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城记忆——长江埠白布街话白布(一)

 aizhid64050 2021-01-12

初起于清乾隆1737-1795年间长江埠的印染业,随着手工棉纺织业(俗称土布)的兴起而名扬省内外。始创人胡义和来到长江埠开商铺谋生,专做土布经营及染色加工,从而带动了长江埠和邻近的王家桥以棉纺织印染业为主的其它各行业的发展。该行业从清光绪1875年代止于1946年间,历经了200多年。

据史料记载,从清末民国时期近七十年内为长江埠白布经营及印染业的昌盛时期。那时,徽商、晋商、陕、甘、赣、浙等省的客商云集长江埠,纷纷开设土布印染,当时在长江埠开布庄从事印染业有20余家形成了一条街,最大的首推本地王大顺家的永记、庆记、康记等6家布庄商铺和李大记、信昌永、彭永顺、王祥盛等。从事白布业的商人和职工达2000多人,临时印染工人近万人。周边县市如云梦、汉川、京山、孝感、黄陂、天门、随州、武汉等地到长江埠做白布生意开店的商人络绎不绝,日均流量达8000余人。1916年长江埠商会正式成立,由各商铺出资兴建完成了长约300米的青石板白布街,整条街以白布经营印染业为主,形成了以扎棉花、搓棉条、纺线、织布、染色一条龙生产格局,由此带动了长江埠其它行业大发展,到1937年长江埠大大小小的各类商铺达400多家,商行、旅店、酒楼、茶馆、药铺、铁业、篾业、酱园食品等日杂百货应有尽有,街面百货摊位门店纵横交织,长江埠成为远近闻名的重要商品集散地,有“小汉口”之美名。

后随着洋布流入长江埠,特别是日伪统治时期的1938年-1945年间,长江埠的白布生意和印染业以及其它各行业等都受到冲击,日渐衰落萧条。日本投降后,一些商人又纷纷返回长江埠重操旧业,直至解放前后,从事白布生意只有四、五家,开染坊达八、九家,印花的一家。

一条以白布生意兴衰命名的街,饱经了200多年的沧桑,承载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众说纷纭,扑朔迷离,饱含商人们收获的喜悦和辛酸,也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