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好意思,明年这些网络综艺其实都是“舶来品”

 网视洞察 2021-01-11

网视导读:年度爆款综艺的诞生从电视转移到了网络,改变的是播出平台,不变的是创作模式。五花八门的2019年网络综艺片单中,隐约显露出重蹈电视台综艺发展覆辙的趋势。


眼看2018年即将接近未生,不知道各位今年都有哪几档网络综艺在你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豆瓣评价人数来看,今年热门网综的前10名基本可以锁定以下几档节目。当然,近来涨势凶猛的《明星大侦探4》极有可能挤进最终名单。

然而不论《明星大侦探4》最终能否入榜,都改变不了今年榜单前十中近一半综艺模式属于“非原创”的结局。

对比2017年仅有3档非原创网络综艺节目进入豆瓣年度电影榜单,今年网络综艺版块中的非原创节目占比上涨了20%。不过大家不必为此惊慌,因为等到了2019年,这组数据恐怕会,上!涨!更!多!

网综重现“买买买”浪潮
节目模式高重合率究竟尴尬了谁?

从下半年各大视频网站公布的2019节目片单来看,自制综艺共计95档,其中,有21档节目模式经查证与海外模式节目相类似或重合,超五分之一数量的综艺属于非原创模式。

而在这21档综艺里面,韩国综艺《Produce 101》《Heart singal》《我女儿的男人们》,和日本综艺《别被狼君所欺骗》《想谈一场偶像剧般的恋爱》成为国产网综的热门改编选项,每档节目都将在明年迎来不下两个播出平台的“改编”or“借鉴”。

(PS:由于爱奇艺平台即将推出的《恋爱捕手》综艺,其原版韩综《恋爱捕手》播出时被质疑是《Heart singal》+《别被狼君所欺骗》的结合体,因此这档节目算是‘借鉴’了两档综艺模式。)

多平台集中开发一档节目所存在的危机,从今年的热播的两档偶像综艺身上得以体现。虽然两档节目均获得不俗的播放量及关注度,但是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也是Double增长。此前,因为“一人失格”而“导致全类遭殃”的节目此前并不是没有先例,各家平台集中开发同一档节目模式,难免会将一档节目模式红利过早的消耗掉,到时候最倒霉的莫过于通过正规渠道引进的那家平台。

另外,2019年大批海外综艺模式席卷网络不由得让人想起电视台被海外综艺模式“支配”的那些年。

2014年,国内一共引进了大约70档海外综艺节目,在全国的综艺节目中占比近90%。大量海外综艺的涌入虽然直接推进了卫视综艺的快速发展,同样也挤压了国产原创综艺的生存空间。

因此,在2016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所颁布的《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中,便对电视台在引进国外节目版权模式数量上有了一定的政策限制: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年在19:30—22:30开播的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两档;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年新播出的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1档,第一年所引进的版权模式节目不得在19:30—22:30之间播出。

诸多条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住了卫视此前疯狂购买海外综艺版权的行为,且伴随2016年下半年“限韩令”的发酵,电视台彻底切断以往备受追捧的韩国综艺节目版权的购买,而以往购买韩国综艺版权的卫视综艺则通过改名、隐藏节目版权等方式,与韩国综艺版权划清界限。虽然此后部分电视综艺仍存在“借鉴”海外同行模式的行为,但是明面上,境外版权模式节目确实在电视上得到了一定的遏制。

然而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在电视上被限制、封杀了的境外版权模式节目开始在网络综艺这片领土上生根发芽。

根据2016年和2017年豆瓣年度电影榜单所公布的年度最受关注网络综艺排名,可以看出有海外综艺模式背书的网络综艺虽入榜不多,但排名却已经逐渐从下位圈挤到了上位圈。

至于即将临近尾声的2018年,截止至11月份,从目前已播出的近百档网络综艺中可以发现,至少有12档网络综艺节目模式存在“借鉴”境外综艺模式的现象,其中更是不乏各大平台今年所力推的头部综艺。

境外综艺版权伴随着国产综艺发展势头的平台迁移,从电视蔓延到了网络,且从近两年电视台所推出的热门综艺来看,其中仍不乏“借鉴”海外同行模式的现象存在。对比早年前爆买境外综艺模式的电视综艺时代,网络综艺的爆发式增长期同样也不免走上电视综艺的老路。

至于2016年为推动国产综艺自主创新工作所颁发的《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这些年来确实改变了不少国产综艺的创作模式,但是细追究起来,却也没有什么改变。

“伪原创”承包年度综艺爆款
原创起家的网综也要步电视综艺后尘?

当《中国有嘻哈》取代《奇葩说》成为网综年度爆款的时候,或许便已预示出网络综也将迎来境外综艺模式称王的时代。

提及卫视综艺,《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至今仍是不少一线卫视的立台之作,但其背后至今仍摆脱不了对境外综艺模式上的模仿与“借鉴”的标签。

而早前凭借独特新颖树立起网络综艺标杆的《奇葩说》,在“综N代”的魔咒下,其网络热度与影响力也逐渐被同平台的《中国有嘻哈》和《偶像练习生》,和竞争平台的同类型节目所分割。

与卫视综艺几年前集中“奔跑”、“相亲”、“带娃”相似,网络综艺今年也在偶像、街舞、机器人等多个垂直领域题材上的“撞车,网络综艺爆发式的增长也是迎来了同质化这一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偶像

街舞
机器人

同时,伴随垂直类综艺成为综艺节目差异化竞争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对于尚未开发的垂直类题材的综艺蓝海,各家视频网站均开始加快脚步,抢先插旗占领“国内首档”的称号,最大份额的切分题材内容红利。

然而并不是每档节目都像《国家宝藏》和《这!就是灌篮》那样能够拥有2年以上的前期筹备时间,对于当下急于抢占题材红利的网络综艺创作大环境而言,时间或许比金钱更为珍贵。那些能用钱、或是不用钱就能搞定的制作环节,自然成为最容易被挤压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从上面的表格中便可发现,不少被拿来“借鉴”的境外综艺模式中,有不少是今年才推出的新节目,这些里面有些是已经在海外韩流粉丝中具备一定知名度,然而大部分则是在本土稍有起色,便马上被拿来进行国内开发。比起更倾向于购买久经市场检验的老牌综艺的电视台,网络综艺对于新节目模式的需求更具迫切感。而这或许便是近两年网络综艺“伪原创”激增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前,因为政策限制因素,近两年国内视频网站对于海外综艺节目的引进与更新开始骤减,缺少国内正规传播渠道的海外综艺节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部分国内观众对其节目模式的熟悉感。

因此,借助这一“漏洞”,不少国内综艺利用观众对于某档海外综艺的陌生感,塑造出原创综艺节目形象,给观众或商家造成一种网络综艺创意无限的错觉。而那些不少被国内媒体商家大肆追捧的网络综艺,实际上早已在国外被原版节目制作方公开“处刑”。

上个月,《这!就是灌篮》以版权模式高调出海让不少国内看到了网络综艺的原创力量,但是在创意这件事情上却不可做到一叶而知秋。看一看明年各家平台头部综艺的原创占比,不知道下一个《这!就是灌篮》还有多久才能出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