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文学】马涛:槐树台的槐树林

 牛晓玉 2021-01-10
作者简介
马涛:甘肃省宁县人,客居天津,小私营业主。曾转战鹏城深圳 ,服务于自行车行业,一路从普工做到高管。业余喜欢写作,曾有上百篇各类管理类文章见于上市企业信隆股份 下设的《信隆人》厂刊。近一年有文章发表于《陇东报》,《三江文苑》,《乡音陇风》,《庆阳人在他乡》巜打工文学》《九龙》等。 喜欢在淡雅中品读生活的味道,挖掘生活的光彩。
*欢迎聆听*
总编 | 晶莹 | 编辑 | 海之蓝
槐树台的槐树林


作者:马涛

表哥家在槐树台,槐树台有不计其数的洋槐树,这大概也是槐树台得名的原因吧。在读高中时候的闲暇之余,我曾穿梭于这片山林里,欣赏着春有百花,夏有明月,秋有硕果,冬有白雪的乡村美景,仿佛超凡脱俗。


清明时节,春风得意,乍暖还寒。小草破土而出,柳枝露出鹅黄嫩芽,那满山遍野的洋槐树像春的靓丽使者,让光秃秃的槐树台瞬间披上了绿装。


四月底五月初,我站在槐树台上,放眼望去,山坡上、涧畔下、河边上处处都是一片片,一簇簇,一朵朵在绿叶中开放的洋槐花。它们开得那般肆无忌惮,那般自由自在,那般随心所欲,把春未夏初装饰得洁白无瑕,把槐树台勾画得如同一幅山水画般绚丽多彩。


我漫步在洋槐树林中,空气中飘逸着洋槐花的浅浅淡淡的清香,天空一朵朵洁白的祥云透漏着瑞气悬挂在头顶树梢上,透过树枝,一块块棉花糖镶嵌在蓝天上,忘却所有的烦恼,心情无比愉悦。


我徜徉在树林里,与一串串,一簇簇花朵零距离接触。这挂满枝头,洁白无瑕的洋槐花,晶莹剔透,我把鼻子凑上去,闻了又闻,臭了又臭,它们有的含苞欲放,像一顶绿伞下,站着一位二八年华的白雪公主,淡淡的笑容中羞羞答答,清纯靓丽。有的花枝招展,像西式教堂结婚的新娘披着白色的婚纱,素雅俊俏,含情脉脉,靓丽无比。


我耳边响起了“嗡嗡嗡”的声音,勤快的小蜜蜂,与洋槐花亲密无间,好像和这朵花交谈,又不忘和那朵花沟通,亦或是为洋槐花跳舞,又亦或是为洋槐花唱歌,我不得而知。还有各种各样的蝴蝶,穿梭于洋槐林中,一会洋槐花上吸取营养,一会小草小花上静静享受惬意的生活。


洋槐花飘香的日子,这是大自然馈赠的花香四溢。洋槐树在沉睡了寒冬后,在春风吹佛下,在阳光明媚中,在春雨绵绵后,在不和百花不争不抢中默默无闻地开出花来,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憾。


听表哥说,在生活困难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洋槐花曾经救过全槐树台人的命。那时候,整个槐树台人为了填饱肚子,满山遍野的洋槐花都让村人给摘光了。饿得来不及做熟,就一大把,一大把的生吃了。洋槐花成了救命花,洋槐树成了救命树。


而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把洋槐花摘下做成洋槐花疙瘩,也只是尝尝新鲜而已。


我靠在一棵洋槐树下,仰望摇摆不定的枝头上,亲密无间的簇簇洋槐花相依相伴,把细枝都压得低头哈腰,有的竟然承受不了这花儿朵朵的重量,从粗树枝上裂开了口子,“乾坤大挪移”吊了个与地面垂直。


洋槐花如此美味,何不摘下一些,做成洋槐花疙瘩。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抓住枝条,生怕用力过猛把枝条拉断了,诱人的洋槐花让我产生了生吃的欲望。放在嘴边,清香飘飘悠悠,进入鼻孔。放进嘴里,一丝清新脱俗的香味沁人心脾。我忍不住吃了一朵一朵的洋槐花。而做成洋槐花疙瘩的食物,则是香里透着甜,甜里透着香。我一顿饭吃到三四碗,值到肚皮鼓鼓。


深秋,天高云淡,我站在槐树台上俯视,洋槐树叶子已经由初春的嫩绿色变成深绿色,绿中带黄,黄中有绿,轻轻拉住枝条,细看,这叶子其实黄中带绿,绿里带黄也各不相同。


一阵秋风扫落叶,洋槐树叶就开始像舞姿各异的小精灵,随风飘然而下,落在公路上,山坡上,涧畔下,河岸边,抓一把放手里,仔细端祥,拼命的找二片相同的树叶,来推翻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树叶的理论,可是还是没有成功。


在槐树台的洋槐树林中,我曾经有过一次惊魂的经历。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姑父三周年的日子,好动的我去洋槐树林里玩,好奇心害死猫的我,看到几棵指头粗,端正生长的小洋槐树正适合我挥枪舞棒使用。于是我就想把它折断,因为树木的忍性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有外皮连着。于是,我转圈圈,想把它弄断,结果一不小心,一脚踩空,掉了下去,下面是一丈多高的深坑。不幸中的万幸,我死死抓紧了快要弄断还连着皮的洋槐树枝条。心惊肉跳的危机时刻,在步步惊心中抓住枝条慢慢的爬到了平地上。坐在那里,吓得我呆若木鸡,脸色苍白,久久缓不过神来。时至今日,想起来,我仍然心有余悸。


当然,洋槐树也是农村重要的木料,盖房子必备。同时,洋槐树枝条也是做饭的重要柴火。槐树台的人们也是就地取材,既栽小树,也砍大树,做到了资源循环利用。


现在,槐树台的洋槐树伴随着县城的工业园的规划,很快就要消失殆尽了。而居住在槐树台的表兄一家及村民们也将搬离这片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了。那超凡脱俗的洋槐花,洋槐树也只能永远留做纪念了,但我深深爱着这片不知道有多少台的槐树台,因为这片洋槐树救过槐树台人的命,也救过我的命。


槐树台将要开发成县城的工业园区,而我仍然依恋着这里,因为这里曾经是我生活了二年半的家。今天,写下以上文字,用来纪念这份永远不能忘记在我无依无靠时刻,在槐树台表兄一家对我的救命之恩。


晶莹六刊
六刊精美颂,国粹九州弘。
赤县翔金凤,中华起巨龙!

温馨提示:总编微信JY1341918373888诗文配图图片来自总编与作者。


晶莹美刊旗下平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