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很珍贵

 新用户12044471 2021-01-07

  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其实,这句话的含义并非字面表述的那么简单。“黄金的价格是一种物质表现,一两黄金能换多少白银,能换多少大米,历朝历代都有明确的记载。可玉就不一样了。”

  古玉鉴定步骤:包浆、沁蚀、玉质、形神、腐蚀、文饰、刀痕。成手远远扫一眼就知有没有,这只能看个大致。鉴定是很严谨的。没有微观就没有断案的证据。[所以鉴定要学会用放大镜]一般汉代以前的古玉为“古玉”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的以玉粉经人工高压合成的伪玉,颜色和硬度近似和田玉,鉴别时要特别留心。

  世界三大古玉产地之一的中国是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自古以来中国人崇玉、尚玉、爱玉、藏玉的文化传统经久不衰,玉文化成为社会主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玉的珍 稀及高 贵品质,象征着贵 族权力、地位、品德。唐朝以后,古玉进入民间,并深入社会各个阶 层。

  战国铁器发明以后,玉器穿孔则较规整,但孔壁螺旋纹不如机械孔壁螺旋纹细密均等,孔口、线条边缘会出现硼碴。

  古时候打孔用头尖尾大的锥形硬物旋转碾磨,旋转的速度很慢,旋转的方向不断地在改变,往复旋转摩擦的结果在孔壁上留下细细密密的旋磨加工痕迹。这种痕迹的间隔无序,像绕着一圈圈交错的头发丝。

  古玉工艺就是古玉加工工艺。一是剖片;二是细加工;三是抛光。其方法无外有两大形式:其一为清以前至新石器时代的古代手工及半自动化砣机工艺;其二为近代电动砣具工艺及滚桶摇光抛光工艺。

  不是科考出土的民间古玉之鉴定,通常是根据材质、工艺、造型、沁色等,由专家进行目测,即所谓“掌眼”,因个人主观性太强,其断代的准确性就无法揣测了。经常出现围绕一件古玉,有几个专家就有几个断代意见。专家为维护权 威名誉,常以馆藏的所谓标准器作参照,与标准器相似者,就说是仿造品,与标准器不同者,便说是臆造品,为免引起争议,宁肯错杀三千,不敢认可一件。但即便是馆藏品也难免有误,如早年清宫流传下来的一件“古玉龙”,故宫博物院专家就曾断为商周之物,直到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类似古玉,才改口称为红山文化“玉猪龙”。誉称“中华第 一玉龙”的红山文化“玉勾龙”,命运也差不许多,当年从民间征集来时,因无馆藏标准器参照,就被打入冷库十多年,也是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类似古玉以后,才被专家们认可,而后作为国宝重器,藏入中国历史博物馆。再细探究,即便是出土的古玉,也很难准确断代。古墓出土的古玉,只能根据墓室土层年代和墓中的铜器、陶器等物品,间接地推断古玉制作年代,而且仅是其下限年代。如商代妇好墓出土了大量古玉,证明商王确如古籍所载那样,特别喜欢藏玉,但所藏的这些古玉,并非全是商代作品,很大部分为继承前代的藏玉,其中就有类似红山文化和齐家文化时代的古玉器。博物馆展出时,将妇好墓出土古玉,统统标明为商代古玉,明知不大准确,也属不得已而为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