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东方 那一年盛夏,去左权县也就是古辽阳避暑,发现县城后面的祝融祠,竟然是中国,同时自然也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火神庙。在一年四季都于寒凉之中的高海拔的左权,供奉颛顼的儿子祝融自然不完全是地理气候的原因,肯定还有历史的渊源;不过,在平原上灼热难耐的季节里,这里如水的清凉和对火神的敬仰,总还是让人不由自主地就产生这样的纯粹气温角度上的联想。盘桓期间,间或站在祝融祠前俯瞰县城,俯瞰山山岭岭,俯瞰其实看不见的漳河,就成了一种可以尽情遥想的享受。 火神庙东侧的观月亭后墙上,有很多涂鸦,其中有一条写得有点意思:“喜欢在睡觉的时候闭上眼睛想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2017,8,7”。 这让人会心一笑,看来人类不分时代和种族,很多东西都是共通的。黑塞22岁生日刚过不久,他的第二本书、85页的随笔集《午夜之后》出版,他在作者题记中其实说的也是这个意思。都是基于年轻人对未知世界和自己未来人生的想象,所做的不无美好也不无艺术性的揣想。 这本书1940年再版的时候他在前言中写道:“这是我的第一本随笔集,其书名的含意对我很明确,对许多读者则不然。在这里我想做一下暗示,暗示我的住所和我创作的田园正位于某个奇妙的时空之间……这些散文里我想展现的正是一个文学艺术家的理想王国,一座美丽的海岛;这里的创作是解脱白日卑微劳作后对夜晚的回归,是对梦想和美丽孤独的回归,书中不乏美学追求。”这本书是黑塞在夜晚中写下的,关于那些生机勃勃的梦想的文字。 这样的揣想在一个没有形成有系统问题,从而也没有形成自己进行有意味的精神探寻的普通年轻人那里,只是用涂鸦的方式在公共建筑的墙壁上进行了抒发,让路过此地的偶然的洞悉者会意。但是黑塞,作为文学家的黑塞却将这样的青春的自然萌发培育成了诗情画意的文章和书籍,由此开始了自己漫长的文学人生。他的文学人生既是属于他自己的,也更是属于全人类的,他的文字为全人类的精神世界添加了财富。 不过与书名同题的诗作,却是黑塞第一本自费的诗集中的一首: 午夜之后, 人们都已坠入梦乡, 只剩下月亮和森林还清醒着; 一座白宫矗立,高大宽敞, 里面住着我和我的梦想。 里面的画作,每幅都辉煌, 来我这儿做客的是我的梦, 梦里有高脚酒杯,有韵文诗行, 还有口若悬河的畅谈, 只有清晨能使我们不再作响。 清晨像粗暴的拳头在墙壁上敲击, 它长驱直入,驻步不动,斜眼打量, 它手提一盏日光灯, 光线在风中好像断碎了一样, 那里,也断碎了我的梦。 墙壁的辉煌顿然消荡, 艰辛的生活凄厉闯入, 我只能兢站,沮丧,去受劳作之苦, 从命于生活的威严, 哦,午夜,我多么将你向往!(1897,10,18) 这首诗的译文,为郭力所译,见《诗话人生——黑塞诗选》。这本书选了黑塞的275首诗,分少年篇、青年篇、中年篇、老年篇、晚年篇,五大部分集于一册;由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出版。 黑塞是得过诺贝尔奖的小说家,也同时还是画家和诗人。他的诗作的篇幅,比他的小说创作的篇幅大得多。而翻译过来的其实还不是很多。这一本,独辟蹊径,是由一位入籍德国的华人女性来编选赏析的。她的赏析对中国读者来说至关重要,她既懂得黑塞,又懂得中国,将诗人的心路历程与具体写作的情境,一一道来,是名副其实的翻译津梁。加上黑塞本人的画作插图,按照作者一生的旅次选下来,可以让我们望见黑塞毕生与自然相融合的写作生涯的一串窗口。 这首诗里的意思,的确与我在祝融祠畔的亭子里看到的涂鸦出发点是一致的。但是黑塞的表达是文学的,是充满了细节和想象力的。而涂鸦不过是用概念陈述一个事实,它本身的原始性没有来得及升华,作为文学的种子,更可能的命运不过是自生自灭。 一种情绪,只要是真挚的,就可以是文学的根蒂。但是能不能升华为文学,还要靠着意象上的丰富与文字上的锤炼。这固然是需要天分,但是更需要有心于此的准备,准备着将自己这种源于生命冲动的情绪,将自己这种与天地物象的关联用美的形式传达出来,而不仅仅是一声浅尝辄止的发泄。 黑塞从年轻的时候最初的诗文到老年的成熟作品,每一部每一篇都有这样的特质,都充满了他的真诚与精心,充满了他形式美更兼人生意味的不懈探索与表达。这是黑塞作品历久弥新,经得住时间考验的诸多原因中至关重要的一条。黑塞之后几乎每个时代、每个民族的人,都总是有人能由他的作品而将其引为知己。 黑塞的魅力,是永恒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