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板桥的乱石铺街体,具备了笔法、结体和笔势,艺术性很高

 蓝鹰书院 2021-01-13
评价一幅字的好坏,主要看他是否具备了笔法、结体和笔势,而这一理论,也是张怀瓘在《书断》当中所强调的,对于书法家创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纵观郑板桥所创作的乱石铺街书法作品,大多给人一种古拙之美,恰好是因为他具备了以上三要素,因而与那些丑书大师们所创作的书法作品,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他们根本不具备这些特征。

一、丑丑的书法字帖

对于书法爱好者,《石门颂》和《石门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不过这些流传千古的字帖,看上去并不美观,反而有一些丑丑的感觉,和那些丑书大师们创作的书法作品,并没有什么两样。不过仔细推敲起来,这些看起来有些丑的古碑帖,艺术性是非常高的。
无论是在笔法上,或者是在笔势上,以及结体方面,这些书法作品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为自成一派的原因,这些丑丑的古碑帖,一直被现在的书法家广为推崇,并拿来认真研究,并将其中的精华,应用在自己的书法作品当中。

二、郑板桥的乱石铺街体
作为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创作的竹子绘画作品尤为出名,不过却很少有人知道,由他创作的书法作品,同样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虽然看上去歪歪扭扭,大小不一,不过仔细揣摩一下,大家才能发现他的每一个字,无论是在疏密的布局上,或者是在大小的运用上,均是经过精心安排的。

虽然很多初学的书法家,第一眼看郑板桥的书法作品,仿佛有一种乱石铺街的感觉,不过细细品味的话,一定能够感受到它的质朴,仿若历经千年,不曾修葺过的古街一样。因而在后世的书法家看来,郑板桥的书法作品宛若巧夺天工,是其他书法家无法比拟的。

三、认真研磨书法的郑板桥
其实在成为书法家之前,郑板桥一直在刻苦学习钻研,无论是流行千年的行书或者是草书,郑板桥都曾经涉猎过,却很难达到自己想要的意境,而这一千古难题,一直困扰着他。直到有一天,郑板桥和他的妻子一起避暑纳凉的时候,郑板桥才突然得到了解答。

因为闲来无事的原因,郑板桥一直在自己的身体上写字,或许限于篇幅有限的原因,郑板桥的手指头,无意中写到了妻子的身上。看到这样的情况之后,郑板桥的妻子嗔怪道,你为什么不在自己的身体上写?正是这不经意的一段话,让郑板桥醍醐灌顶。
毕竟书法创作,也是一件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事情,自己学习别人的字体,无论多么逼真,也不可能自成一派,唯有按照自己的风格书写,才有可能留下千古佳作。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郑板桥很快在书法创作当中,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思路,留下了乱石铺街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