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投身行业十余年的测绘人,看到这个消息五味杂陈。真心希望在公示之后,还能有一丝转机。这个生不逢时的注册测绘师,甚至还尚未真正执业呢!仔细回想一下,这其实是传统测绘走向十字路口的真实写照。政策层面的事暂且不谈,从技术上来说我有一个十分深刻的感受: 传统测绘再也找不到技术护城河了 早年作为测绘人,跋山涉水虽辛苦,肩上设备两万五,高冷的仪器设备,带着严谨美感的图纸,手簿上满满的数字,是我们有别于其他行业的职业符号。然而,这一切在互联网时代变化了。 门槛的崩塌 大学在学GPS这门课的时候,我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个看上去像开启测绘新时代的技术,却成了砍向行业技术门槛的重重一斧头。随着CORS的成熟,获得一个坐标所需要的人数从3人到2人到1人,单站测绘时间从5分钟减少到1秒钟,某些精度不高的场合,甚至可以手持终端边走边画一条线,这门技术某些时候的操作难度可能比不上和平精英...幸好RTK只是解决了坐标的问题,我们测绘人还要测地形图的,还要去制作正射影像图的,航摄可不是微软模拟飞行呀,CASS画图比魔兽还是要难一点。然鹅,该死的无人机又出现了,DJ这样的科技企业之光让无人机越来越便宜,越来越容易操作,挂载的传感器也越来越厉害,彻底抹平了测绘行业的技术门槛。航摄软件定好航线后甚至都不需要人工操作飞机了...培训几天,你就可以早上出去飞,晚上跑模型,一周以后鼠标点点出地形图了,还是三维测图呢。更悲催的是,设备发展的这么快,教材都跟不上技术的刷新,无人机航摄刚摸熟,转眼都换倾斜了,倾斜摄影教程还没出版,高分七号卫星都能测图了...考注册测绘师还要考经纬仪、水准仪,真是太气人了。 精度之困 过去,咱测绘也能算是一门手艺,高手仪器架得快,测的也是倍儿准,我要精度更高那可是测绘人一生的信仰。然鹅,精度的信仰也会崩塌,而且是二次元的崩塌。第一个次元是人斗不过机器,心平手稳一通操作,精度的提升只是从10.5厘米到了10厘米,但是这新技术啊,今年分米级,明年厘米级,后年毫米级...要不是太细微的东西风吹着晃眼,我打赌纳米级也都有了。更可气的是,养这么一个高精度的仪器比养一个手艺好的人便宜多了...如果说第一个次元还是物理打击,那么第二个次元就完全是魔法攻击了。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地图和定位开始走进了手机,咱都知道,手机这玩意不能对中正整平,不准,测绘人没当回事儿。但是,人家这地图靠卫星啊,没那么准他更新的快呀。门口修管道临时修了个便道,得了,我测得准厘米级杠杠的,今儿下雨,明儿下雹子,后天去测了,隔一天画出来,交给您说是CAD的,我又用了一天转了Shape,十天之后切好图可以更新了,路改回来了...隔壁那家地图app,改道那天一大早街景车去溜达了10分钟,1小时后就更新了。别说我这个误差有1米,导航真不差这么点儿。现在新生的各种调查监测,更是抛弃了“测”的概念,测了再绘彻底变成了拍了再画。 尺度之殇 小时候,学会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距离让我吹了好久,那会看地图是硬核技术,不会比例尺,地图和图画没多大区别。上了大学,测了各种地形图,1:500、1:2000那是天天挂嘴边。可自从有了电子地图,一切又变了,比例尺从参数变成了结果。过去,先定比例尺,然后该测什么该怎么表达,规范写的好好的,图纸拿去量一量就能算长度,算面积。电子地图呢,他没有比例尺概念,任你缩放千百回,依然保持图形不变,电子地图软件也很体贴,每一次缩放都会算一个比例尺出来给您放在屏幕边上,怕您习惯上来从口袋里掏出尺子量不了距离。其实,这本身也不是太大的问题,问题是测绘行业的比例尺是老黄历啊,很多技术都被比例尺框着。即使电子地图可以无极缩放,也非要定出个什么1:xxxx的数据库标准来,还换了个名字叫尺度...但是,其他行业不乐意了呀,我一个沙县小吃掏点钱想上地图,您和我说1:10000尺度轮不上您这小店;我堂堂双向六车道大路成了屏幕里唯一的那根线,您和我说1:50000这尺度啥路它都是线;我一个水塘干了三四年剩个小水洼,您说1:500图式只有时令湖没有时令塘,咱还得绘成大水面...哎,于是各行各业都有了自己的调查、监测、普查...人家自己找飞机卫星拍了画还不行么。 未来 严格来说,今天只是公示,最终是否调出还要等之后的正式文件。对于传统测绘技术的变革,我是一直看在眼里,眼睁睁得看着技术护城河被填平,继而被大数据、互联网、卫星技术等等踩来踩去。但是,测绘资质还在,测绘行业也还在,地理信息技术在互联网时代如鱼得水,卫星遥感与中国航天技术一道大步前行。近些年国家对测绘行业作出了很多大手笔改革,这正是提醒我们这些测绘人不应该沉湎于过去,应该勇于改变自己,拥抱未来。 作者:测绘小河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