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椎疼痛、肩周炎特别好用的经方,小儿抽动症也履见奇效

 昵称56665022 2021-01-07

一、条文分析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悪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与桂枝加葛根汤相对应,同是“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桂枝加葛根汤是“反汗出,恶风”,而葛根汤是“无汗,恶风”。葛根汤一方面类似于麻黄汤证的表实状态,津液雍滞在体表去和邪气抗衡。另一方面颈背部肌肉里面津液是不足的。葛根起阴气,能将中下焦或者说胃里的津液,提取到颈背部去补充因为抗邪而损失的津液,或者说相对不足的津液,可以把“颈项强几几”的状态给解决掉。

在临床中,对于大多数颈椎病而言,葛根汤或者桂枝加葛根汤可以说其效如神,区别着眼点就是“有汗”和“无汗”。问诊时如果是正常出汗的人,可以用葛根汤,而那种睡觉时出汗、吃饭时出汗,同样的条件下就比别人爱出汗的,就要用桂枝加葛根汤了。

【痉湿暍】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这个条文是《金匮要略》里的。葛根汤的病位是动态的,从偏上的“项背强几几”到下焦的“下利”,到这一条的“无汗而小便反少”。“无汗”很好理解,是表实证。“小便反少”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首先是津液不足,津液都壅在体表去抗邪了,体内的津液不足再加阳明的热,导致津液更加不足,小便就少了。另外一点,这种小便少也是一种邪气的体现,体表有邪气,正邪相争,邪气的出路也受阻了。“气上冲胸”是一个关键点,在《伤寒论》中出现“气上冲胸”有三个条文,一个是苓桂术甘汤,一个是奔豚汤,还有现在讲的葛根汤。在这里的“气上冲胸”病机为表束和气逆,表束是一个大的病机法门,这句话完整的说法叫做“表束气不旁流”,也就是说葛根汤证是表闭状态。正常人体的气机是一种阳入和阴出的状态,人的生命就是一个阳入和阴出,一定要有一个通畅的气机交流。如果表闭了,气机无法正常和外界交流,就会出现气逆,所以“气上冲胸”。再看“气逆”,可以从下利来理解,从阳明开始有水热时出现下利,随着时间的推移,津液不足一定会伴随着出现胃虚,胃虚就会产生气逆。胃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会保持一个升清降浊的状态,胃虚以后清扬不升,浊气不降,出现气机上逆。“口噤不得语”在病机上可以理解为“津亏邪滞”。首先说津亏一定是存在的。“刚痉”是《金匮要略》中和“柔痉”是相对应的概念,一个有汗,一个无汗,初步可以理解为抽搐。为什么儿童或成人头部会发生刚痉,抽动?首先一定是有严重的津亏,如果人体头部的筋很柔软的话,是不会发生抽动或者很怪异的表现,比如眨眼、皱眉、嘴角抽动等很多奇怪的表情。其次是邪滞。单纯的津亏,口干、口苦、脸上出疹子、唇干舌燥、有口气等就可以代表了,而出现抽动这些表现,与邪气滞留有关系的。在津亏的基础上,邪气侵入到经络或者头部的相关的部位(阳位),津亏加上邪滞两个因素才导致出现了各种抽搐的症状。从经络的角度,阳明之脉,夹口环唇,这样也好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口噤不得语了。

二、组方分析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桂枝加葛根汤是一个表虚,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桂枝芍药各减一两加葛根四两。仲景在用方的法度上是非常讲究的,把桂枝、芍药各减一两会怎么样?实际上就是把桂枝汤的药力减弱一点,加入葛根,葛根辛甘解表,本身也有解表的力度。葛根汤是表实,是在桂枝加葛根汤的基础上加了麻黄三两,因为表闭无汗所以加麻黄。

煎服法中,桂枝加葛根汤是先煮葛根,葛根汤是先煮葛根和麻黄,然后去沫。实际煮药时,由于现代用量小,没有看到沫,但是先煎就应该明白是要取药物的味,如果煎的时间短则是要取药物的气。“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就是不用喝粥助胃气,但是余法还是需要遵循的,比如覆被取汗,帮助人体把汗发出来,“遍身絷絷汗出为佳”。这些细节在临床上都是应该注意的,否则效果就会打折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