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建交,必然有使者往来,在各为其主的前提下,使者难免要为自己的国家斡wò旋,他们的机智也很容易载入史册,比如孙权与曹丕的往来。 又是一位机智的使臣,沈珩héng。赵咨出使魏国,使孙权、曹丕之间达成了初步联盟,但孙权又不乐意把长子孙登送去当人质,这就有了沈珩的出使。一上来曹丕就威胁他“吴国会因为魏国向东扩张不满意吗?”沈珩在这种时候只能回应“不会的。” 接下来沈珩还要打消曹丕的念头“我们相信盟约,也相信彼此的友谊,所以不会不会满意的。要是魏国背弃盟约,我们自然会有防备。”沈珩不仅打消了曹丕侵略江东的意图,其实还解决了不派质子的问题。“言归于好”是指彼此重新和好。 孙权在没有称帝前,是一直向魏国称臣的,夷陵之战大败刘备后,孙权还特地上书曹丕,介绍了一下战争的收获:印绶、首级、土地等。臣子表现得这么好,还写信来邀功,曹丕也要有诏书回应“听说刘备这老兵深入险境,相持的时间一长,他们就疲惫无力了,也没什么指智慧,在鸡头山与西陵玩声东击西,也就故技重施罢了。” 当然不能光口头表扬,曹丕打赏了孙权一些骏马衣饰,还把自己写的《典论》以及诗赋送了过去。当然爵位什么的就别想了,孙权已经是吴王了,没法再往上封了。“旷日持久”是指耗费时日,耽搁了很长时间。 同样是曹丕诏书的内容“刘备还没站稳脚跟,就遭到了重创,虽然没有将他剖腹挖心,让他身子与首级分离,但光凭你的战绩,就足以让他的部下恐惧了。”也许是被曹丕夸开心了吧,孙权后来怎么也拿不下合肥...“身首分离”是指斩首,砍头。 在222年,魏吴关系正式破裂,曹丕兵分三路进攻江东,由于朱桓大败曹仁,这才逼迫曹丕撤军。虽然两边还有使者往来,但随着孙权派使者试图和刘备重归于好,基本就不再来往了。 其实魏国一直都有人认为不该接受孙权的称臣,还有三公特地上书讨论孙权的过失,奏章第一句就说“枝干折断会伤到树根,尾巴太大又不好调转方向,这是国家该慎重考虑的。”显然是认为孙权有异心,魏国又指挥不动他。“尾大不掉”是指部下势力强大,无法指挥调度。 同样是奏章中的内容“孙权一副品行不端的样子,不断地说着虚伪的好话,虽然他费力遣返了于禁等人,但就像隗(kuí)嚣一样包藏祸心,想要和蜀贼相互扶持。”不要钱的好话谁都愿意说,魏国又自认中原正统,孙权都称臣了魏国就没插手夷陵之战,这也给了孙权机会。“巧言如流”是指虚假的言辞像流水一样通畅。 还是奏章中的内容“臣每次看孙权的奏表,揣度他的想法,就是想凭借长江天险而不臣服,想效仿尉佗、英布、伍被,怎么看都不像是不会叛变的臣子。”说起天险,蜀道同样是天险,季汉灭得还是挺快的...“负固不服”是指依仗险阻而不臣服。 屈身忍辱,有勾践之奇。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