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电视剧《庆余年》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整部剧的剧情环环相扣,更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比如,剧中“父亲范建向范思哲道歉“的桥段就广为流传,很多网友直呼“太真实了!” 在剧中,范建冤枉了小儿子范思哲,让他跪在门外好几个时辰。当大儿子范闲把事情解释清楚后,范建才发现自己错怪了儿子。在范闲的要求下,范建对范思哲说:“你想要什么?允你提一个要求。”原来,这便等于父亲对孩子进行了“委婉的”道歉了。封建社会讲求纲常有序,范建作为户部尚书和一家之主,还能做到给孩子道歉,然而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很多父母仍然认为自己一言一行是全部正确的,即便知道自己错了也不肯向孩子道歉,殊不知这给孩子带来了多大的伤害!一.让无数中国孩子印象深刻的道歉方式究竟是怎样的? 美国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曾说过:“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探索新的谈话起点的父母,远比固执、专横的父母要可爱得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中国父母们的道歉方式却让无数中国孩子“难以忘怀”,它特征鲜明,效果明显,深受家长们“喜爱”。中国父母的道歉最大的特征就是“说不出口”。在生活中,作为家长的我们可能也觉得自己做的欠妥,但是偏偏嘴硬,往往会用一句”吃饭了!“或者”你想要什么,我给你买!”来表达自己的歉意。中国父母道歉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强迫孩子原谅”。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父母的道歉以一句“我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你还有完没完?”草草结尾,孩子这时候心里可能并没有真正原谅父母,但是却屈服于父母的不耐烦中,委屈和解。中国父母道歉的第三个特征就是“回避”,即“不回到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即使自己不对,有的家长也会用“大人”的身份,去向孩子灌输一种“无论怎样我都是你的长辈,你还是要按照我说的去做”的错误观念,试图用“情”来代替“理”。2019年,微博上曾有这样一个话题的投票——“你父母会和你道歉吗?”,有4万人参与了这次投票,而“不会”这个答案的投票数遥遥领先。许多网友表示“让爸妈道歉是不可能的,我从小到大就没听过!他们只会突然对你特别好。”还有网友颇为戏谑地说“我妈这辈子不会犯错,要是犯错了,也是我导致的。”当然,谁都清楚不可能每次都是孩子的错,那么身为家长的我们是否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总是那么理直气壮,而对待自己的错误时就瞒天过海、死不认账呢?无非是我们想在孩子心中维持完全正确、威严的父母形象罢了。并且,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我们可以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让孩子无条件乖乖服从,自认为免掉了一部分“不必要的”教导孩子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这和我国的传统教育有着极大关系。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长辈为大”是基本原则,长辈犯了错,作为小辈是没有理由去评论的,就算是长辈误会了,小辈也应该遵循着长幼尊卑去理解长辈,没有资格抓着不放。但是,这种道歉方式不仅会影响孩子对事物的认知,还会消解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更甚者会让亲子之间产生严重隔阂!1.错误的行为会给孩子做“示范”,影响孩子对事物的认知美国作家鲍德温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如果作为家长的我们面对自身的问题避而不谈、羞于认错,那么,长此以往孩子也会认为“对待问题时,对错不重要,面子最重要。”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孩子更会觉得,人只要资历老、地位高,无论说什么都是对的,同样无需承担错误。当我们把家长身份当做挡箭牌的时候,孩子也会给自己穿上“免于道歉”的隐形衣。孩子可能会打破别人家的窗户后,因为怕有辱于面子而逃走;可能会因为自己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认为自己做的永远比学习差的孩子更正确;等做了父母之后,依然会因为自己为人父母而羞于向他的孩子道歉。毕竟,父母曾经就是这么对他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倘若父母因为面子问题给孩子做了错误的示范,对孩子的消极影响将是不可逆的。你知道吗,我们随口一句“行啦,别哭啦!”的敷衍式道歉,会让孩子变得多么委屈。因为孩子从我们的回应中,会更加确定自己不被父母理解与尊重。时间久了,孩子便不会再这般“无理取闹”,而我们和孩子天然亲密的亲子关系也会被稀释,变得越来越冷漠。电视剧《都挺好》里的苏明玉的家庭就是一个例子。苏明玉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哥哥需要什么父母都提供,但是她却连买一套试卷的钱都没有。最后,她离家出走,对家人的生活从此不闻不问......我想,她曾经也一定像无数个离家出走前的孩子,在煎熬中等待着父母的道歉。不幸的是,直到她的母亲去世,也没等到她应得的道歉。很多孩子都对父母说过这样一句话——“说了你也不懂。”仔细想想,作为父母的我们谁没有经历过做孩子的阶段?又怎么会不懂呢?孩子误解的根源在于我们没有正确回应孩子,导致孩子认为自己是不被理解的。一句不耐烦的道歉,远比我们的沉默更伤害孩子的心。芝加哥大学心理与人类发展系博士艾丽卡·蕾丝切尔在《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一书中说过:“优质父母知道,道歉不会削弱他们作为父母的权威,它是一种自信、正直和有担当的表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向孩子道歉呢?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花一辈子时间,等待父母给我们道歉,他们花一辈子时间等我们说谢谢,而我们都得不到想要的。”我们有多渴望听到孩子的一句“谢谢”,孩子就多渴望听到我们的一句“对不起”。每个成年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孩子,不妨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是否也因为得不到妈妈的道歉而失落?如果我们遭遇了同样的事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唯有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我们才能理解孩子的心情,也会明白家长的道歉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我们可能会觉得明明孩子也有问题,但是孩子却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而是总强调作为家长的我们的不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受委屈的孩子很少会去反省自己有什么过错,因为愤怒和不平占据了他的心灵;而被感动的孩子则常常反省,因为感动增加了他内心的勇气和智慧。”在孩子下次十分委屈的哭闹时,不妨试着去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想为什么他们这么生气和委屈?相信每位家长都会为自己找到一个向孩子道歉的理由。2.诚恳的解释自己的原因,并用行动去获得孩子的原谅。在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中有这样一幕很值得我们家长去学习:有一次,胡可因为带小鱼儿体检而来不及接安吉放学,等接到安吉时已经让孩子等了一个多小时,当胡可看到安吉赌气不理她时,胡可没有若无其事的带安吉回家,而是赶紧走过去,先是跟安吉套近乎,夸安吉的画画的好看,再道歉说明了自己迟到是因为带弟弟体检耽误了时间,并且真诚地向孩子说了“对不起”。安吉听到妈妈的道歉,马上就原谅了妈妈,并送给了妈妈一幅画。下一次,我们也可以像胡可一样,弯下腰抱住孩子,轻声向他说一声:“宝贝,对不起,妈妈刚才情绪失控了,不是你的错,原谅妈妈好不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以学着用真情和行动去让孩子原谅自己。比如可以在孩子因为委屈哭泣时,拍拍孩子的后背,轻轻地帮孩子拭去泪水,跟孩子解释一下自己的苦衷,去获得孩子的原谅。或者可以先陪孩子玩一会游戏或者看一会动画片,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再慢慢地向孩子诚恳的道歉。3.商量下次如何避免同样的情况发生,日常多与孩子交流。在向孩子道完歉后,我们还应该跟自己的孩子商量一下解决的措施。比如,在孩子因为我们的语气而生气委屈时,我们可以跟孩子讲“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你希望妈妈怎么跟你说呢?”当孩子因为我们在工作不陪她玩而生气时,我们应该跟孩子商量如何解决,例如“妈妈现在有不得不做的事情要做,就像你不得不写作业一样,等妈妈工作结束再跟你玩好吗?”这种低姿态的沟通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被尊重的,父母对自己是坦诚的。孩子也会因此对我们敞开心扉,亲子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除了在吵架后和孩子商量如何避免同样的情况发生,我们还可以在日常中多跟孩子聊聊天,了解孩子的一些想法。比如,我和女儿小米常常进行睡前谈心,在一次次的交谈中,我和小米互相交流了在日常相处时的感受以及觉得对方做的不好的地方。渐渐地,我摸清了小米的脾气,也逐渐学会了如何与女儿更融洽的相处,小米也明白了妈妈的不容易,从而避免了更多问题的发生。韩剧《请回答1988》里的一句“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不知戳中了多少人的泪点。亲子相处中,难免会有做的不如人意的地方,这不要紧,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态度。一个好的认错态度,不仅能很好地修补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裂痕,让孩子有勇气接纳父母的不完美 ,还会让孩子学会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去面对未来大大小小的错误,树立正确的三观。其实,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为家长的我们也在不断成长,不断完善自己。不要让自己“道歉在心口难开”,学会去向孩子道歉,就像我们曾期待孩子说出“谢谢你”那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