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州四大古匾之“功在地方” 匾

 华州文史荟萃 2021-01-12

邮箱:3125136050@qq.com


“功在地方” 匾
作者 刘合心
“功在地方”匾,是1934年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为华县爱国民主人士顾熠山先生题赠的匾,原存华县政协文史资料室。
顾熠山(1872--1962),名耀离,字熠山,华县城关镇马家斜村人。晚清时从三原县宏道大学堂毕业后即投身于新教育开创事业,是华县教育会小学、咸林中学、单级师范创始人之一。曾任华县教育会会长、县高校长、县救济院院长,并先后执教于西安省立一中、三中和第二师范学校。自1931年任县志局主任至1948年,蘸汗笔耕十七载,终撰写成百万字的《重修华县县志稿》。他为人正派,乗性刚直,品德高尚,办事有远见卓识。1949年后,连任三届华县各界人民代表会副主席,是陕西省人民代表和省文史馆馆员,是华县现代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和爱国民主人士。

顾熠山遗像
民国十八年(1929)陕西大饥荒,二十一年(1932)瘟疫“虎列拉”(即“霍乱”病)流行,华县境内哀鸿遍野、死尸枕藉,不少孤儿无依无靠,流落街头。顾熠山先生和史伯康、李子栋等人商量,筹款创办慈善机构。民国二十一年秋,经华县政府批准,华县救济院终于在清华山铎之马王庙创办起来,德高望重的顾熠山先生任院长。
救济院又名孤儿教养院,收养了游荡在华县各地的四十多名孤儿。教济院实际上是一所半工半读的学校。
华县县政府为了表彰顾熠山先生艰苦创办救济院的敬业精神,1934年3月县长罗传铭专文呈请陕西省政府,省政府主席邵力子题写了“功在地方”金字匾进行褒奖。

“功在地方”木匾
“功在地方”木匾,残长180厘米,宽90厘米,楷书,黑地金字,上款是:“熠山顾老先生雅鉴”,下款是:“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题,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三月ー日,华县县长罗传铭呈请褒嘉”。匾的四角有涂金窃曲纹图案,“文革”时期,该木匾被改作床板使用,而将匾的两端锯残,该木匾于2002年5月,由顾熠山的孙子顾育训先生,自愿捐赠华县文管会收藏。
邵力子(1881——1967),浙江绍兴人,原名夙寿,字仲辉。前清举人,同盟会会员。早年曾任上海大学代理校长,并与柳亚子发起组织“南社”,提倡革新文学,主持上海《民国日报》。1921年在上海参加共产主义小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任黄埔军校秘书长,参加国民党改组工作。“西安事安”后曾任国民党中宣部部长,驻苏联大使,国民参政会秘书长。1949年为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共双方代表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后,邵力子便脱离了国民党政府,留在北平。同年,被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
“功在地方”匾四个大字,用笔丰润,古朴端庄,刚劲清逸,有魏碑书法特点。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刘合心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