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阳 与浊阴性变,是体质疾病之基础。

 伟天英 2021-01-14

生命医学认为,疾或病,是由于内、外伤与生物钟功能失调合变、受损伤害过程性。

生理病理围绕气血津液、精神意志,气机气化之升降出入,分清别浊,疏调循环特色过程。

体现在脏腑组织,五官九窍、肢体、筋、脉、肉、皮、骨,情志、情态之形神之气上反映表达。

也体现在于中医学的本体观认识观上的生理观、病理观、诊断观、治疗观、养生及人文观六个方面的整体局部、宏观微观、病势病位病质过程,阶段性或变化规律性上。

而规律性之特点,与生理功能习性特色,生物钟流注节律,四季及天地人和等运气紧密相关。

“清阳”指体内轻清升发之气质与性或功能作用信息、机制。

“浊阴”指体内较重浊、粘滞的物质性,及其功能作用信息、机制。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阳主气,轻清上升,故清阳,清气出入耳、目、口、鼻,等上孔窍滋润气化。

阴主形,重浊下降,故浊阴,粘滞重着,或“阴成形"趋下,出于前、后阴等下窍或外体表。

故有:阳主卫外,故清阳。阴主内守,故浊阴。及三焦、经络因素方面之述,等。

因而形成清而守固、生化。浊而排、分泌化。

因清阳 与浊阴性质之变,气机气化失调综合,成形为较稳定、或特异性之体质疾病。

清阳与浊阴,是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之产物与机化。

它不仅仅只是肺气、脾胃饮食物所化生的精微物质与食物的糟粕之阴浊。它与肝功能疏泄解毒,肾精稳定贮藏释放密切相关。

清阳 与浊阴,既是来源肺气、脾胃物质水谷之支持,重要的是来自肝肾气化管理调控之必要性。

清阳 与浊阴性变,是体质疾病之基础。

本文为知识共享。

如使用不用,概不负责,并保留相关法律事项。

原创作者 罗占光中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