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百家)罗学娅/孝在母亲指尖上

 曾令琪西南文学 2021-01-12
散文百家

孝在母亲指尖上

罗学娅(四川隆昌)

  一次有意义的作协活动,走进了一所小有名气的外国语学校,在现代且洋气的校园里,“国学堂”三个大字在我眼前一亮,情不自禁,我换上汉服,端坐圣人台前,认真诵读《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熟悉的经文里跃然跳出一个温暖的老故事:

  古时候,有个9岁的男孩叫黄香,自幼没有了娘,与父亲相依为命。看见父亲耕田种地很辛苦,就总想帮父亲多干点活儿。不但在家里烧火做饭,还在寒冬腊月的夜晚,先上床把席子睡暖和后,再让父亲上床睡觉。

  第一次听这个故事,是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听外婆讲的。外婆不识字,只有一双勤劳的手和一颗善良的心。外公去世后,36岁的她就全心全意地扶助刚刚中师毕业的妈妈,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她都义无反顾,拼尽全力地呵护着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三年自然灾害,她带我们上山挖野菜充饥,文化大革命,她背着小弟弟,领着我们四姊妹到处躲武斗。她常教我们:要像黄香那样有孝心,多帮爸爸妈妈做事,别给他们添麻烦。

妈妈是老师,27岁那年,打成了右派,那双执教的手,被迫到大山上去开荒种地,到煤矿深井下去推车挖煤。在井下苦干8个小时,午餐是两个大馒头,她一口也舍不得吃,小心翼翼地用毛巾包着带回家,交给外婆。外婆则全部分给我们饥肠辘辘的四姊妹。

如此煎熬的妈妈,从没忘记在小黑板上写方块字教我们认:“孝于亲,所当执”,还手把手地教我们写“孝”字,说“孝”字上面是个“老”字的头,下面是个儿子的“子”。所以,当儿女的从小就要孝敬长辈,将来你们的儿女才会孝敬你,百善孝为先。

  长大了,我也为人之母,有了儿子和公公婆婆。公公病了,癌细胞压迫了他的运动神经和语言中枢,他完全瘫痪了,我用一双医务人员的手,每天在家里给他打针、输液作支持治疗,用棉签沾着温热的生理盐水给他清洗口腔,用热毛巾给他擦洗身子,特别大小便护理,非常艰辛,作为一个30多岁的年轻儿媳妇,我毫无怨言,日复一日,直到把他安静地送走。

那年,儿子不到10岁,他在刚刚学写的作文里写道:我的妈妈是个好妈妈,每天都要给爷爷喂药,还要洗嘴巴,开(擦)屁股……

看到儿子稚嫩的文字,我倍感欣慰,幼小的他,已经在我的身体力行中,看到了“孝”字。

6年前的夏天,我不慎摔伤了腰,儿子以最快的速度,从他工作的城市赶到我的病床前,按照医生的嘱咐,每隔半个小时,就把双手伸进被单里,为我作轴式翻身或者把我的腰部平直地抬起来透透气,每做一次,他都是大汗淋漓,让我内心十分过意不去,更加为难的是在床上大小便,让20多岁的儿子来为自己端屎接尿,的确不好意思。所以,我有意少喝水、少吃东西。

儿子发现了,立刻叫我打消顾虑,说:比起您服侍我爷爷来,我还差得远呢。

  那一刻,我蓦然感悟:孝道的传递,不是严肃文字的生硬说教,也不是束之高阁的清规戒律,当你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走进国学堂,诵读《三字经》时,你会实实在在地体验到:孝道,在国学经典的血脉里,在百姓人家的生活中,更在千千万万个母亲的指尖上接力、传承。

  罗学娅,女,隆昌县作家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