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论概念、概念意识和概念逻辑

 叶晓锜 2021-01-08

三论概念、概念意识和概念逻辑

    多年来,本人致力于概念来源和形成的思考,并由概念的思考进入概念意识的思考和概念逻辑的思考。

    一,概念的来源和形成。

    康德认为,“直观和概念构成我们一切知识的要素,以至于概念没有以某种方式与之相应的直观,或直观没有概念,都不能产生知识”1。在康德的学说中,感性的功能是生成外在刺激的直观表象,知性的功能是生成抽象的概念认识。为何认识由概念生成?康德没有为我们进一步阐明。

    黑格尔《小逻辑》认为:“人的意识,对于对象总是先形成表象,后才形成概念”2。“哲学是以思想、范畴,或更确切地说,是以概念去代替表象”3。至于概念的来源和形成,黑格尔则断言,“关于知性逻辑所常讨论的概念来源和形成的问题,尚须略说几句,就是我们并不形成概念,并且一般来说,概念决不可以认作有什么来源的东西”4。在黑格尔逻辑学中,概念是主客统一的绝对,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以它的普遍性,特殊性和个别性的三个基本环节,绽出一切事物的规定性。在黑格尔看来,“事物之所以是事物,即由于其中包含着概念,因此把握一个对象的概念,即意识着这个对象的概念,当我们进行判断或评判一个对象时,那并不是根据我们的主观活动去加给对象这个谓词或那个谓词。而是我们在观察由对象的概念自身所发挥出来的规定性”5。在黑格尔那里,所谓的事物规定,是事物中的概念自身规定为我们的意识所察觉。对于黑格尔来说。绝对就是概念,是至高无上的,如同上帝,我们只能遵循它、察觉它,是不能讨论概念的来源和形成的。

    无论康德的认识论和黑格尔的逻辑学,都极为重视概念在人类意识中的作用,康德把概念视为先验知性的认识方式,黑格尔把概念断言自身绝对的事物规则,以两种不同体系割裂了概念来源和形成的经验历史。那么,概念究竟是什么?一般教科的词义是,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抽象,本质深藏于事物之中,通过人脑思维的抽象,把本质如同井水那般地从井里抽取出来,就是这种人脑思维抽象的产物。至于深藏于事物是什么?事物中的本质是什么?抽象是什么?我们的头脑是如何从事物中抽取本质的?概念是一种怎样的实在构造?则都是没有阐明的。奥地利学者马赫曾在他的《感觉的分析》中,发问,什么是抽象?什么是概念?但他并没有阐明。阅读先哲们的论述,愈益感到的是,如果不能搞清概念的来源和形成,把概念从先验的和绝对的迷雾中解放出来,那么,概念的奥秘在我们面前将无以获得它的解蔽和敞开。

    要解决概念来源和形成的难题,解蔽和敞开什么是概念?什么是抽象?什么是事物?什么是本质?需要新的哲学视野。上世纪以来,人类语言的探究,符号指称的探究,人文历史的探究等等,许多线索实际上都在指向概念的来源和形成。在这样的指向中,语言被日益理解为是一种符号系统,符号的特征是指称,概念源自于声符和图符的指称抽象构造,语言、符号、概念都有着它们互为关系的经验历史来源和形成的。

    概念是一种符号指称的抽象构造。其原理是,我们意识中的对象,首先,它是外在刺激在我们身体感官中,由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在大脑中枢合成的感性表象,这种感性表象构成我们意识中的直观对象。这样的直观对象是没有它们“叫什么”的名称和“是什么”的定义规定的。这种“叫什么”的名称和“是什么”的定义规定,是由符号方式抽象的指称构造生成的,这恰恰就是概念来源和形成的原理。也就是说,人类的意识活动,是通过符号方式抽象的名称指称和定义指称的构造,赋予直观对象,使感性表象的直观对象,成为具有符号指称抽象构造的概念事物,并由概念替代表象,展出人类头脑中的思维和思维能动。

    说概念是符号指称的抽象构造,在人文历史中,这种符号指称的形式主要是声符和图符二类。其原因是,人类的身体既有能够发出声音的喉咙,又有能够接受辨别声音的耳朵;既有能够制作图形的前肢,又有能够接受辨别图形的眼球。正是声音和图形的发出制作和接受辨别的感官配对特点,使得人类能够用喉咙里发出的不同声音和前肢制作的各种图形,指称对象,使喉咙发出的声音和肢体制作的图形,在联结对象内容的指称中转化为了具有指称功能的声符和图符,赋予身体感官提供的直观感性表象,使它们成为符号指称抽象构造的事物。以抽象的概念替代直观的表象。

    人文历史的勘察,展现了一种最有说服力的经验历史的实在可能是,远古时代的人类祖先,即人形动物的某些或某个分支,在自然环境的变迁中,从树上生活来到原野居住,进入了群体狩猎采集的食物分享生活,这种群体食物分享生活的协作分工,产生了食物分配指称的需要。实现食物分配指称的最为实用和简便的方法,是用喉咙里发出的声音和前肢制作的图形,指称食物分配的各种对象,如,种类,份额,分享者,主持者,分工,用具等等。这样指称一经习成,必然进一步扩展到食物分配外的一切对象的指称。这样的经验历史习俗积累,一方面,使得一切经验到的直观对象,都获得了名称和定义的抽象构造,成为具有指称抽象构造的概念规定事物;另一方面,使得喉咙里发出的声音,由声符发展为人类的口语直至文字语言,前肢制作的图形,由图符发展出了人类的各种图示,如图像、物像、地图、图纸等等。

    符号指称发生和使用的经验历史,就是概念的来源和形成。概念既不是康德的先验知性方式,也不是黑格尔断言的是没有来源和形成的绝对之身。

    至于人们常谈论的事物本质,从来不是对象的固有属性,而是符号指称抽象构造的概念统摄共相。如,市场中的各种物品对象,用来交换,它们就会被“商品”的符号指称概念规定,赋予统摄共相的“商品”本质;用来送礼,它们就会“礼品”的符号指称概念规定,赋予统摄共相的“礼品”本质。本质的原理在于,它是概念统摄生成的共相。

    二,从概念到概念意识。

    概念一经生成,就有了它的能动。黑格尔的逻辑学认为,“概念无疑地是形式,但必须认为是无限的有创造性的形式,它包括一切充实的内容在自身内,并同时又不为内容所限制或束缚”6。如何来理解和阐明概念在实在世界中,是一种具有充实内容,又不为内容限制和束缚的无限创造性形式呢?对此,我们在黑格尔那里没有获得任何实在的证明。如同在《圣经》中,上帝创造一切,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然而《圣经》始终不能给出实在证明。

    要回答概念是一种具有充实内容,又不为内容限制和束缚的无限创造性形式,唯有的方式是把概念进一步理解为是人类意识结构中的一种意识方式,确立概念意识的理论。在康德的学说中,人类的心灵方式是感性、知性和理性的三位一体构造。今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把这种三位一体的心灵方式界分为两种不同的意识方式,创立人类意识结构的理论。即把感性称之为身体感官的感性表象意识,把知性和理性合为符号指称的概念思维意识。身体感官的感性表象意识和符号指称的概念思维意识,构成了人类意识结构的和人类意识结构从感性表象到思维抽象,进而从思维抽象到感性表象的运动,使人类获得了一种概念意识加入、紧随、制导的无限创造性形式。这种无限创造性形式说到底就是人的意识结构的无限创造性形式,既有着它的实在内容,又不为它的实在内容所限制和束缚。

    要达到这样的根本点,需要更新观念,首先,确立生命意识方式演化的理论,即生命意识方式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一种完成形态,而是一种随着生命体的生物进化和文化演化,绽出多种意识方式的历史过程。大体说来,地球生命意识自生命体诞生以来,先后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意识方式。一是低等生物以感应细胞为根基的刺激反应的意识方式;二是高等动物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和大脑中枢合成为根基的感性表象的意识方式;三是人类特有的符号指称构造为加入的概念思维意识方式。生命体的生物进化和文化演化有着它们的承续性,如一切生命体都由细胞组成,在这样的根基上,刺激反应意识会在一切生命体中存续;人类和动物都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感官和大脑中枢,感性表象意识是人类和动物的共同具有,只是由于生物进化的种种差异有着不同的发展程度罢了。唯有符号指称构造的概念思维意识,是人类在感性表象意识高度发展根基上的文化演化加入,为人类所独有。一般地说从刺激反应意识方式到感性表象意识方式是生物进化的产物,从感性表象意识方式到概念思维意识方式的加入是人类文化演化的产物。

其次,是创立人类意识结构的理论。以生命意识方式演化的理论,把概念引入意识方式,就有了人类意识结构的理论。人类有着和动物不同的意识结构。动物的意识活动是建立在单纯的身体感官基础上的感性表象意识,这种感性表象意识生成动物们共同的本能机制的意识行为,这种本能机制意识行为是没有概念思维加入的。也就是康德所说的知性无直观,直观无思维。人类的意识活动则在感性表象意识的根基上,发生了概念思维的加入、紧随、制导,这种概念思维的加入、紧随、制导,带来了人类的概念思维的抽象之抽象的虚构能动和实践能动。另一方面,概念的无限创造性,由此得到合理的解释,即概念的无限创造性,就是概念意识在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无限创造性。

概念意识的无限创造性在于,第一,概念意识的形成,始终是建立在指称和对象联结,赋予对象名称和定义抽象指称构造的基础上的,有着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第二,概念意识的活动,以概念替代表象,就会进一步生成抽象之抽象的思维能动,即造就种种思维的概念虚构,如,羿射九日,开天辟地,自由变化,马踏飞燕,理想社会,止于至善,自我统觉等等的概念虚构,在人类的头脑中造成种种超越自然的精神内容和自我内容的追求,如想象的、共相的、艺术的、神话的、宗教的、信仰的、至善的、物欲的等等精神的和自我的追求;第三,把种种思维的概念虚构,反馈于经验实证的制作和求取,生成超越自然的概念之物创造,如工具、建筑、交通、农业、工业、科技、社会等等的物质内容。这样的精神内容、自我内容和物质内容,使得概念意识在它的内在和外化中,既包含着实在内容又不为实在内容限制和束缚地实现着它的无限创造性的形式。

概念意识的精神内容、自我内容和物质内容,是人类创造的源泉所在,是人类文明在经历了数十万年的蛰伏和缓慢后,在最近的数千年间不断加速和爆发的动因所在。

三,概念逻辑的引擎。

    如果说现代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引擎是程序逻辑,即由一系列程序逻辑的组合,生成种种程序规定的指令动作。那么,人类智能的引擎则是概念逻辑,由一系列概念逻辑的组合生成人类的思维、虚构,反馈,创造、自我的能力。

讨论概念逻辑,首先,需要搞清工具逻辑和思维逻辑的界分。一般而言,对逻辑的探讨,尽管都以思维为对象,但有两种不同思路。一种是工具逻辑的思路,认为逻辑是一种必然性的证明工具,如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格式的演绎推理的形式逻辑,其著述被后人称之为《工具论》就是这样的思路。工具逻辑特点是经验性的,以三段论格式的演绎推理为例,“大前提:金属都是通电的;小前提:铝是金属;结论:铝是通电的”。这个三段论演绎推理中的前提是归纳的,而归纳是经验综合的概念抽象。“金属都是通电的”这个前提显然来自金、银、铜、铁、锡等一个一个直观给与的金属物通电的经验归纳。前提受制于经验,决定了三段论的演绎推理是一种经验性的逻辑形式。不仅是三段论的形式逻辑,包括数理逻辑亦是经验性的。康德在谈论数理逻辑时,以7+5=12这个命题为例,指出,“12这个概念,决不是由于我单是思考那个7与5的结合就被想到了,并且,不论我把我这样一个可能的总和的概念分析多么久,我终究不会在里面找到12。我们必须超出这个概念之外,借助于与这两个概念之一相应的直观,例如我们的五个手指,或者(如谢格奈在其《算术》中所说的)五个点,这样一个一个地把直观中给予的五的这些单位加到七的概念上去”7。

康德和黑格尔显然不满足经验性的逻辑规则,黑格尔认为,“从事这种形式逻辑的研究,无疑有其用处,可以借此使人头脑清楚,有如一般人所常说,也可以教人练习集中思想,练习作抽象的思考,而在日常的意识里,我们所应付的大都是些混淆错综的感觉表象。但在作抽象思考时,我们必须集中精神于一点,借以养成一种从事于考察内心活动的习惯”8。有如在哲学问题上,人们常常问哲学是什么?有哲学是爱智慧、是根本原理的追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等等的经验性回答,却从不追问哲学是怎样在人的心底必然涌现的,即探讨哲学是一种概念思维的内在产物,是概念从个别阶乘进阶到特殊阶乘,从特殊阶乘进阶到普遍阶乘,进而在普遍阶乘的概念顶层上,统摄一切而生成的事物根本原理追求的思维运动。康德和黑格尔的共同特点是,追求一种超越经验的思维内在习成的逻辑形式,这种超越经验的思维内在习成的逻辑形式发自于思维本性,是逻辑的最高形式。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认为,“逻辑学的界限是有很明确的规定的,它不过是一门要对一切思维的形式规则作详尽的摆明和严格的证明的科学而已”9。黑格尔的逻辑学《小逻辑》认为,“逻辑学是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10。

康德认为,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经验性的逻辑已经不能迈出前进的步伐,而后的扩展,一方面,加入了心理学、形而上学、人文学的内容,偏离了逻辑以思维为对象的固有性质;另一方面,以经验性的逻辑规则证明“灵魂”、“上帝”、“宇宙”的形而上学理念,不过是“妄想在一个看起来是经验性的命题上建立起一个无可置疑的和普遍的判断”11。其原因无非在于形式逻辑是建立在经验性基础上的,用经验性的逻辑规则来证明超越经验的形而上学理念,必然导致幻相的逻辑谬误。

康德和黑格尔的学说,转向了思维内心习成的先验逻辑形式。在康德那里,有先验的知性范畴判断逻辑,先验的理性二律背反对称逻辑;在黑格尔那里,有思维本性的对立统一更高进阶的辩证逻辑,由此阐明概念是一种具有精神内容、自我内容和物质内容的无限创造性形式。辩证思维自古有之,即任何一个命题都有它的正题和反题,通过正题和反题的辩证思维,获取更为包容的合题。黑格尔认为,“认识到思维自身的本性即是辩证法,认识到思维作为理智必陷于矛盾,必自己否定其自身这一根本见解,构成逻辑学上一个主要的课题”12。辩证逻辑的核心是对立统一,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对立统一通向的是概念的矛盾转化;在康德那里,对立统一通向的是概念的二律背反对称架构;在黑格尔那里,对立统一通向的是概念的更高进阶。于是,有了对立统一的三大辩证逻辑规则,即矛盾转化的逻辑规则,对称架构的逻辑规则,更高进阶的逻辑规则。

20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程序逻辑的出现,呈现了一种新的逻辑形式。美国学者马丁·戴维斯所著的《逻辑的引擎》,把计算机的逻辑思想追溯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德国数学家和哲学家的莱布尼茨之梦。戴维斯指出,莱布尼茨“为微积分运算而发明的符号一直沿用至今,这使人们不用过多思就很容易地进行复杂的演算。实际进行工作的似乎就是那些符号。在莱布尼茨看来,我们对整个人类知识领域也可实施类似的举措。他梦想对一种普遍的人工数学语言和演算规则进行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汇编,知识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用这种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而演算规则将揭示这些命题之间的所有逻辑关系。最后,他梦想能够制造出完成这些演算的机器,从而使心灵从创作性的思考中解脱出来”13。

怎样来看待莱布尼茨之梦,我以为,莱布尼茨之梦,首先涉及到的根本是无限和有限的思考(微积分及其规则即是建立在无限和极限的思维给出上的)。莱布尼茨之梦给哲学和逻辑带来两个重大影响,一个是上世纪初英国剑桥学院语言分析哲学的产生,认为哲学问题是由于语言使用的歧义造成的,需要把哲学问题还原为语言问题,使哲学得到重构。其方法是,创立一种完美无瑕的通用语言公式,只要把任何命题输入进去,拿起笔来算一算,就能获得没有任何歧义的命题真值。一个是计算机程序逻辑的诞生。计算机程序逻辑的特点是,它建立于无限和有限对称架构的思维逻辑给出,通过“集”符号、二进制数码符号和电子技术,实现无限集数据输入和有限集程序对应处理的逻辑形式。程序逻辑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演绎推理形式并不是逻辑的全部和唯一,在逻辑学的发展中,归纳逻辑、三段论逻辑、数理逻辑、代数逻辑,集对应处理逻辑等等,都是逻辑的形式,或者说经验性的逻辑形式;另一方面,反映了有用的工具逻辑和看似无用的本性习成的思维逻辑是可以走向融通发展的。

康德和黑格尔都主张逻辑的对象是思维规则,不管是经验性的思维规则,还是纯粹先验本性的思维规则。认为,经验性的思维规则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已经基本完成,而先验的本性的思维规则,则是逻辑学发展的主要课题。如何来合理解决康德和黑格尔的先验的本性的思维逻辑呢?

我的见解是,既然人类的意识是通过概念进行思维的,那么毫无疑义,思维的本性规则,必然是概念的本性规则。要真正摆明本性的思维逻辑规则,就应该把思维还原为概念,把思维的逻辑规则还原为概念的逻辑规则。概念的符号指称抽象构造,表明无论概念的来源和形成,概念意识加入人类意识结构,都是有深厚的经验历史的。概念的思维形式,就当下和承续而言,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它是先验的;就生成和由来而言,它是具有经验历史的,就总体而言,它是先验和经验的统一。逻辑学的发展当由先验和经验的统一,走向新的发展前景。

    如此,我们来到了思维逻辑的还原,即概念逻辑。提出概念逻辑的实在意义在于,它将在当今时代新的知识集聚中,从概念生成、概念虚构、概念反馈、概念创造、概念自我的运动机制上阐明人类智能内在的逻辑规则,通过概念逻辑和程序逻辑融通的途径,破解人类智能的逻辑引擎,创立电子意识的新形式,即类人智能和超人智能的电子意识,使电子计算机成为具有精神内容、自我内容和物质内容的创造性的电子意识体,最终地实现生命和意识的定义改写,即由肉体生命和意识定义,扩充到包含肉体和电子在内的生命和意识定义,在未来实现真正的人机接口,使人类成为走向星辰大海的超人。

概念逻辑的总体架构大体包括:

1概念生成的逻辑。包括,符号方式、指称构造、统摄共相等;

2概念虚构的逻辑。包括,概念想象、概念进阶、概念推理等;

3、概念创造的逻辑。包括,概念反馈、经验实证、概念之物等;

4、概念自我的逻辑。包括,自我生成、自我意识、自我统觉等。

对概念逻辑的探讨必然需要更为精细的分支和集合。如同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需要诸多复杂的程序逻辑集合,才能更精细灵活、功能俱全,人类智能同样会是诸多复杂的概念逻辑分支的集合,才能实现它的不断完善,达到类人智能和超人智能。

从计算机人工智能向计算机类人智能和超人智能发展,关键在于如何使概念逻辑融通程序逻辑。其可能之点在于,无论计算机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都是建立在符号形式的基础上的,人工智能是建立在二进制数码符号形式的程序处理上的;人类智能是建立在声符和图符的指称构造上的。德国文化哲学创始人卡西尔在其著作《人论》认为,“对于理解人类文化生活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来说,理性是一个很不充分的名称。但是,所有这些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因此,我们应当把人定为符号的动物,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14。值得我们探索的是,既然人类的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的,那么共同的符号形式,必将使概念逻辑和程序逻辑走向融通,把符号指称的概念构造,嵌入数码程序,形成具有概念思维功能的模块集成。至于如何才能在电子技术上加以实现,现在还只是一种思路,没有实际的方案,但终将是人类文明进一步跨越的诱人追求。

结语:

概念、概念意识、概念逻辑是人类思维的内在系统。这个内在系统和意识方式演化,人类意识结构,符号指称构造,思维能动机制,逻辑多种形式,先验和经验统一,等一系列基础理论的探求是密切相关的,需要长期的思考和知识的聚焦才能有所敏悟和阐明。诚如马克思的名言,“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15。

摘引:

1、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先验逻辑导言

2、黑格尔《小逻辑》- 导言37页

3、黑格尔《小逻辑》- 导言40页

4、黑格尔《小逻辑》- 概念论333页

5、黑格尔《小逻辑》- 概念论339页

6、黑格尔《小逻辑- 第一部逻辑学328页

7、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导言9页

8、黑格尔《小逻辑》- 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73页

9、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第二版序

10、黑格尔《小逻辑》- 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63页

11、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第一章纯粹理性批判谬误判断225页

12、黑格尔《小逻辑- 导言51页

13、马丁·戴维斯《逻辑的引擎- 第一章莱布尼茨之梦2页

14、卡西尔《人论》- 第二章符号:人的本性之提示34页

15、马克思《资本论》- 法文版的序和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