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螺旋公众号·陪伴你科研的第2439天 985five,小镇做题家,自嘲背后的焦虑心理。 前段时间,知乎上的一则问题引起了热议。 初看到此问题,总觉得一股凡尔赛之风扑面而来。当年高考决战之时,有些人焦虑整整三年也没有考上985,你考上了还焦虑,这也太凡尔赛了吧! 显然,名校学生的焦虑,落在有些人眼里,多少有点无病呻吟的味道。毕竟,在生源量巨大和教育资源稀缺的现实下,考上985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高考考生有975万,各省份的一本上线率在8%到34%不等。其中,能考上985高校的,大约只有十几万人。 可以说,100个高考考生中才有不到2个人能上985。如果在河南、山东、四川、广东等人口大省,985升学难度只能更大,用“百里挑一”来形容也不过分。 正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能考上985/211的学生,基本上已经接近了学历金字塔尖,无疑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作为高考的绝对胜者,他们理应是人生赢家,有着光明的前途...... 可谁又能真正想到,考上985的这些天之骄子,看上去并没有那么光鲜。他们从小被教育学习是唯一的出路,一路披荆斩棘,如愿考上985/211,却忽然发现自己寒窗苦读数十年,并没有活出理想的模样。 本以为自己凤毛麟角、优秀异常,不知怎么到了985高校后就沦为了“一粒尘埃”——周围高手如云不说,比自己优秀的比自己还努力,比自己聪明的比自己还上进。 他们时常慷慨,在家境、眼界、资源、人脉、情商、社交方面,自己与来自城市的学生差距巨大。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进入大学后,才猛然意识到了和其他人渐渐拉开的差距。而自己除了顶着名校的光环以外,似乎一无是处。 当分数不再是验证自我独特性的唯一标准之后,原来的“尖子生”光环就显得暗淡无光,他们不得不开始接受自己的“平庸”。 心理上极大的落差、身处高水平平台却看不清前进的方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内心深处自然笼罩着一股强烈的自卑、犹豫、焦虑等情绪。 而这种情绪在985学生迈出象牙塔的那一刻起更是达到顶峰。现在早已不是有个高学历、名校毕业证就能高枕无忧的年代了,所以才会有清华北大硕士去杭州街道办工作的新闻出现。 当所有人都不得不挤在求职市场中拼命出头时,生活中所有的残酷才开始显山露水。眼下,任何岗位都不缺人,缺的只是万里挑一的人才,只可惜自己考上985只是百里挑一,还远达不到人家的要求。 这才使得越来越多的985孩子在生活中或校招中连接碰壁。于是,自然而然的,焦虑便成为了日常。 而为了纾解压力,同时宣泄生活和学习中的不满,他们自嘲为“985five”(即985+“废物”的谐音,是指985、211大学的“失败者”们)并分享自己的故事以及对现状的不满与对未来的迷茫,讨论如何摆脱困境。 而这些小组成员们甚至还创造出了一个新词——“小镇做题家”。意指那些“出身小城,埋头苦读,擅长应试,但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
近年来,“丧”一度成为年轻人表达自身情绪的关键词。在竞争日趋激烈、发展空间日益收窄的困境下,年轻人们为自己贴上“丧”的标签,但同时“丧”也为当下年轻人舒缓压力提供了一种另类的宣泄途径。2020年,“丧”情绪似乎有了新形式的外化——“内卷”。 在这个“万物皆可卷”的时代,来自社会的刻板印象与来自朋辈的同侪压力共同催生了这种焦虑与不安感。他们来自名校,被外界与家庭赋予了极高的期望,却因为自身境况不佳而感到迷茫和困惑、甚至颓废。当其面对来自同辈的激烈竞争压力时,又往往感到手足无措。 更高的就业目标和薪资预期,以及求学多年在一、二线城市上学攒下的人脉和实习经历,促使着许多家境一般甚至贫寒的名校毕业生选择一线城市。 熟料,名校毕业生们踏上了去北上广的路,却也踏入了生活的熔炉。在大城市,没有房子和资金的加注,名校毕业生在大城市真正立足又谈何容易?高房价、低薪资、无积蓄,这三座大山狠狠地压在了他们的头上,残酷的收割着他们的青春。 在想象中的意气风发与现实中的残酷凌冽对比下,一番愁苦滋味涌上心头。“上了名校,我还是买不起房。”这是诸多名校生的心中呐喊。寒窗苦读多年,还是跨不过社会阶层,再也回不到过去一考定终身的日子,985/211更像是一种无情的嘲讽悬在心头。 另外,现代社会以及网络媒体对成功群体的持续性宣扬,使得高薪以及受人尊敬的地位被普遍认为是成功的象征。人人都挤在一条赛道上往前冲,都要削尖了脑袋往上爬,都要进入“上层”。 当这种衡量成功标准趋向单一时,青年群体自然无法在其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价值坐标,而这更是带来了强烈的局促感与不安感。他们会觉得除了高薪之外的人生都不值得,人人都在比较,谁赚钱的多,谁的生活就过得好,甚至有时还会重现掀起“读书无用论”的陈词滥调。 很多时候,人们的恐惧和焦虑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和他人的对比。这样看来,“985废物”的躺平和“人生赢家”的狂奔,都只是逃避恐惧和焦虑的一种生存方式。 名校生生活在一个优秀的群体之中,他们不甘于平凡却更加难出头。他们试图以一个群体的优秀来证明自己的优秀,又因为自己身处这个优秀群体之中而感到压抑和焦虑。 所有人都以为名校生已是人生赢家,但其实,在这个优秀者的角斗场里,遍地都是失败者。既如此,为什么不能在平凡中,试着与自己和解呢? 接受平凡,也不意味着不再努力,而是你在全力以赴后发现还只能是这样时,与自己达成和解。同时,扬长避短,把大部分力气都花在发挥自己的优势上。毕竟人生那么长,就算顺利毕了业,也还有太多的问题要解决。 而且,真正幸福的人生,不是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是能够掌握生活的主动权,换言之,就是不活在他人的评价和期待中,在接受和认清真实自己后,尽最大的努力坚持自己想要的人生。 这样,即便不能每个人都能成为众人眼中的“胜利者”,但都可以成为更珍贵的自己。无论如何,趁着年轻继续踏实地向前跑吧,总会迎来柳暗花明的时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