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题】(781)横断山区

 沐沐阅览室 2021-01-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距今80Ma(百万年)的地质时期,青藏地区和横断山区还是一片海洋。随着板块运动,距今23.7Ma,南亚及我国西南地区已成为平缓的陆地。距今2.48Ma,青藏地区隆起成高原,现今横断山区形成了“山高谷深、河谷并列、紧密相邻''的地貌景观,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仅18.6千米。横断山区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明显,区域内生物资源丰富,物种独特,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1)推测地质时期横断山区“陆地形成”阶段的西南季风强弱变化及其成因。(6分)

2)解释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河谷并列,紧密相邻”的形成过程。(6分)

3)分析横断山区生物资源丰富而独特的形成原因。(6分)

4)指岀青藏高原隆起对长江源区的河流补给类型变化及流量变化的影响。(6分)


答案及解析

参考答案(1)变化:西南季风增强。(2分)

成因:(受板块运动影响,)横断山区由海洋抬升为陆地,(2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增大。(2分)

(2)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受阻向东扭转,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南北走向)高山谷地;(2分)随着地层抬升,河流不断下切(向下侵蚀),形成深谷;(2分)由于板块继续碰撞挤压,空间不断压缩,使并列的河谷相距较近。(2分)

(3)横断山区纬度较低,受季风影响,气候暖湿;(2分)地势起伏大,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明显,导致生物类型多样;(2分)山高谷深,环境封闭,受外境的干扰少,使独特物种保存至今。(2分)

(4)以雨水补给为主变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2分)河流流量变小;(2分)流量年际变化减小(或季节变化增大)。(2分)

【解析】(1)受板块运动影响,横断山区由海洋抬升为陆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增大,夏季横断山区升温更快,海洋上形成高压,西南季风增强。

(2)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消亡边界,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受阻向东扭转,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南北走向高山谷地;随着地层抬升,落差增大,向下侵蚀剧烈,河流不断下切,形成深谷;澜沦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仅18.6千米,由于板块继续碰撞挤压,空间不断压缩,使并列的河谷相距越来越接近。

(3)从图中的纬度可以看出,横断山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受季风影响,气候暖湿;地势起伏大,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明显,导致生物类型多样;山高谷深,地形起伏较大,环境封闭,受外境的干扰少,使独特物种保存至今。

(4)青藏高原隆起,气温降低,降水减少,以雨水补给为主变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降水减少,河流流量变小;夏季冰雪融水量大,冬季冰雪融水量小,流量年际变化减小,季节变化增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