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归四逆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

 新用户60697743 2021-01-11

【组成用量】

当归12g,桂枝、白芍各10g,细辛3g,木通(或用鸡血藤12g)、炙甘草各5g,大枣5枚。

【服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作用】

方用当归、白芍养血和营,桂枝、细辛温经通络,木通通利血脉,甘草、大枣调营通滞。诸药合用,共同起到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寒伤厥阴,血脉凝滞,手足厥冷,脉细欲绝之病证。

本方具有增强血液循环,消炎等作用。

【辨治病证】

中医临床运用以手足厥冷,遇寒加剧,甚则皮色发紫,肢端麻木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肢端动脉痉挛、寒冷性多形红斑、冻疮、四肢拘挛症、肥大性脊柱炎、末梢神经炎、小儿麻痹症、腹股沟疝、精索静脉曲张、月经不调、闭经、痛经、新生儿硬肿症、腹中积块、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炎、胃痉挛、舌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阳痿、中风、头痛、荨麻疹、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风心病、月经周期性水肿、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性支气管炎、胃小弯溃疡、肠粘连、阑尾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胆石症、半身关节僵硬、无脉症、尺神经麻痹、腓肠肌痉挛、下肢肌肉痛、腰腹奇冷、结节性红斑、寒冷性脂膜炎、老年冬季皮肤瘙痒症、崩漏、输卵管炎、前阴痛、小儿癫癎、小儿咳嗽、小儿腹痛、暴盲等病证。而必须症见四肢厥冷,脉细弱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

1.心绞痛(寒凝心脉型)治宜宣痹通阳,散寒活血。

以本方合乌头赤石脂丸加减:桂枝15g,当归、附子(先煎)、赤石脂各12g,干姜、川芎各9g,蜀椒6g,乌头4g(制)、细辛3g为主治方。

若心悸、气短明显、汗出多者,加五味子12g,红参6g。疼痛剧烈,肢冷汗出者,含化苏合香丸。

2.新生儿硬肿症(命门火表,元阳不振型)治宜补肾温阳,调和气血。以本方加减:当归、黄芪、丹参、巴戟天、桂枝、干姜各6g,制附子(先煎)3g,人参2g为主治方(母子同服,母多儿少)。

若肾阳虚明显者,加鹿茸0.3g,研末分冲服。血瘀明显,肌肤紫暗者,加桃仁、红花、赤芍。心率慢,心音低钝,脉微者,静脉点滴参麦注射液。小便不利者,加车前子(包)、茯苓、泽泻。

3.冻疮(外寒侵袭,气血凝滞之阳虚寒凝型)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以本方去木通,加茯苓、车前子(包)、泽泻各10g为主治方。

若神倦肢冷者,加黄芪、鹿角胶(烊化)、肉桂。恶寒湿盛者,加麻黄、白芥子。

4.雷诺病(气血寒凝型)治宜温养气血,驱寒通络。

以本方加减:黄芪、当归、鸡血藤、丹参各15g,桑枝12g,桂枝、红花各10g,细辛6g,路路通5g,炙甘草3g为主治方。

5.冠心病(寒凝厥阴,心脉瘀阻型),治宜温复阳气,通痹开窍。

17.腓肠肌痉挛(寒瘀滞脉,肌肉失养型)治宜温经散寒,解痉通络。以本方加鸡血藤、黄芪、赤芍各30g,地龙10g为主治方。

18.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寒凝血脉型)治宜温补通脉。

以本方加鸡血藤50g,黄芪30g,地龙15g,制乳香、制没药各12g为主治方。

19.多形性红斑(血虚感寒,气血失和型)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络。以本方加赤芍15g,丹参30g,蝉衣10g为主治方。

20.结节性红斑(血虚寒凝,瘀血阻络型)治宜养血散寒,化瘀散结。以本方加牛膝30g,连翘15g为主治方。

21.慢性荨麻疹(血虚受寒,营卫失和型)治宜养血祛风,散寒止痒。以本方去木通,加荆芥、防风、蝉衣各10g为主治方。

22.寒冷性脂膜炎(血虚受寒,瘀血阻滞型)治宜养血活血,温经散寒。以本方加川芎10g为主治方。

23.老年人冬季皮肤瘙痒症(血虚受寒,瘀血阻滞型)治宜养血散寒,活血化瘀,祛风润燥。

以本方加防风12g,桃仁10g,酸枣仁、阿胶(烊化)各20g为主治方。

24.闭经(寒凝肝脉,血凝阻滞型)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以本方加泽兰、川牛膝、益智仁、仙灵脾各12g,益母草15g,鸡血藤20g,沙苑蒺藜9g为主治方。

25.痛经(寒客胞宫,气滞血瘀型)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以本方加减:当归30g,茯苓15g,桂枝、白芍、益母草、半夏各10g,细辛、通草、甘草各5g为主治方。

26.功能性子宫出血(肾阳不足,冲任不固型)治宜补肾壮阳,固冲止血。

以本方加仙茅15g,仙灵脾、禹余粮各12g,鹿角胶(烊化)、赤石脂各10g,补骨脂9g为主治方。善后以乌鸡白凤丸气血双补,温经通络。

27.输卵管炎(血虚寒凝型)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以本方加丹参、玄胡索各12g为主治方。

28.阴茎、皋丸疼痛(血虚寒凝,肝脉不利型)治宜养血散寒,温经通络。以本方加橘核、荔枝核各20g,小茴香10g,川芎、鸡血藤、黄芪各15g为主治方。

29.小儿癜病(稚阳未长,明寒内盛,筋脉拘急,心肾不交型)(夜发型)治宜养血通脉,温经散寒。

以本方加制附子10g,丁香6g为主治方。

30.視神经脊髓炎(暴盲)(肝虚血亏,阳气不足,经脉受寒,日失血养型)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滞,行痹散结,温煦濡目。

以本方加黄芪30g,附片10g为主治方。

3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虚寒凝型)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以本方加乌梢蛇、徐长卿、蝉衣各15g为主治方。

32.阳痿(血虚寒凝,宗筋失养型)治宜养血散寒,助阳通脉。

以本方加减:当归30g,桂枝、白芍、大枣各15g,木通、甘草、露蜂房各10g为主治方。

33.头痛(虚寒型)治宜养血通阳,散寒止痛。

以本方加川芎15g,薰本9g为主治方。

34.不射精(寒凝经脉,精室不通型)治宜散寒、通脉、助阳。

以本方加王不留行30g,川牛膝9g为主治方。

35.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痛型)治宜温经散寒。

以本方加制首乌,薏苡仁,北黄芪,秦艽为主治方。

36.中风后遗半身不遂症(血虚寒凝经络型)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络。以本方加减:黄芪50g,地龙、茯苓、白芍、桂枝各15g,益母草20g,石菖蒲12g,远志、胆南星、半夏、甘草、细辛各6g为主治方。

37.风湿性心脏病(寒滞血脉,营血受阻型)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佐以止咳。

以本方加减:当归25g,郁金、白及各15g,桂枝、白芍、款冬花、酸枣仁各12g,细辛、炙甘草各6g,五味子,远志各10g为主治方。

38.月经周期性水肿(寒湿型)治宜温经利水。

以本方加硫黄2g(另包)为主治方。

若水肿甚者,加黄芪30g,泽兰12g。若寒甚者,加制川乌10g。若瘀血明显者,加炮山甲10g。若血虚甚者,加阿胶12g。

【随证加减】

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之属寒凝型重用桂枝、细辛,加肉桂、附子。

2.肢端动脉痉挛加黄芪、川草乌、乳香、没药、牛膝、独活。

3.寒冷性多型红斑加丹参、党参、黄芪、红花、川芎、鸡血藤。

4.四肢拘孪症加吴茱萸、黄芪、防风、鲜生姜。

5.肥大性脊柱炎加狗脊、伸筋草为基础方。病在颈椎者,加姜黄、葛根。病在腰、骶椎者,加杜仲、牛膝。

6.末梢神经炎病发上肢者,加羌活、防风、荆芥。发于下肢者,加牛膝、苍术、木瓜、薏苡仁。

7.新生儿硬肿症加人参、吴茱萸水煎鼻饲。配合棉被保暖。

8.痛经以加赤芍、川芎、益母草为基础方。气血虚弱加党参、阿胶、淮山药。寒湿偏盛加小茴香、乌药。气血瘀阻加香附、红花。滞而兼热加丹皮、玄参。

9.肢厥冷痛加附子、干姜。

10.寒疝腹痛,睾丸掣痛加小茴香、台乌药。

【化裁变通】

1.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伤寒论》

即本方加吴茱萸、生姜组成。功能温经通脉,温中降逆。主治血虚受寒,手足厥冷,兼有头痛呕吐涎沫者。

2.通脉四逆汤《济生方》

即本方加附子。治霍乱多寒,肉冷、脉绝。

【注意事项】

对亡阳暴脱、四肢厥冷、热病高热、热深厥深,以及热郁在里、阳气不能敷布于四肢末梢引起的厥逆,都不宜服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