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直未必要气壮

 zhb学习阅览室 2021-01-10
有一句成语叫“理直气壮”,意思是有了理说话就有气势。有的人占了理,就觉得占据了制高点,往往不给对方留一点余地和情面,大声嚷嚷,似乎这样才能显出自己“有理”。其实,这样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扩大矛盾冲突,并显得自己气度不足。
  
  面对原则性的、重大的问题不让步,理直气壮、义正词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生活中有些无伤大雅的小矛盾、小摩擦或瑣事纠纷,理直就未必一定要声高。理直而语柔,义正而辞婉,是一种宽容与体谅的表现,也更能显示你的风度与涵养,更能让对方心服,并让你拥有一个更为和谐友好的人际氛围。
  
  北宋时,寇准本来十分赏识丁谓的才能,曾引荐他。后来丁谓得势,却诋毁寇准,致使寇准被贬到雷州。哪知好景不长,丁谓受牵连被贬崖州。具有戏剧性的是,丁谓去崖州要经过寇准被贬之地雷州,听说丁谓要来,寇准派人携带一只羊送给丁谓。大家不解其意,寇准表示 :不要计较前仇,得饶人处且饶人。由此可见一代名相的气度和境界。
  
  在理时,最重要的是让人明是非,知善恶,改正错误,绝不是抓住一点儿理就“死缠烂打”,咄咄逼人,誓将人家“置之死地而后快”。如此这般,即使你再占理,也会令理亏之人觉得你刻薄,是在以“理”压人,恃“理”逞强。所以,和和气气,点到为止,给人台阶,让人心服口服,这般君子气度,更令人敬重、悦服。
  
  如果得理的一方非但没有得理不饶人,反而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其着想,以己度人,理解、包容他人的立场和不容易,宽容以对,给对方改正的机会,既能让“失理”方口服心也服,也让旁人看到你的修养和广阔的胸怀。
  
  理直不必气壮,有理不在声高,而在理直气和,宽容大度,春风化雨,这样,才是为人处世、化解矛盾的大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