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木香草堂 2021-01-08

新课程要求“教学生学会学习”,强调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抓好学生自学,做到因材施教。 那么数学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数学教学策略。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授之前,我都精心设计导语,使学生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使课堂教学获得较高效益。例如,我在七年级几何起始课的教学中,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几何学的发生和发展。告诉同学们,有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传说,相传古埃及和尼罗河每年洪水泛滥,经常冲击两岸地界,事后必须设法测量、勘定田地界限。在这个实际需要中,测量土地的方法自然应运而生。据说西方《几何学》就是起源于这种测地术。借助这个古老传说,揭露了几何学的本质,阐明了几何学中的许多结论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随着生产实践、生活需要、社会发展而发展的道理。从而使同学们认识到《几何学》有趣、有用、有效,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兴趣。

二、注意直观形象教学,唤起兴趣

由于初中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仍占有优势,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运用直观形象教学原则,即用具体、形象、生动事物,充分调动学生感官,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看一看、听一听、试一试。在直观演示中,要充分注意变静为动,动静搭配。如何讲《几何学》中的“直线、线段、射线”时,难就难在不易看出直线、射线的模样,而这里的关键是教师拉紧线绳时形象概念,以及线段的具体形象。实践证明,运用直观形象的数学,只有做到动静搭配(动是让学生启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静则是组织好学生对所学概念、公式、原理、法则等充分的思维、判断、分析、加工、整理、总结),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倡导多思、多问、多变、多解,拓宽兴趣

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讲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时,首先告诉学生,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代数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分解方法上灵活多样,妙趣丛生,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同一道习题有多种不同的分解方法。然后板书例题,我向学生讲解了两种分解方法,接着启发诱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议论:“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分解的方法呢?”倾刻间,个个跃跃欲试。最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又推出了三种分解方法。这种一题多变、多解的题经常坚持练习,可以训练学生多问、多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使学生们陶醉在心旷神怡,乐而忘返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中。

2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1.运用语言,促进思维的灵活性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学十语言表达的能力,启动学生的抽象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如:教学7+5,通过训练学隹自己摆图,先摆7个黄圆片,再摆5个绿圆片,指导学:牛说小:先把5个绿圆片分成3个绿圆片和2个绿圆片,3个绿网片和7个黄圆片凑成10个圆片,冉加上2个绿圆片就是12个圆片,所以:7+5二l2。

通过图示和算式的对照,引导学生叙述计算的思维过程,口述计算方法,学上确切地理解了图意,总结出计算方法:看人数,大数凑10,加余数。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2.动手操作,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小学低年级学说好奇、好动、乐于模仿,遇到新鲜事物习惯动手试一试,教学中教师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这样,就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化、具体化,学上比较容易接受。

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安排一些“摆一摆,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的眼、脑、手、耳、口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知识建立在主观领悟的基础上。

如:二年级“小时、分、秒”的教学,涉及“时间”这—抽象的概念和进率复杂的计量单位,是低年级小学生生较难以理解的。教学时,教师分下面几步:

(1)先让学牛动手制作钟面,初步了解将圆周分为60份的方法,并且要求学生仿照时钟,每5格标注—个数字。

(2)让:学生观察真实的时钟,熟悉其中的秒针、分针和时针,了解它们每转—格或一圈所表示的时问。

(3)观察秒针和分针,分针和时针的转动情况,注意前者转—圈后者转几格,从而弄清楚小时、分、秒的进率。

(4)最后达到学会看钟面,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针所指示的时间,并且学会将指针拨到规定的时间。

学生运用道具直观操作时,由于学生年龄小,往往出现口手不一、随意性大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操作目的,要精心安排操作程序,设计操作方法,教会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操作,激起和诱发思维展开,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3

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1.课前预习

在每上完一节课后,要求学生每天用20分钟时间进行预习。教师安排预习时要根据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预习”的构思,提高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数学的自我动力机制,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要告诉学生懂得初中数学的结构。(1)直观素材;(2)数学概念;(3)得出规律(即公式、定理、性质、法则等)(4)应用举例。这四个层次中,重点放在第二、三层上,实实在在地弄通搞懂各节课的基础知识。

2.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让他们掌握预习方式:阅读式、操作式、试卷式、讨论式和笔记式。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每天作业完成后,要阅读新教材,细心地找出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对疑难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使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预习方法。

3.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拟出预习提纲,让学生按纲预习

如:新编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代数》第三册第47页例 4 :“某农场开挖一条长 960 米的渠道,开工后每天比原计划多挖 20 米,结果提前 4 天完成任务,原计划每天挖多少米?”要解这道分式方程应用题,关键是布列方程,因此先拟出下列预习提纲:

(1)本题已知什么?求什么?(2)在工程问题中,工作量、工效、工时三者之间的关系怎样?(3)先学。让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自学解决思考题。(4)后教。通过评判、点拨、补充、更正、归纳,使学生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条理化,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当堂训练。教师巡堂批改一部分,及时反馈信息,对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或个别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人人达标,真正做到 “堂堂清”。(6)小结。由学生讨论,分组归纳,最后教师补充完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