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州消失的乡镇——(六)侯坊乡(附:侯坊中学简史)

 华州文史荟萃 2021-01-12

邮箱:3125136050@qq.com


侯  坊  乡

侯坊乡,位于华县西北方向,渭河南岸的平原地区,乡政府驻地距华县城八点五公里处,东与华州镇、下庙镇接壤,西与原辛庄乡、赤水镇连接,南邻原东赵乡,北与渭南孝义、大荔张家相连。石堤河纵贯南北,渭河横穿北部,南部曾有陕化厂的深井十眼。
原来的侯坊公社政府驻地 刘焕民摄
侯坊乡南北长八公里,东西宽三点五公里,总面积二十点三平方公里。辖侯坊、王里渡、贾家、刘家、李家堡、陈家、姚家、雷家、步背后九个村委会,五十三个村民小组,三十七个自然村。截止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计有二千九百七十余户,一万两千余口人,全系汉族。

候坊乡因乡政府驻地候坊村而得名,清末时属侯坊里、辛庄里所辖。民国分属莱公乡、沈阳乡。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属董家乡、南解乡、侯坊乡、东岗乡所辖。一九五六年取消区和小乡成立大乡后,划设为候坊乡。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化时建立侯坊公社。一九五九年合大县时,为大华州公社侯坊管区。一九六一年分大县后,复名侯坊公社。一九六七年改为旭阳公社。一九七二年恢复原名侯坊公社。一九八四年全县公社改为乡(镇),侯坊公社再次改名为侯坊乡。

侯坊乡地势平坦,以农为主,主产粮、棉兼多种经营。土特产以红枣驰名,年产可达四万一千斤。社办企业有拖拉机站、农机修造厂、五七综合厂、建筑队和农场五个单位,年总产值二十二万四千零六十余元。有大中型拖拉机十一台,手扶小四轮拖拉机十九台。

据县志记载和民间传说,王里渡大队的寇家巷是宋朝寇准的故里,原有“寇莱公故里”石碑一座,立于华州镇杨巷村口大路边。

2001年底至2002年3月,华县撤乡并镇时,侯坊乡被并入辛庄乡。2012年10月,辛庄乡并入赤水镇。

附:

侯坊中学简史

侯坊中学校址在侯坊街南,前身为民国时沈阳乡第二中心学校,也称侯坊小学。校址在侯坊街东头“三义庙”,系民国三十六年(1947)建立,李宏富任校长。解放后改名为第四区第四完小。1950 年群众集资扩建校舍24 间,学生250名,教师10人。1958 年附设初中班,改名为侯坊乡学校。1976 年中学迁新校址与小学分开。侯坊小学为队办,侯坊中学为公社办,有教工 30 人,学生400名,校舍 79 间,占地 19 亩。1988 年董三合任校长。1991 年 10月动工兴建教学楼,次年8月竣工,建筑面积 1100 平方米。群众集资 17 万元,其余由县、乡两级政府投资,共30万元。    
原来的侯坊中学 刘焕民摄
1993 年修围墙 300 米,同年在质量评比中,获得全县初级中学第 5 名,受到教育局表彰奖励,并由原来的初中三类学校升为二类学校。1994 年质量评比获得全县初级中学第 6 名。1994 年有 8 个教学班 370 名学生,教职工 29 人。
 
1998 年教师董小利荣获渭南市第二届中青年教师教学一等奖。

历任校长先后还有吕德时、程登岳、吕云宏、杨文哲、杨金彦、齐振冲、何如意、李奇才、张生辉。2002年范小平任校长。
原文来源:综合自《华县志》《华县概况》《华县教育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