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滋水 · 散文】查珂:洛源一灞源古道漫记

 初夏矢车菊111 2021-01-08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366期︱
审稿谭长征  编辑︱梁甫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 洛源一灞源古道漫记


 文/查珂


蓝田和洛南都是依山带水的。洛南在秦岭东边主峰草链岭的南麓,而蓝田是从岭北沿着流峪道沟峪一直伸到箭峪岭。其实都是秦岭的主峰,到这儿呈半圆形弯过来的。洛河就发源于此,而灞河也发源于此。我也分不清两县的界线是在山脊还是在河畔?两个毗邻的乡镇好像双黄蛋,只不过灞源比较大,而洛源较小。



我老家在洛源,旧称两岔河。它是西乡的甸平河与北川河汇合的地方。像伸出大拇指和和食指比划个八字。原来破破烂烂的老街,可大多是明清的建筑。街道狭窄,是用青石板铺就的,一下雨泛着光。可惜上世纪九十年代毁于一场大火。现在街道拓宽了,两边都起了崭新的楼房。镇子的面积比原来大了许多。往西和老庄村接上了,朝东修到高立志。新修的公路从这里过河沿着甸平河向西去了。从镇子对河的山脚下过去的。以后从洛源到灞源会更加便捷通畅。街上还有许多家人手工制作豆腐干,挂在房檐下晾的黄亮黄亮。在镇政府的院子靠东边的角落里,有一座翻新过的药王庙,里面供奉着药王。这里曾是药材的集散地。因为太偏僻,一直发展缓慢,就好像还在上世纪。随着二零四所的迁入,希望能给它注入新的活力。



小时候在镇上念书,就知道翻过西边的山岭就可以到灞源,并且一直可以通到西安。可惜我一直没有走过这条道,但这条古道祖辈们都走过,他们肩扛背驼运货讨生活。有人叫椽棉古道。那是过去的人们互通有无的商贸之路。后来由于公路的修通而使它湮没在岁月的崇山峻岭里。



直到前几年我才第一次驾车从灞源到西安。洛源距灞源大约二三十里路程。咫尺之遥,景色却迥然不同。中间有一竹子沟,里面有个农家乐,颇有特色。灞源也处于两条河的交汇处,只是地势比较开阔。就像汉字丫。沿着靠北的河流能到洛源,偏南的河流有条小路可以到商州的腰市大荆。镇上人口不少,也很繁华。十字路口有酒店旅馆,商铺学校。也有豆腐干、糍粑卖,和洛源颇有几分相似。唯一不同有高速公路和半山腰的铁路穿镇而过。到了这里才像是到了现代社会。



窄窄的公路和清亮的灞河像一对恋人缠绵着一直向西。两山夹一小河,清澈见底。时有深潭,又有巨石挡住去路。峰回路转,拐来拐去。公路随河沿着山势盘旋起伏,多急弯陡坡。不时有住户散落在路边半坡。这儿一丛野花,哪儿一簇蔷薇,烂漫极了。满目翠色,绿荫婆娑。头顶是高速路的高架桥。两边是陡峭的山崖,不时有清泉从岩上面跌落下来。公路和灞河冲破层层叠叠的秦岭,冲出流峪口,眼前豁然开朗,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我才发现这里是最早那条老公路进山的起点。回头望着茫茫群山时闪过一个念头。当初从洛南盆地走出来的洛南猿人是否也沿着这条古道走到蓝田?走到富饶的关中平原?才有了蓝田猿人,有了华胥,有了半坡等一串串灿烂的文明。当然这是考古学研究的范畴。但毋庸置疑,这里曾绝对是先民们的沃土!



后来我曾不止一次地走过这条路。这条连接山里山外的捷径,也许会在中华民族的进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未可知?


 

关于作者


 

查珂,男,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人。笔名山岗、高原风、花自飘零等。自幼醉心于文字,笔耕不辍几十载,笔端点滴涂生活,不为功名累白头。



滋水美文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主编微信:mxy2722801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投稿邮箱︱865909186@qq.com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