中的惆怅,都一起袭来,形成一种对比,让人怎不伤怀。而最后母亲的话则让作者悲伤的心绪得以缓和,明天可以回老家了。所以,在读到文章的最后时,我是白案叫绝的。不可否认这篇文章的语言是精雕细琢的,在雅典之下有着细腻而明晰的思路,文章最后的景色描写,可以说是以景结情,从而加强了文章的情感的丰富度。

江一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编剧,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号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实力派作家、诗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胡业昌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词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湖畔弦歌》、诗集《桃花坞雨》《榷山问樵》、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哲学著作《生活世界与艺术境域》、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童音》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荣获教育部关工委和重庆课堂内外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好老师”主题征文特等奖,写作教育事迹被国家级教育人物杂志《中国好老师》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