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从网络上撷录此博文,由衷感谢原作者。1.栾某,女,56岁。2010年10月14日初诊:膀胱癌术后42天。烘热汗出,颈部以上尤多,着急上火则加重,尿亦发热,便秘20年,大便先硬后溏,足凉如冰,夜里须另加盖被子。脏躁,眠、纳尚可。舌淡赤胖润薄黄,脉沉滑数尺弱。分析癌症术后正气受损,足凉如冰乃阳虚确凿之征,烘热汗出则系虚阳上浮所致,治宜温阳,潜纳浮火,处方潜阳丹加味: 砂仁20g,龟甲10g,附子25g,炙甘草50g,干姜25g,肉桂10g,茯苓30g。5剂。 复诊:各症均有减轻,时感头晕或痛,上方附子加至45g,另加泽泻20g,龙骨30 g,牡蛎30g,守方调理2周,自觉良好。 按:《医经密旨》云:“治病必求其本。本者,下为本,内为本。故上热下寒,但温其寒而热自降;表寒里热,但清其热而寒自已,然须加以反佐之药,以免格绝。” 本案即上热下寒,但温其寒而热自降。方中龟甲即是反佐之药,且有介类潜纳浮阳的用意。 喻嘉言谓:“畜鱼千头者,必置介类于池中。不则其鱼乘雷雨而冉冉腾散,盖鱼虽潜物而性乐于动。以介类沉重下伏之物,而引鱼之潜伏不动,同气相求,理通玄奥也。故治真阳 之飞腾霄越,不以鼋鳖之类引之下伏不能也”(《寓意草》)。指明以牡蛎、龟甲、鳖甲、海蛤粉等为代表的介类药物,治真阳外越之证。 2.王某,男,43岁。2011年1月19日初诊:换肾手术1年,半年前自觉火从腹部上冲至心下,呈阵发性,上半身燥热,午后加重,并发低热。咽部与牙龈时发肿痛,腰膝酸软, 手足发凉,乏力,眠差,便溏,尿时黄。舌淡胖润,苔垢有纹,脉沉滑寸弱。此情类似上案,亦是虚阳上越,上热下寒之症,主以潜阳封髓丹加味: 附子60g,砂仁25g,龟甲15g,黄柏15g,干姜30g,炙甘草60g,骨碎补25g,山茱萸45g,茯神30g,怀牛膝15g,龙骨30g,牡蛎各30g。10剂。 服药后,燥热减轻,手足凉转温,余症轻减,上方山茱萸改为75g,原方调整再服10剂,随访疗效巩固。 按:此案虚阳上越,上热下寒,重用附子温阳治本。另外选药引火归原俱有章法: 镇潜以龙骨、牡蛎;引下选牛膝,泽泻亦可;酸敛用山萸肉且予重剂,乌梅、白芍亦可;纳归以砂仁为代表;补土伏火主要以大剂量炙甘草60g 为代表,真阳浮越,上热下寒,一可使阳气守于下焦,而不过于升腾;二可助药力持久释放。 3.房某,女,39岁。2011年3月16日初诊:面颊时时灼热,两颧泛红2个月。 昼夜、上下午均发,自觉乏累,下肢发凉,便时溏,口和。屡服菊花、苦丁茶祛火无效。舌略赤胖润,脉沉滑,左寸右尺弱。此阳虚上浮,有戴阳之象,无阳脱之险。拟潜阳丹加味: 附子30 g,干姜20 g,吴茱萸15 g,龟甲10 g,肉桂10 g,砂仁25 g,泽泻25 g,沉香10 g,沙苑子30 g,炙甘草30 g。7剂。 复诊:颊热颧红显减,腹部觉凉。前方略作调整:附子30 g,干姜20 g,吴茱萸15 g,龟甲10 g,肉桂10 g,砂仁20 g,泽泻15 g,沙苑子30 g,炙甘草45 g。7剂。 三诊:颧红仅发作1次。守方续服。 4.王某,女,75岁。每当着急上火则两胁肋发热,病已2年,此次病已3天。常觉鼻干如冒火,手足心热,便溏。慢性咽炎多年。舌淡胖润,脉弦似数而软。此证从舌脉及便溏而论,当属阴证。病在两胁属肝经部位,又与情绪相关,故从厥阴着眼。 但从鼻干冒火而论,又有阴火上犯之象,拟疏肝温纳兼顾,选用潜阳封髓丹合四逆散试之: 附子25 g,龟甲15 g,黄柏15 g,砂仁25 g,柴胡15 g,枳实10 g,白芍15 g,麦芽30 g,姜蚕10 g,炙甘草15 g,大枣10枚。 7剂后诸症皆减,药已中的,前方加肉桂10 g,牡蛎30 g,5剂后告愈。 应用郑氏潜阳丹治疗“阴火”证的临床体会 阴火一词,始于东垣,确定了脾胃元气虚弱是阴火产生的根源, 对虚火导致的热象李东垣采取有名的“甘温除热法”,用补中益气汤或者升阳散火汤,始终离不开中焦;而郑钦安直接从命门火入手常用“潜阳”法,应用潜阳丹治疗“阴火”证。 郑钦安所谓“阴火”即阴证所生之火(与东垣之阴火不同),又称假火,为阴寒偏盛所致虚阳上浮、外越所引起的种种假热之象,称之为“阴火”者。本质是阴寒偏盛,而引起的种种“火形”其实是假象,常见的如咽痛、牙痛、舌疮、眩晕、头痛、耳鸣(俗话所谓“上火”)常见的病症,看似火热之象,但色、饮、便、舌、脉全是阴证表现,细辨病机是阳虚,实是真寒假热亦即阴火,极易被误认作火症和阴虚火旺, 门诊上经常遇到久治不愈的慢性咽炎、复发性口腔炎、牙痛、高血压等“阴火”证患者,患者误为火热,大吃特吃凉茶、清热解毒诸药。不知病本属阳虚,以此法治火,越治越旺,以致口腔、咽喉、头面炎症、溃疡常发不止的缘故。笔者应用郑钦安潜阳丹治疗此类“阴火”证,效果凸显。 兹录如下: 1、慢性咽炎吴某,女,42岁,;咽痛5年,经某医院诊断为“慢性咽炎”,服罗红霉素、华素片、六神丸无效,后又服清热利咽中剂多剂,症状无明显好转,咽喉部疼痛,有异物感,声音嘶哑,脸色白,胃纳不振,口干不欲饮水,大便溏薄,尿清长,口淡不渴,舌胖淡嫩多津,边有齿痕,脉缓濡。咽喉检查:咽后壁滤泡增生。 证属肾阳虚,下寒阴盛,逼阳上腾,当温阳祛寒引火归元治之。 处方按郑氏潜阳丹加减:处方:附片10g、龟板15g、砂仁10g、黄柏15g、肉桂6g、桔梗30g、川连3g、炙甘草10g、服5剂后,咽部舒畅,大便成形。效不更方,按上方随症加减调理2旬痊愈。 分析:用本方滋肾补水熄火,引火归元,用桔梗,利咽喉,交通上下,药证合拍而获捷效。 2、复发性口腔溃疡蔡某,女,28岁,舌体溃疡、峡粘膜溃疡,反复发作已10年之久,近一年发作频繁,溃疡此愈彼起,间歇逐渐缩短言语、饮食皆感不便。某医院诊断为:复发性口腔溃疡。曾多处求医,服中西药未效。检查:舌体3处溃烂疼痛,峡粘膜溃疡2处溃烂,疡面色白,颌下淋巴结无肿大触痛,方拟郑氏潜阳丹加减,引火归元治之。 处方:龟板15g、黄柏15g、川连3g、肉桂6g、白芨15 g 细辛3 g 大黄3 g 附子10 g 服药3剂后,溃疡有所好转,大便数日末行,心火不能下达,前方加生川军6g,取大黄附子汤意。服上方加减共二十五付,溃疡全部愈合,续服金匮肾气丸。随访未见复发。 分析:本例处方,以潜阳丹、封髓合大黄附子加减而成。口腔溃疡实证多从胃热心火论治,久病多虚实夹杂用郑氏潜阳丹加减往往能收效。此病长期反复发作,可用金匮肾气丸善后防复发。 3、虚火牙疼康某,女,50岁,患牙痛数月,初未在意,后渐加重,西医检查未见异常,他医予给玉女煎无效,诊见:牙痛不可名状,嚼咬痛甚,劳则加剧,少气,失眠,体瘦,口渴而不欲多饮,尿不多,舌淡淤点,苔薄白,脉细弱。此乃阴盛逼阳上越。或阳虚不能固守本位,导致虚阳上浮,方拟郑氏潜阳丹加减。 处方:砂仁15黄柏20龟板15附子10甘草15细辛3白芷15肉桂6磁石30牛膝15党参20。服上方加减共十付,牙痛顿失,续服金匮肾气丸善后。 分析:本例处方,以潜阳丹、封髓加减引火归元,加白芷、细辛可止痛治标,收效甚好。 4、高血压 庄某,女,81岁;眩晕,患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十多年,虽服西药能控制血压,但终日头痛、头目昏沉,眩晕,观之前医多用平肝潜阳、滋阴息风之品,收效甚微,其症并见精神疲倦,多汗,夜尿2-3次,易咽痛,心悸气喘肢麻 口渴不饮 口苦 小便清长失眠舌青嫩,苔淡脉浮弱。此乃阳气不足,虚阳上浮之眩晕,方拟郑氏潜阳丹加减 处方:附子10龟板10砂仁10黄柏10党参25肉桂10黄芪30当归25茯苓25双钩20(后下)甘草10 磁石30。服上方加减共二十付,血压保持在稳定状态,症状消失,病人仍继续吃药。 分析:高血压众人皆知阴虚阳亢而用滋阴潜阳之法或平肝息风,不知阳虚者阳亦易散于上,如单纯滋阴及介类潜阳,久则易伤阳碍阳,浮散之阳岂能回纳,此为只有结合回阳潜阳,才能治本以调和阴阳。 体会:上述例举慢性咽炎、复发性口腔溃疡、虚火牙疼、高血压等阳浮症状,实属阳气不足,虚阳上浮的“阴火”证,郑钦安潜阳丹可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症。其组成:砂仁30g(姜汁炒),附子24g,龟板6g,甘草15g。郑氏解曰:“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日潜阳” (《医理真传卷二》)。临床治疗重在配伍加减灵活运用,如慢性咽炎可酌加元参、连翘利咽散结;复发性口腔溃疡可加配伍三才封髓汤,可通达阴阳交通上下;虚火牙疼可酌加骨碎补、细辛、白芷增强止痛效果;高血压可加双钩、茯苓、磁石镇静安神,此类“阴火”证皆可用金匮肾气丸作善后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