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丨“保健品零食化”背后的健康焦虑东方网 2021/01/06 09:31 “吃着最贵的保健品,熬着最晚的夜”,这个充满戏谑意味的网络流行语“朋克养生”,道出不少年轻人生活和保健的日常。记者注意到,此前人们熟悉的保健品“药丸”,悄悄变身色彩斑斓的软糖、果冻、饮料,让追求个性消费的年轻人在不知不觉中养生“上瘾”。(1月5日《北京日报》) 保健品零食化,主攻年轻消费群体的“朋克养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社会的进步,凸显年轻消费群体健康观念的更新。养生保健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懂得养生保健的重要性。但“保健品零食化”背后的是年轻人的“健康焦虑”的现实窘境。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现实窘境下,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压力山大,经常加班加点,吃的是方便面之类的快餐食品,他们没有时间去锻炼,在“白加黑”的快节奏中工作,有的迫于生活压力,甚至成为“拼命三郎”,所以不少员工出现“发福虚胖”的身体亚健康,过劳死现象时有发生。 据全球营养改善联盟(GAIN)在华盛顿发布的《全球营养不良状况报告》显示,中国逾3亿人属于超重和肥胖人群。专家指出,超重与肥胖人数庞大,与饮食量、饮食结构不合理和运动缺乏有关。尤其是如今的劳动者由于超负荷劳动,垃圾食品导致“虚胖”现象非常特出。 时下我们不少年轻人一方面在糟蹋自己,“枯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西瓜,懒人同款沙发,夕阳西下,我就往上一趴。”这就是年轻人不懂得健康保健的真实写照;一方面又通过“保健品零食化”把保健品当糖吃来保健自身,这就是矛盾的两面。年轻人讲究健康保健是好事,也是非常需要的。但是健康保健,应走出保健品的依赖。不能把保健品当糖吃,当饭吃。健康保健没有灵丹妙药,最好的保健品是锻炼。为了你我的健康,不妨出门多走几步,当心“懒人经济”变成“温水煮青蛙”。 一个社会的幸福指数,很大程度上反映公民的身体健康素质。对社会而言,健康就是生产力,是社会最大的资本;对企业而言,健康就是资源和财富;对于家庭而言健康就是幸福和快乐。常言道:聪明的人经营健康,明白的人储存健康,普通的人不懂健康,糊涂的人忽视健康。古希腊的思想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无法表露,文化就无法施展,力量就无法战斗,知识就无法利用。我们的生命,因为健康而欣荣,因为疾病而枯萎。 因此,一方面年轻消费群体应树立正确健康消费观,走出保健品依赖别把保健品当饭吃。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年轻人消费群体的正确引导,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同时应加强对保健品市场的管理监督,防止不法商家为迎合年轻消费群体健康消费需求而投其所好,进行忽悠,坑害年轻消费群体健康。 内容来自东方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