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

 攻关学习网 2021-01-07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

1.jpg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部分题目之一:

1.目前临床用于标记红细胞的放射性核素是()。

A.99mTc

B.1311

C.125T

D.89sr

E.188Re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A项,临床红细胞标记方法主要有51Cr和99mTc标记红细胞。99mTc标记红细胞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标记方法有体外法、体内法和半体内法。微量的亚锡离子(Sn2+)静脉注入人体后穿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它可以将进入红细胞内的99mTcO4(99mTc7+)还原为99mTc4+,99mTc4+迅速稳定地与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结合,红细胞从而被标记。

2.有关潘生丁试验适应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能运动者以及运动量不能达到要求的患者

B.不稳定性心绞痛

C.支气管哮喘

D.低血压

E.氯茶碱过教者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A

3.jpg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部分题目之一:

5.癫痫灶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中的放射性分布典型表现为()。

A.发作和间歇期均增高

B.发作和间歇期均降低

C.发作时减低,间歇期增高

D.发作时增高,间歇期减低

E.发作时减低,间歇期正常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D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脑血流灌注显像在癫痫病灶定位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D项,多数癫痫病例在发作间期进行核医学检查,由于发作间期病灶区域局部脑血流减少,最常见的异常是脑局部皮层放射性摄取降低,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表现为低血流灌注区。而癫痫发作过程中癫痫病灶局部脑血流增加,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可显示病灶局部的血流增加。

8.jpg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部分题目之一:

6.18F-FDG肿瘤显像的基础是()。

A.肿瘤局部的无氧葡萄糖酵解现象

B.与含铁蛋白形成复合物

C.与线粒体结合D.与微粒体结合

E.与溶酶体结合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A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A项,肿瘤细胞较正常细胞利用更多的葡萄糖。FDG与葡萄糖的化学结构非常相似,其能够被细胞膜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识别,跨膜转运到细胞内,并被糖酵解途径中第一个关键酶已糖激酶磷酸化生成FDG-6-PO4,不能进一步代谢而停留在细胞内,故18F-FDG肿瘤显像的基础是肿瘤局部的无氧糖酵解现象。

5.jpg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部分题目之一:

7.运动试验终止的指标为()。

A.心率加快

B.患者略疲劳

C.达到预期心率

D.血压升高,但低于28KPa

E.患者大汗淋滴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C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运动试验能反映冠状动脉的储备功能,能早期显示冠状动脉的病变,达到早期无创伤性诊断心肌缺血的目的。ABCD四项,终止运动的指标为达到预期心率(次/分钟):190(或195)-年龄(即次极量);心电图ST段水平压低或下斜型压低≥1mV;心绞痛发作;血压异常升高≥28kPa或血压下降幅度≥1.3kPa;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极度疲劳。E项,不属于运动试验终止的指标。

4.jpg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部分题目之一:

8.与心肌摄取99mTc-MTBI的量最有关的因素是()。

A.心肌厚度

B.冠状动脉血流量

C.梗死灶大小OD.心肌清除率

E.心肌梗死时间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B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B项,99mTc-MIBI脉注射后通过被动扩散机制进入心肌细胞,再由主动转运机制浓聚于线粒体中;心肌细胞对其摄取量与局部冠状动脉血流量呈正相关,即可根据心肌局部的分布量来判断有无冠状动脉病变。ACDE四项,心肌厚度、梗死灶大小、心肌清除率、心肌梗死时间均会影响心肌摄取99mTc-MIBI的量,但不是首要因素。

6.jpg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部分题目之一:

47.可诊断脑脊液漏的显像方式是()。

A.脑灌注显像

B.脑代谢显像

C.脑屏障显像

D.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

E.脑池显像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E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E项,脑池显像可用于脑脊液漏的诊断和定位,通过显示鼻腔内存在放射性是诊断和定位脑脊液鼻漏最有效的方法。

48.下肢静脉显像动态采集时,要在踝关节上方扎紧止血带,其目的是()。

A.防止深静脉显影

B.防止浅静脉显影

C.防止动脉显影

D.防止显像剂上行过快

E.防止皮肤显影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B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B项,下肢静脉显像时,患者取仰卧位,在病变侧肢体的踝关节上方用止血带阻断浅静脉,由于止血带阻断了浅静脉,迫使显像剂自深静脉同流,故此次显像主要显示深静脉影像。然后放松止血带,继续推注显像剂以同样方式再次显像,显示大隐静脉影像。

7.jpg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部分题目之一:

59.有关肝脏的血供,正确的是()。

A.肝脏只有肝动脉血液供应

B.肝动脉输入的血量占肝脏血供的20%~30%

C.肝静脉回流入门静脉

D.肝动脉输入的血量比门静脉多

E.门静脉和肝动脉的血液在肝内不混合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B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A项,肝脏有双重血液供应:肝动脉和门静脉。BD两项,门静脉输入肝脏的血量占肝输入血量的70%~80%,肝动脉输入的血量仅占20%~30%。CE两项肝动脉和门静脉两组血液在肝小叶部位混合后,由肝小叶中央静脉通过肝静脉而回流入下腔静脉。

11.jpg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部分题目之一:

63.肝血流灌注显像,出现肝影的时间是()。

A.与脾影同时出现

B.早于脾脏影

C.与肾影同时出现

D.迟于肾脏影

E.早于肾脏影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AB两项,肝血流灌注相动脉期:“弹丸”式注射放射性药物后,依次可见放射性通过心脏各房室,肺及左心显影后2~4秒腹主动脉开始显影,继续2~4秒双肾及脾脏显影,而肝区不出现明显放射性。CDE三项,肝血流灌注相静脉期:双肾显影后12~18秒,肝区放射性持续增加,并逐步超过肾脏。此为门静脉灌注所致。

64.左心室各壁中最厚的是()。

A.前壁B.下壁C.间壁D.侧壁E.后壁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D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D项,左心室需用6倍于右心室的收缩力将血液输入除肺以外的全身各个部位,因此其心肌较右心室肥厚,在左室各壁中,侧壁最厚。

10.jpg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部分题目之一:

72.有关肾图a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A.a段为聚集段,即静脉注射示踪剂后急剧上升段

B.a段为出现段,此段放射性主要来自肾外血床,30%来自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摄取,其高度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血流灌注量

C.a段为排泄段

D.此段放射性主要来自肾内血床

E.10%来自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摄取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BDE三项,a段为示踪剂的出现段,即静脉注射示踪剂后急剧上升段,此段放射性60%来自肾外血床,10%来自肾内血管,30%来自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摄取,析】它的高度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血流灌注量。A项,b段为示踪剂的聚集段,即a段之后的缓慢上升段,其上升的斜率和高度,反映肾脏摄取示踪剂的速度和数量,主要与肾血流量和肾小管功能有关。C项,c段为示踪剂的排泄段,为达到峰值以后的下降段,主要反映尿液从肾排出的速度及尿路通畅情况。

12.jpg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部分题目之一:

73.泌尿系统不包括()。

A.肾脏

B.输尿管

C.膀胱

D.睾丸或卵巢

E.尿道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D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组成。睾丸或卵巢属于生殖系统。

60.肾动态与静态显像检查前,一致的准备是()。

A.身高体重信息要准确

B.检查前30min饮水300mL

C.显像前排尿

D.“弹丸“注射质量要好

E.注射后瞬间抬高患者上臂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C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C项,肾动态显像检查前准备为检查前30分钟饮水300mL,临检查前排尿;前2天内无静脉肾盂造影,前两天未服利尿剂。肾静态显像前受检者一般无需特殊析】准备,检查前排空膀胱。

19.jpg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部分题目之一:

75.一般认为,测定胃排空最好的方法是()。

A.固体排空

B.液体排空

C.半固体排空

D.固、液体排空同时测定

E.液体、半固体排空同时测定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A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A项,大多数临床研究都需要了解固态食物的胃排空;在检查排空延迟时液态食物远没有固态食物灵敏;固态食物胃排空正常时,液态食物胃排空一般都正析】常,而固态胃排空延迟时,液态食物的胃排空有可能正常,也有可能延迟,依胃轻瘫的程度而定,因此,推荐首先进行固态食物的胃排空测定,而单纯的液态胃排空测定只适用于各种原因无法进食固态食物的患者。

76.与肿瘤的多药耐药特性有关的是()。

A.细胞膜

B.P糖蛋白

C.微粒体

D.线粒体

E.细胞内的己糖激酶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B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参考;B项,肿瘤的多药耐药特性与P糖蛋白有关,而这种P糖蛋白存在于肿瘤细胞膜上,能将多种抗癌化疗药物清除出肿瘤细胞。

9.jpg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使用说明:

1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电脑手机均可阅读,通过右上方目录,直接可选择相关章节!

2 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可随时查阅,对于重点难点,可使用笔记,记录自己的疑问,收获及思考,方便随时查阅及考试前重点突击复习!

3 对于整套核医学技术题库全套,可以随时进行内容搜索,直达针对自身的重点难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