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儁:说起治世之才,看好我的布衣之交

 秉笔春秋吕书生 2021-01-13

要知名宦非初意,三十年前已念归。每个人前行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有些人能陪伴到终点,有些人会迷失在下个路口。本篇要聊的人物是王儁jùn,字子文。

王儁是豫州汝南人,或者称作王鉨,注意他与王濬jùn没啥关系,王濬是司隶弘农人。王儁年少成名,他的名字也传到了范滂、许章耳中,这两位都是汝南名士,范滂名列“八顾”、“八俊”,还与李膺yīng、杜密齐名,只是他也身陷党锢之祸。

案皇甫谧《高士传》,许章曾点评过荀爽、荀靖二人,而案《逸士传》这个“许章”又变成了“许子将”或者说许劭。《高士传》与《逸士传》都是皇甫谧的著作,所以这里的“许章”可能是许劭的别称,也可能是传抄过程中误写了。

或问汝南许章曰‘爽与靖孰贤?’章曰:‘皆玉也。慈明外朗,叔慈内润。’”——《高士传》

或问许子将,靖与爽孰贤?子将曰:‘二人皆玉也,慈明外朗,叔慈内润。’”——《三国志·荀彧传》注引《逸士传》

王儁能得许劭、范滂两人看重,说明王儁本身才华过人,而汉末又有着同乡抱团的风气,看看许劭的月旦评点评了多少汝南人就知道了。名士通过品鉴人才来提携后辈,一旦获得“识人”这种标签,其名气还可以更上一层楼。

显然王儁也是这种风气的受益者,他还与南阳岑晊zhì交好,这又是一位名列“八俊”的人物。王儁与曹操是布衣之交,两人关系极好,年轻时的交情掺杂的利益关系也较少。年轻时的曹操也很调皮,做过不少让人啼笑皆非的事,也因此很少有人看好曹操的未来,正好体现王儁的识人之明。

公之为布衣,特爱儁;儁亦称公有治世之具”——《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逸士传》

但王儁就属于少数人,他夸赞曹操有治世之才,给出类似评价的还有桥玄、何颙yóng、李瓒等人。袁绍、袁术回家治丧时参与者多达3万人,王儁、曹操也是其中之一,曹操看到如此盛况就拉着王儁说起了悄悄话“天下将乱,袁绍、袁术兄弟必定是祸乱魁首,要想平定天下为民请命,就要先诛杀此二人”。

王儁很给面子“依你所言,能平定天下的人除了你还有谁?话音落下两人相视而笑。曹操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王儁倒是一直没有出仕,不管是州郡的征辟还是三公府的征辟王儁都没有搭理。曹操也试过请自己的老友出山,但是王儁跑到荆州武陵隐居去了,跟随着他一起走的足足有上百户人家。

“如卿之言,济天下者,舍卿复谁”——《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逸士传》

刘协迁都许昌后,也曾下令征辟过王儁,但王儁的处理还是和以前一样。官渡之战前夕,刘表打算倒向袁绍阵营,王儁还劝刘表不要舍近求远,但刘表没有采纳王儁的建议。王儁终老于武陵郡,终年64岁,曹操为此十分悲伤,在平定荆州后亲自为他迎丧,改葬江陵还上表朝廷要求认证王儁为“先贤”。

还记得曹彰的表字吗?也是子文

郝普:郝普:我仅有的记载是两次被人忽悠

沐并:沐并:比起曹魏校事,到底是谁在肆意妄为?

梁鹄:梁鹄:承蒙世人抬爱,凭书法闻名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