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红雨 | 陪护琐记

 何红雨 2021-01-07

一半忧伤  一半幸福

陪护琐记


✿  ✿

陪护琐记

作者:何红雨

1

入院
小城的冬天还如往年那样,不疾不徐地到来了,只是雾霾更严重了,只是,母亲的身体也更差了。
跨入2017年,元旦这天下午,终于,我们把亲爱的母亲送进了医院。
母亲的喉咙里有痰,但却无法吐出来,嗓子发炎有几天了,夜里尤其严重,但她却始终不肯吃药,更别说去打针了。
我们轮番给母亲做工作,口服的药品也买回了一大堆,然而母亲仍旧拒绝服药。
“妈,去医院打针吧,针打完痰就化了,嗓子就不难受了……”
我耐心地劝说母亲,但她仍旧摇头。
“我这一辈子除了生你们三个的时候去了医院……我的身体很好,不用吃药,不用打针……我就是自己的医生……”
母亲倔强地对我们说。
我想起母亲一直珍藏在身边的一本一指多厚的医药书籍,那本书自她二十几岁直到而今一直就跟随在她的身旁。几十年的人生变迁,几十年的人世沧桑,始终,这本书都陪伴在她的身旁。母亲常常会翻开来看,一些常见的小病,也就知道该怎么预防,又怎么用药了……我也想起小时候的自己,总是被母亲悉心呵护。倘若生点小病,母亲总会翻开那本厚厚的医药书,坐在昏黄的灯光下,细细地看,然后她总会先用食物来为我疗愈。当然也有食疗并不管用的时候,那些时候,母亲总是带我去唐都医院。我总不能忘记母亲说过的那些话——“看病就去唐都医院,部队的医院,口碑好,医生素质高,品格也信得过……”我想,这辈子我都忘不掉那些远去的记忆,母亲带着年幼的我,在寒冷的冬日清晨,也在迷蒙的雾气中,等待着那辆开往唐都医院的公车……车上人总是很多,我们摇晃着,几乎站不稳,而母亲总会以乞求的口气说:“麻烦谁给我的孩子让个座吧……”

光阴的荏苒中,母亲如今也算是“半个医生”了吧?然而,刚刚跨入2017年,她却病得不得不住进医院了。
尽管母亲一直不肯去医院,然而后来她还是在我的耐心劝说下,被我们送进了医院。
“嗓子发炎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老人年龄大了,抵抗力下降,必须得住院治疗……”
内科急诊室的医生在看过母亲的血象化验单和肺部x光片后,对我们说。
母亲住进呼吸内科病房是在2017年1月1日的下午5点整。虽然心里面那么不喜欢医院,但是母亲住进医院后我们确实会觉得心内踏实了许多。


2

治疗
陪护生病的母亲,于我而言是件“幸福”的事情。当然,这样的“幸福”需要去除掉母亲所有的病痛,只简约和纯粹为只是一心一意的悉心陪伴和照料。
说实话,我极享受那些与母亲相伴在一起的时光。
我也常常会想,每个人的一生中,又会有多少时光是真正陪伴在我们伟大且勤劳的母亲身旁?
在医院的时光总是抑郁的,每个病人,大约在医院呆久了都会显出抑郁和烦躁,而母亲亦是如此。她会忽而就烦躁不安起来,说:“我不想再呆在医院,你们送我回家……”每天输液6至8瓶,最多的一天,甚至是9瓶,我想,即便年轻人,每天输液这么多瓶也会不由烦躁吧?
然而不输液又能怎么办?
还得继续住在医院接受治疗,虽然这样的治疗更多的时候就只是输液和吸氧。
烦躁之时,母亲会拒绝吸氧。我耐心地给她说吸氧对身体的种种好处,但是她仍旧不情愿再吸氧,于是只好停掉了氧气。
刚入院的那天,护士搬过来一台仪器。那是生命体征仪。其实并不陌生,那年母亲做完骨折手术的时候医生也给她使用了生命体征仪。一些管子被“隐藏”在上半身,仪器的屏幕上显示出一些彩色的图像,分别是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呼吸……这台生命体征仪不时会发出嘀嗒嘀嗒的鸣叫,而那些闪闪亮亮的图像和不断变化的数字,总会让我想起那些影视剧中的镜头。第一次在影视剧中看到生命体征仪的时候,就会在心里生出隐隐的哀伤,也知道如果那条代表心率的彩色曲线突然变成了一条直线,那么就意味着病人已经停止了心跳……如今,护士又为母亲接上了生命体征仪,我的心里,又怎能不担忧呢?


3
 

往事
我没在医院的时候,医生让家属在一张“病危通知书”上签了字。其实只是呼吸道的感染,需要消炎而已,但是仍旧需要在“病危通知书”上签字……
想起那年和我一个病房的产妇在生产之后大出血,洁白的床单和被子被殷红的鲜血染红了几大片,她的爱人流泪将她抱出病房的时候,我看到了她苍白的面庞和泛青的双唇,也看到了她裤管上不住滴淌的鲜血……那一刻,我突然无限悲伤,原来人生如此匆忙,原来生命如此脆弱,又会有多少生命来不及告别,就突然消失……
那时正值春节,春天已然来到,迎春和水仙也都开得正俏。
她在抢救室中抢救,而她的家人全都焦急不安也泪眼婆娑……当然也签了“病危通知书”,还输了几袋血。后来她终于平安地被推出了抢救室,但仍旧昏迷了很久很久。

“如果不是医院恰好有吻合的血浆,真不知道……”她的母亲,一位白发苍苍也和蔼可亲的老人哽咽着说。她的后半句话虽未说完,但我们也都懂得。那是一种“无能为力”,里面浸泡了太多的“伤心欲绝”和“无法割舍”。

一个生命的离去,或许于素昧平生的人而言并不会激起心内多少伤悲的浪花,然而,若是自己的亲人、朋友……那种悲伤和哀痛又岂是眼泪或“节哀” 两字可以形容的?
想起2016年的新片《七月与安生》,七月大出血去世的时候,医院让安生在“死亡通知书”上签字,极少落泪的安生流下了眼泪,伤心欲绝的她突然骂道“我节哀个屁啊!”那个镜头,那句话,在影院中观看影片的时候令我泪流满面,及至后来的任何时候,只要想起,仍会泪眼婆娑……


4
 

流光

1月2日离开医院的时候,天色早已经十分黑暗。

虽然很疲累,但是躺在床上却怎么都睡不着。

想起病床上的母亲,想起躺在病床上的她的那张消瘦也痛苦的面庞。也会想起母亲从年少到年老的许许多多。

寻到一直珍藏的那张母亲年轻时的照片,美丽、温婉、端庄、慧质、贤淑、秀雅、伶俐、善良又高贵……坐在一张木椅上,两条麻花的辫儿搭垂到肩头……午后的阳光暖洋洋地洒在她姣好的面庞和窈窕的身上。那时候虽然也清苦,但是她的如花面庞上总有欣悦幸福的笑容。

日子不快不慢地走着,时光就那样美好也安静地流淌着。

在寒冷寂静的冬日深夜,我似乎听到了那些旧时光嘀嗒走过的声音,我也似乎看到了走在寂静光阴和明媚阳光下的母亲。她还那么年轻,那么美丽。

那些遗落在尘世某个角落里的记忆,也许终会在某天消失不见,但是我仍旧还想,还想一直地寻觅更珍存。

时光清浅,岁月静好。

光阴的河流中,属于我的记忆,有幸福也有忧伤,一半一半吧。

但我心依旧,即便生命之中,忧伤多于幸福,我也会懂得珍重。

匆匆流光中,而今,母亲已然老到几乎不能独自行走……

然而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我也依旧能从母亲身上看到许多的闪光点。母亲依然高贵的气质、依然的善良、依然的端庄、依然的美丽……

那一夜,直到凌晨2点才渐渐睡去。

止不住的眼泪濡湿了枕头,而梦里,依旧有着亲爱的母亲。我的手被她牵着,是小时候的情景,春日的麦浪滚滚,又夏风习习、秋高气爽、雾气弥漫。但是梦境中的母亲,似乎正在渐渐远去,她丢开了我的手,而我,跟在她的身后,一直追她,却怎么都追不上……

清晨6点醒来的时候,发现枕头仍旧湿漉漉的一大片,眼睛也肿了,像熟透了的桃子。

迅速洗漱之后,又赶往医院。


5
 

暖暖

生命何其短暂,人生又太多无奈,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显得过于单薄和孱弱,我们无法抗衡流动的光阴,我们无法改变由少到老的自然规律。总有那么一天,我们都会老去,我们也需要面对苍老,面对疾病……

同一病房的那个小伙儿一直陪护着自己的母亲。虽然是个男孩子,但是他的细心和真情始终感染着病房里的所有人。

他的母亲吃饭挑剔,他不厌其烦地跑上跑下,只为自己的母亲能够吃得更加可口。

夜色还未降临,他已经为病床上的母亲打来了一大盆热热的洗脚水。“妈,多用热水泡会儿脚,一会儿我再换盆热水……”他一边为母亲搓脚,一边微笑着对母亲说。

我看到他那年迈母亲的面庞上绽开了花朵,那一刻,她一定会被那叫做“幸福”的东西所簇拥和包裹吧!

一辈子不长,我们能做的就是对自己身边的人好些再好些。

多些理解、多些包容、多些呵护也多些懂得和珍惜。

把面庞绽成一朵花,在我们生命光阴的更多时候……如此,你我的心里便会暖暖,暖暖的。


6
 

祝愿

陪护母亲的时光,我觉得充实而宝贵,虽然医院并不讨人喜欢,但是我也仍旧满怀感恩。
1月1日到1月4日这几天的陪护,母亲已经离不开我了。
姐姐来到她床前的时候,她显出了烦躁。
我握住她的那双枯瘦如柴的手,轻轻抚摸,也把一腔深沉真诚的爱传递给她。
母亲睁开闭着的双眼静静地看着我,苍老的面庞上露出了几许笑容……
我知道母亲舍不得我离开,我知道母亲总想我能够多些再多些陪伴,然而,我还是得暂时地离开她一天了。
病房里的暖气极好,母亲的面庞飘上了两朵红云。
室外依然灰蒙蒙的,雾霾依旧很重。
我看着身边的,躺在病床上的母亲,内心温暖且踏实。
虽然是在医院中与母亲相伴,但是仍觉无比“幸福”。
一边用手机写下这些文字,一边照顾正在输液的母亲。
2017年1月4日这天,我一直陪伴在母亲的身旁,这一天,母亲一共输液9瓶,时间从早上9点一直到傍晚6点……母亲没有流露出任何烦躁和不安,她就像个听话的小孩儿,安然且平静。
虽然这天的输液,分外漫长,但是母亲的表现仍旧令我感动……
愿这个冬天,也愿此后的每天每天,所有人都快乐安康,幸福吉祥!

何红雨

2017年1月4日下午于医


何红雨

✿  ✿


今天的红雨

      2017年1月1日,我在菜场看到十分新鲜嫩绿的荠菜,当即买下了两斤。想着用这两斤荠菜和大肉给母亲包荠菜大肉馅的饺子吃。母亲吃得很好……但是那天下午母亲就进了医院。今天看到这张我随手拍得的荠菜照片时,仍旧感觉温暖而亲切。希望多些时光陪伴母亲,也希望母亲能够多吃几次我们包的饺子……

何红雨

✿  ✿

经典摘录


水样的春愁

赵家的那位少女,皮色实在细白不过,脸形是瓜子脸;更因为她家里有了几个钱,而又时常上上海她叔父那里去走动的缘故,衣服式样的新异,自然可以不必说,就是做衣服的材料之类,也都是当时未开通的我们所不曾见过的。她们家里,只有一位寡母和一个年轻的女仆,而住的房子却很大很大。门前是一排柳树,柳树下还杂种着些鲜花;对面的一带红墙,是学宫的泮水围墙,泮池上的大树,枝叶垂到了墙外,红绿便映成着一色。当浓春将过,首夏初来的春三四月,脚踏着日光下石砌路上的树影,手捉着扑面飞舞的杨花,到这一条路上去走走,就是没有什么另外的奢望,也很有点象梦里的游行,更何况楼头窗里,时常会有那一张少女的粉脸出来向你抛一眼两眼的低眉斜视呢!此外的两个女性,相貌更是完整,衣饰也尽够美丽,并且因为她俩的住址接近,出来总在一道,平时在家,也老在一处,所以胆子也大,认识的人也多。她们在二十余年前的当时,已经是开放得很,有点象现代的自由女子了,因而上她们家里去鬼混,或到她们门前去守望的青年,数目特别的多,种类也自然要杂。 

by 郁达夫

    ✿

何红雨

✿  ✿

她的文字,唯美而凄清;

她的文字温暖而治愈;

她的文字也偶或小资;

但都真挚感人、抒怀真醇、更婉约清新。


何红雨

      陕西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文联签约作家。著有散文集《独美》《再见时光》《小幸福》等。新浪微博:何红雨hhy微博。

     个人公众号:何红雨(IDgh_e7eea994ab9c)。

何红雨

✿  ✿



小欢喜| 小甜蜜| 小幸福| 小清新

何红雨微信号:hehongyu0512 

 QQ:447162896

图文| 何红雨   编辑制作| 红酥手

原创文字,转载请注明

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

文摘刊物转载或约稿,

请联系信箱:447162896@qq.com

喜欢就分享、点赞、赞赏吧

这是赐给辛勤写字的作者最好的激励

我愿意时常地满怀欢喜

欢喜地对待人和事

欢喜地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何红雨

                                                                             

(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转自公众号“何红雨”

                                                                                                                                             

✿ 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所有的人!

戴佩妮《钢琴键》

老去又逢新岁月,

春来更有好花枝。


- end -

精彩回顾

何红雨 | 秋夜漫步

何红雨 | 边走边唱

何红雨 | 长得有点帅

何红雨 | 黑暗中,看看向日葵

何红雨 | 阳光很好,晒晒太阳

何红雨 | 我走在了你的风景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