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会陈皮道地性密码释译——本草、历史、地域考证篇

 新会陈皮人家 2021-01-06

新会陈皮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近千年生产历史,是广东驰名土特产和广东“三宝”之首,是清廷贡品和十大道地广药材之一。新会陈皮药食同源,融新会优越的自然和人文于一体,寓药用保健和食品调料价值于一身,不但是新会的乡土文化,也是岭南的乡土文化,不但是新会的印象和文化符号,也是岭南和全球华人的印象和文化符号。道地性决定了其特有的而优秀的质量和价值,打开其性密码对产业化有重要意义。

本草考证

《中国药典》2005版记述:陈皮(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tae)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e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又名橘皮。

陈皮,一般认为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橘柚”项下,谓:“橘柚,味辛温……一名橘皮。气味苦辛平无毒,主治胸中瘕热,逆气,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这里不仅列出了陈皮的性状、味道,而且提出了陈皮的主治,即对肠胃的温和刺激功能。后人也很重视这段论述,多有注释。其中,陶弘景云:“此是说其皮功尔……并以陈者为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说:“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但后来人们发现,新会所产陈皮的药用和保健效果最好。

橘皮入药以陈久者为良,故名陈皮、贵老。陈皮之名始见于《食疗本草》,后世亦多沿用此名。陈皮又别名橘皮,此据《神农本草经》中将陈皮列在橘项之下,名为“橘皮”,故得名。陈皮又名红皮,王好古云:“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此外,因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又有名广橘皮、新会皮、川橘。据《滇南本草》记载,陈皮又名黄果皮、理陈皮。

《本草纳目》将陈皮列为黄橘皮的别名,另列有青橘皮(即青皮),李时珍说:“橘皮性温,柑、柚皮性冷,不可不知”,说明其性味不同,不可混用。李氏对其特性辨别甚详,在柑条下云:“柑皮比橘色黄而稍厚,理稍粗而味不苦。橘可久留,柑易腐败。柑树畏冰雪,橘树略可,此柑、橘之异也。柑、橘皮今人多混用,不可不辨”。又谓“橘皮纹细色红而薄,内多筋脉,其味苦辛。柑皮纹粗色黄而厚,内多白膜,其味辛甘……但以此别之,即不差矣”。

《中国医药大词典》中陈述了陈皮具有破癥瘕痃痹,治疗风痰麻木的功效。而癥瘕痃痹则泛指腹腔内的肿物。这提示我们陈皮还具有抗肿瘤的功效。

后人将本草考证的部分相关古籍整理如下:


历史考证

新会有1600多年历史,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侨乡,秦、汉时属南海郡地,至南朝(公元420)设新会郡,隋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置新会县,后改称冈州郡,故新会又名冈州。

我国利用柑橘的外皮作中药,约有2000年的悠久历史,只不过在旧文献中,曾以“橘皮”、“陈橘皮”等字眼出现,“陈皮”的名称是到元代以后才变得常见。后又有柑皮、柑子皮、广柑皮、广皮、陈广皮、陈柑皮、新会皮、大红皮、冈州红皮、黄橘皮、陈橘皮等别名。

新会种柑取皮相传有700多年历史。元代至正七年(1347年)新会外海(今属江海区外海镇)陈惠甫拨田嘱书中写有“甘子田租十石”,这是他母亲在元初时的奁田。这说明当时新会存在专门生产柑子的柑园。

地域考证

我国是柑橘生产大国,在长江以南各省(区)如广东、广西、四川、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湖南、云南各省有广泛栽培。柑橘品种品系繁多,一般来说用于陈皮的主要栽培品种品系有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hachi’,广陈皮)、温州蜜柑(Citrus reticulata ‘Unshiu’,浙陈皮)、早橘(Citrus reticulata ‘Subcompressa’,浙陈皮)、福橘(Citrus reticulata ‘Tangerina’,建陈皮)、川橘(Citrus reticulata ‘Tangerina’,川陈皮)、大红袍(Citrus reticulata ‘Dahongpao’,川陈皮)、南丰蜜橘(Citrus reticulata ‘Kinokuni’,赣陈皮)等。其中,主产于广东新会茶枝柑的果皮(新会陈皮)质量最好,俗称广陈皮,被奉为道地药材新会陈皮是中药材广陈皮的正品。

陈皮药材从产区可分川陈皮、福建陈皮、广陈皮等,以广陈皮为上品,从种类上可分为陈皮及广陈皮,质量以广陈皮为优。广陈皮为我国广东著名的传统中药材,位列十大广药之一。广陈皮药材来源较广,其商品药材包括茶枝柑、行柑、八月橘、十月橘、榕林甜橘、甜柑、蕉柑及年橘。正品为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hachi’) 的干燥成熟果皮,主产于广东新会, 当地叫大红柑。8种广陈皮均含有柠檬烯、β-月桂烯、α-蒎烯及α-松油醇等具镇咳、祛痰、抗菌的有效成分,但各品种挥发油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茶枝柑皮中的挥发油含量高、所含的化学成分多。多出口港澳及东南亚地区。新会陈皮正宗,优质,为历代众多名医家所推崇,被奉为道地药材。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对陈皮有详述:“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又指出,陈皮“今天下以广中来者为胜”。广中,粤中。粤中陈皮即新会出产。清代大医汪昂(1644-1911)《本草备要》记:“广中陈久者良,故名陈皮。”清未民初名医张寿颐(1873-1934)指出:“新会皮,橘皮也,以陈年者辛辣之气稍和为佳,故曰陈皮。……其通用者则新会所产,故通称为新会皮,味和而辛不甚烈。”

晋时代《名医别录》云:“橘柚生江南及山南峪”。宋代《本草图经》云:“今江浙、荆襄、湖岭皆有之”。明代《本草品汇精要》记载:“道地广东”。陈仁山的《药物出产辨》云:“产广东,新会为最”。

新会陈皮贵为广东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之首,道地产区在广东新会。《广东植物志》记述“茶枝柑,别名大红柑、新会柑,主产新会,果皮晒干即中药陈皮的正品”。由此可见,广陈皮(新会陈皮)较陈皮有更高的药用价值。

85万新会人引以为豪的陈皮

文丨陈皮人家

部分来源丨新会陈皮产业论坛论文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