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北作家 || 赵永旗:关于“三国”戏

 新用户8981n2sT 2021-01-09

关于“三国”戏

赵永旗

       印象中蒲剧“三国戏”并不多。早年交流会,看过一出《长坂坡》、《白门楼》。最近,我又到处翻找,看过《关羽与貂蝉》、《空城计》、《华容道》等几部。

  

  喜欢“三国”戏,一看又常浮想联翩,大概与读过《三国演义》、看过点《三国志》有关。“三国”是一个多么动荡混乱、谋士英雄辈出的时代啊,然而透过这表面的“热闹”,老百姓生活如何呢?这要看看《长坂坡》民众扶老携幼逃难的场景就可知道的。

  

  《长坂坡》一节,是赵云的特写。作为蜀中“五虎上将” 之一,此役即使他“名满天下”。蒲剧的鼓、锣、镲等乐器配合,最适宜渲染轰轰烈烈战斗场面的。加上演员的基本功——以脚勾肩、两腿平叉,更突出战场的惨烈和人物的英武之气。就连曹操,也大大的“赞佩”,决计“收服”,不让大家“放冷箭”。我想,赵云于重围中左冲右突而毫发无损,这点是很关键的。而曹操的“收服”当然不能成功。曹的“爱才如命、求贤若渴”如此,难怪他阵营武将云集、谋士扎堆了。张飞亦曾怀疑赵会“降敌”。他的“大喝”与“布设疑兵”,威名甚至盖过了赵云,给《长》剧增色不少。反倒是刘备,看见赵云,责问阿斗安在?知道在赵的怀里酣睡,方才放心,又假意摔地,说什么“几损大将”云云,拙劣的表演,与此前的“闻雷失箸”、“爱哭”等,没有二致。这大约亦是政治家的通病。如果把刘备看的那么柔弱、无智,就大错特错。比如落难时投奔刘璋,为了霸业,亦可弃信义不顾,翻脸夺取刘的地盘。彝陵之战,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导致惨败,这才有了白帝城“托孤”的令人悲戚心酸的一幕。郁达夫有诗:“白帝城头东北望,青山隐隐雪未消”。这地方,实是让后世浮想不尽的!

  

  蒲剧《关羽与貂蝉》是对“三国”里关羽近乎完美的“英雄形象”的巨大颠覆。《三国演义》写他“降汉不降曹”,写他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写他“刮骨疗毒”、“走麦城”,品格与神勇都是没得说的。就是败,也都透出无限的豪气与悲壮!关羽“失荆州”,我看性格的因素占了绝大部分:他的骄矜、目空一切,以及与同僚的紧张关系,一步一步使自己陷入四面楚歌、孤立无援的境地。

  

  《空城计》是“三国”里诸葛亮自导自演的一出独幕剧。里面纵有不少使人不踏实或产生疑窦的地方,但都由孔明一番言语轻轻遮掩过去,勉强能够自圆其说。比如性情上的缜密与谨慎,使别人联想到他的“不会弄险”。说白了,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心理战。他让“上不了马”的老军与“拉不开弓”的小军,一个说“城里有兵”,一个说“城里无兵”,借以蒙蔽、盅惑敌军。这当然是戏剧家、小说家言罢了,实战必定不是“过家家”。城楼“弹唱”一节,诸葛在处心积虑掩饰自己的惶恐与心虚,而司马懿这边,也听着琴音“一丝未乱”,虽也有狐疑,但为了保险起见,遂放弃攻城的打算。戏情大致都从《三国演义》来。似乎滴水不漏,实则经不起推敲。诸葛在世,也不会同意世人如此编排吧。我们看待历史上的诸葛亮,就是要把写《出师表》的他与戏里、小说里的他区别开来。要知道,戏剧和小说有它的逻辑,若完全依照事理逻辑、现实生活去做推演,肯定是出力不讨好,得不到理想的“结果”的!实事求是讲,诸葛亮的勤奋敬业、政治手腕、军事谋略都没得说的。他在隆中“三分天下”的构想、三国鼎立后“以攻为守”的策略以及“七擒孟获”赢得人心的手段等等,都说明他的胸襟博大和脚踏实地,像“空城计”、“祭东风”耍弄司马、周瑜这样的事情,也许只是后人的演绎而已!

  

  蒲剧《华容道》曹操的几番“仰天大笑”与反复吟唱的“好烧也,好烧也”让人印象深刻。曹是大白脸装束。古装戏脸谱,说向上描乃忠臣、好人,向下画乃奸佞小人。对曹这样的丑画,在《三国演义》里不一而足。毛泽东说《三国志?魏书》贴了魏武不少大字报,其它贴曹操“大字报”,说其“不是”的又何止于此呢!曹有雄才大略,会用人。毛泽东说他的文章诗词“极其本色”。这些都是让人神往与喜欢的。我们在看《华容道》这样的戏剧的时候,就应注意把舞台上的曹操和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区分开来,这样做,才是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的态度。

  

  作者简介:赵永旗,陕西宜川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内蒙古青年报》《延安文学》《延河》《山东文学》《莽原》《红岩》《朔方》《雨花》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300余篇(首)。着有散文集《陕北的雨》《梦雨斋随笔》。

  

 

往期精彩链接

西北作家》招募签约作家

赵   丰:意识流状态下的蚯蚓

朱文杰:留守黄土地的人

郭铁路:楼兰姑娘的的眼(外二首)

晨耕:七彩秦岭

高涛:为什么背着我爱别人

杜韦慰:风中絮语

白   芸:时间之衣,时间之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