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词曰: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 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 谩长是,系行舟。 这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一首抒愁之词。字里行间,透着离家在外的游子,难以名状的哀怨。 尤其是第一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道出愁绪的由来,不过是心上的那一股秋意。这看似是文字游戏,其实是点睛之笔。 诗人发愁了,人家可以写词来抒发。美文写完,不但可以流传千古,还能让自己心里好受一些。 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我们心里不好受了,该怎么办? 幸好,我们有中医。 今天,我就想跟你聊一则,千古消愁第一方。它专门来化解我们心中的愁绪。 这就是逍遥散。 逍遥散这个配伍,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它的标配,是甘草4.5克,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柴胡各9克。现代的用法,就是加生姜3片,薄荷6克,水煎服。 它治什么呢?治的是肝郁脾虚血少之症。临证,常有加减。 那么,它又是如何帮助人们消愁的呢?我还是给你举例说明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姓齐,年纪是44岁,原本是一个工人。 此人啊,自我期许很高,但一生际遇不好,嫁人不淑,导致婚姻不幸,于是常常和家里人生气。婚后20年,打了20年,发愁20年。 结果,这个人就病了。 什么病呢?突出感觉,是胸闷,总嗳气,反酸,尤其是咽喉部位,总像是有什么东西堵在那里,咽不下去也咳不出来。另外,伴随食欲不振、性情急躁、乏力失眠等问题。 这个人一开始,认为自己一定得了喉癌。屡次检查,没有毛病。 于是,她认为自己肯定得了胃病。结果,胃镜也做了,没毛病。 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眼看心情一天比一天糟糕,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嗓子眼里那个“东西”一天比一天大,她觉得还是看看中医吧。 刻诊,见脉弦细,苔薄白。细问得知,平时还有口燥咽干的问题。 这时候,一张方子就开出来了。我们一起看一下—— 柴胡10克,当归10克,芍药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半夏10克,厚朴10克,苏梗12克,香附12克,甘草10克,薄荷3克,生姜3片。 结果如何?患者用了10剂,诸证悉平。而且, 她心情愉悦,浑身轻松畅快,感觉到自己年轻了好几岁。 这是怎么回事啊?我告诉你啊,这个女患者的问题,就是典型的肝郁脾虚血少,是愁出来的。 何以见得?你看此人,自幼心高气傲,后来家庭不睦,渐渐地难免愁郁满怀、肝郁气滞。因为肝郁气滞,所以胸闷。肝郁化火,所以性情急躁、失眠。肝气郁滞,津液失布,痰气搏结于咽喉,于是嗓子里似乎总有异物。这个中医叫做梅核气。脉弦,为肝郁之征。 肝郁日久,克犯脾土。脾胃功能受到影响之后,患者就会食欲下降,胃纳受损,气机上逆,于是嗳气吞酸。 脾胃功能欠佳 ,则气血生化乏源,于是一身气血不足,患者就会浑身乏力、头晕目眩。脉细,为血虚之状。 这一切,归纳起来,就是肝郁、脾虚、血少。 其实,这个患者还没说完。如果说完全了,估计还得有便溏的问题。脾虚者,常常便溏。 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啊?就得疏肝、健脾、养血。这三个问题解决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从而消解心中的愁,体内的郁。 用什么办法来实现呢?医案中所用的,就是逍遥散加减。 你再看一遍—— 柴胡10克,当归10克,芍药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半夏10克,厚朴10克,苏梗12克,香附12克,甘草10克,薄荷3克,生姜3片。 你仔细分析,这里头,柴胡、当归、芍药、茯苓、白术、薄荷、生姜,甘草,这是不是逍遥散的配伍啊?其中,柴胡、当归、芍药、薄荷,疏肝气、养肝血。白术、茯苓、生姜、甘草健脾,培土荣木。当归和芍药配合,兼有养血之能,改善血虚之态。 在这个基础上,医案里加入半夏、厚朴、苏梗、香附来理气、化痰、散结。这类药,是治疗痰气搏结所致梅核气的常用药。 我这么一解释,你应该懂了吧?这个医案,其实就是利用逍遥散加减,从而实现疏肝、健脾、养血目的的例子。 说起来啊,这个逍遥散,真的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逍遥二字,源于《庄子》。那里头讲:“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人生状态?古人觉得,无非就是让王肝气畅达,让脾气健运,让气血充足。这三件事儿,古人用逍遥散的配伍来一同实现。这样一来,可真的不知帮助了多少中国人,体会到了“逍遥于天地之间”的感受。 其实,逍遥散的运用,远远不止用于治疗梅核气。它能治疗的病,太多了。从内科到妇科,从口腔科到眼科,甚至包括一些男科病,它都可以派上用场。当然,前提是方正合拍。这里的奥妙,就不是一篇文说可以说尽的了。这就容我日后,慢慢给您聊吧。 逍遥散这个配伍,很常见,很常用,但也不是人人都可用。有的人说,我肝火旺,可以吃吗?不可以。肝火旺的人,遇上柴胡当归等药,会火上浇油。有的人时候,我消化不良,可以吃吗?未必。如果胃中有食物积滞,误用逍遥散,会加重痞满。所以说,它的运用,也是有讲究的,也该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进行。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