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秦可卿:越取悦别人,越委屈自己

 wenxuefeng360 2021-01-14
文 | 远山近水 · 十点签约作者

“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来官去,停灵七七四十九日……”

《红楼梦》里这一幕,是一场轰轰烈烈、盛况空前的隆重葬礼,昭然若揭着贾府的奢华鼎盛,又欲盖弥彰着其中的丑恶不堪。

似乎,也是对生命匆匆离去的呜咽和不甘,对那抹青春芳魂的浓浓纪念。

秦可卿,一个贾母眼里“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一个温柔妩媚、袅袅婷婷的姑娘,却成为红楼大戏中匆匆上场又悄悄谢幕的那一个。


有人说,她是《红楼梦》中最神秘、最有悬念的一个人。有人说,她是红楼第一淫乱之人。

这是怎样的红颜薄命?一场葬礼,掩埋不了众人的记忆。

一种称谓,定义不了一个鲜活的人生。秦可卿的生命虽然短暂,却也炽烈。虽有蒙尘,但又珍贵。

取悦越多的别人,委屈更多的自己

都说,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可是,就有一些人,出生到这个世界上,无根无依,不见父母,不知来路。

她们孤零零地落入尘世,嗷嗷啼哭时,四处不见人。

秦可卿就是这样一个弃婴,来到世上,就注定了一生的孤独。然而,天可怜见,弃婴终被一个好心人抱走。他就是秦可卿的养父,一个小官吏秦业。

秦业不能生育,面对老天“赐予”的秦可卿,非常疼惜,从小教她读书认字,教她学问礼仪。后来,又得了个弟弟秦钟。

秦可卿有了父亲,有了弟弟,有了家庭。

幸运如她,感受到人间良温。不幸如她,那根深蒂固的孤独和不安全感,一直笼罩在她的内心,如影随形。

也许是命运的额外补偿,秦可卿做梦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身世卑微的她,能一脚踏入人间最繁华、最鼎盛的豪门——贾府。就像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样倏然的变化,两种极端的境遇,让秦可卿始料不及,内心惊如小鹿。

此时的她,和刚进贾府的黛玉一样,生怕多说一句话,走错一步路,让人笑话。若说有些微不同,那就是,她比黛玉更加惶恐、更加恐惧。

有这样一句话:“婚姻的残酷真相是,要不娘家有钱,要不自己有钱。”

因为自己贫寒的家境和孤苦的身世,秦可卿缺乏足够的底气与硬气。

她感觉自己孤孤单单一个弱女子,被猛然推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豪华圣殿。

作为宁国府的长房媳妇,她的位置决定了要和府中上下人等接触,要打理一应大小事务。初入这座圣殿的她,能圆融周全、游刃有余地做到吗?

凭着一股儿时炼就的倔强,她做到了。她获得了贾母,公公婆婆以及下人们的一致认可,获得宁荣两府合族的同声赞美。

婆婆尤氏说她:“这么一个媳妇,这么个模样儿,这么个性情的人儿,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

又说:“她这为人行事,哪个亲戚、哪个一家的长辈不喜欢她?”


可是,俗话说:“人前显贵,人后受罪。”看起来的毫不费力,背后却是拼尽全力。

表面上,秦可卿的为人处世、理家掌事获得了全场满分,可谁又知道她背后的千万付出。这其中,需要多少次的委曲求全,多少回的殚精竭虑?

她敏感,她不容许自己出差错,让人笑话了去;

她自尊,她要协调好每一层关系,不让人轻看了去;

她好强,她要处理好琐碎的每一件家事,不招一句抱怨和诋毁。
她处处在意别人,唯独忽略了自己。书中描述她:“平日见了人有说有笑、会行事,可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

因为太力求完美,因为太怕失去,她年纪轻轻,却日夜思虑、心力憔悴。她不知道,取悦越多的人,委屈更多的是自己。

浮沉人世, 友情是一场安慰

这时候,她遇到了一生最好的知己凤姐。为什么是凤姐?

她俩都处在掌家理事的风口浪尖,都是家族媳妇的重要角色,拥有同样的使命,同样争胜好强的心性,都需要八面玲珑、如鱼得水般的能力手段。

不同的是,凤姐家世显赫,拥有满满的底气和硬气;凤姐性格火辣,更有雷厉风行的魄力和手腕。

而温柔可亲的秦可卿,只有通过发自内心的付出和隐忍,期望得到合族上下的有力支撑。因为自身的无力,所以渴望得到所有人的助力。

因为卑微,所以一个人都不愿得罪。


有人说,真正的友情,是一种势均力敌,是一种旗鼓相当,更是一种惺惺相惜。

那一回,凤姐应尤氏的邀请来宁府,第一次看到秦可卿的弟弟秦钟。

为了有所表示,平儿替凤姐安排好一匹尺头和两个“状元及第”的金锞子,作为表礼,凤姐还说太简薄了。

要知道,凤姐向来是在钱财上最精于算计的人,这是《红楼梦》中唯一一次,凤姐个人最大方地破费打赏了。

要不是内心在乎这段亲密的友情,哪有这样“爱屋及乌”的顾念?要不是人海茫茫、得遇知音的可贵,又怎会慷慨地付出,还嫌付出不够多、不够好?

有道是:“患难见真情”。一份诚挚的友谊,不在于意气风发时的交往,更在于对方经历坎坷、不顺时的不离不弃。

当秦可卿病倒在床时,凤姐一有时间就过来探视。那一次,贾敬的寿宴,当时宁国府邀请了,包括王熙凤在内的重要人物前来赴宴。

当宴席结束时,大家都去听戏,只有王熙凤没有去。她禀明了王夫人,抽出空档就去见秦可卿。

两个大家族中难得的知己,面对一边无尽的喧嚣,一边愁苦的病体,互相拉着手,低低地诉说着多少衷肠话。

这当中,有多少心痛、惋惜,有多少期待、感念。

直到尤氏打发人来请了几遍,凤姐才恋恋不舍地离开。秦可卿也撑起病体,向着凤姐的背影,连喊了数声。

向来神采飞扬、颐指气使的凤姐,则眼圈通红,悠悠地说:“好生养着罢,我再来看你!”


直到最后,秦可卿香消玉殒,也特意托梦给凤姐。不仅警醒凤姐“月满则亏,盛筵必散”的道理,更以解困方法悉以告诫、指点迷津。

有种说法是,托梦之人,都是关系亲密之人。

大概秦可卿死前最牵挂的也是凤姐了,她想点醒梦中人,拯救对方,乃至整个贾府的命运。

秦可卿和凤姐,一对难得倾心的知己。浮浮沉沉的人世间,友情又何尝不是一场安慰?这种安慰,是总有人懂你、惜你。

哪怕,就只有这一个。足矣。

飞蛾扑火的爱欲

蔡康永有句话这样说:“我们终其一生,不是渴望有人懂你,而是有人宠你!”

外人眼中,秦可卿尊贵典雅,人前人后,处处夸赞。可她的内心,一刻也没有真正轻松、安定下来。

她嫁入贾府,拥有了一个外表看上去,也是翩翩公子的丈夫贾蓉。

可是,一向在温柔乡打转,视感情为游戏的他,新婚燕尔的亲热劲过后,就对身边这个明艳照人的美妻视若无睹,慢慢地竟变得淡漠无比。

一朝进入贾府,嫁为人妇,她以为终于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地。可是,现实让她更觉大家族人事的复杂,婚姻的冷清。


就在这时,贾珍对她额外地予以关注和照顾。

她原本以为,公公是像婆婆尤氏一样,把自己看成儿女一般,对她嘘寒问暖、照应周全。她哪里知道,贾珍却是最善于在女人身上下功夫的风月老手。

贾珍作为公公的权威,她不敢违抗。贾珍是家族的族长,对她的庇护,让她获得了久难抓取的安全感。他对她无尽的怜惜爱宠,让她获得价值感。

心底无根无依的不安,以及身居高处的阵阵寒意,让她太渴望一份有力而亲密的支撑。

就像儿时,养父那双有力的双手,总在她无助时稳稳地扶持。

深陷迷情的她,哪里知道,这都是镜花水月的错觉,是一场意乱情迷的梦幻。

她意识不到,这世上任何人都无法给予全部依赖。男人教会你风月情愁,只有自己给得了天长地久。

她知道,这把欲求之火,总会熄灭。她知道,自己正如飞蛾扑火。可是,她无法抗拒,无力摆脱。


伴随着心底无数次纠结、悔恨,她的愧疚感像恶魔般缠绕着身心。

终有那一天,外人不绝的流言蜚语,老仆的昭然诟骂,耗尽了她最后一丝支撑。这个世界,她已经无路可退,无颜面对。

寂寥的深夜,她拿起白绫,让自己年轻的生命,荡悠悠地走向离恨天。

她罪孽深重,身心俱悴。只有结束生命,才能获得自身的救赎和解脱,才能保全家族名声和脸面。


秦可卿的短短一生,从落入人间的寂寞卑微,到繁华深处的决绝离世,留给后人很多不解和猜疑。

为什么同样的过错,身为女人,却要独自赴死?她飞蛾扑火式的悲哀,是那个年代,权力不对等下,弱者的无奈,是男权社会中必然的牺牲。

然而,她个人身上极强的不安全感和对宠爱的渴望,早就奠定了自己的悲剧人生。

孤独不代表就只能依赖,无力不代表就一定迷失。

英国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说:“在这一生中,你得成为自己的英雄。得用自己的力量和方式去赢,无论对你来说有多困难。”

现实社会中的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人生困境。很多人,一生走不脱原生家庭的阴影,一生走不出痴迷情感的深渊。

可是,要知道,这是你独有的人生。原生家庭欠你的,你只有自己去找回来。纠结不堪的迷情,也只有靠自己来清醒决断。

亲情、友情、爱情也许会是一时的依赖,可走出人生深渊的,最终靠你自己。愿你我此生爱过、恨过,不执迷、不后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