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41】“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吴义刚作品

 早6点半 2021-01-15

怀念父母

吴义刚(安徽)

又是一年冬至日即将来临,近日阴雨连绵,冬日的气温依然寒冷,百叶枯黄,一阵风来了,树叶漂浮游动,脚踩在上面,呼哧呼哧地响,环卫工人起早打着手电筒在清扫路面,早起的我,踏着露霜,迈着疾步,向公交站走去,等待公交车上班。人到中年,岁月的磨砺,养成了早起的习惯,生活及工作的双重压力,使人特别疲惫,由此想起我快乐的童年,记忆犹新,仿佛就发生在眼前,一旦记忆的闸门打开,记忆泉涌,一发不可收拾。

记得在我幼小的时候,也是冬日的早晨,白雪皑皑,大地一片银白色,好一派美丽的雪景。弟妹还在沉睡在梦中,朦胧中我发现父亲佝偻的身影,早起的父亲急忙打开煤球炉,用食盐洒在煤炉上,顷刻,煤球炉噼里啪啦的响起,放出蓝红色的火焰。烧水,接着用昨晚的剩米饭倒在锅里,盛上水,烧开。等弟妹起床,洗刷毕,每人盛一碗,咸菜、萝卜条是必备的,吃完,急匆匆向学校走去。父亲从来不吃早餐,空腹喝着茶水,有时喝点淡淡的盐水。父亲穿着雨靴,拿起铁锹,打开大门,沿着门前的雪路,用锹铲雪,铲出一条大路,父亲高大的身影,干劲有力的脚步印,伸向远方。在我的记忆力,怎么也抹杀不掉,等我们起床后,父亲早已走在上班的路上。

还曾记得:也是隆冬时节,周末的一个下午,我们哥弟三人,在父亲的带领下,来到大通清华池浴室,父亲帮我们兄弟三脱掉衣服,依次抱到澡堂水池中,洗好抱回穿衣,当抱起我来到水池边,热气腾腾,缺氧呼吸困难,心里还是比较胆怯。父亲小心的劝道:“不烫,等会就洗好了,等会,我买麻饼和麻花肠给你们兄弟三人吃。”,哥俩早已洗好,穿好衣服,小脸红扑扑的,嘴里呼着热气。等我洗好,父亲最后才到水池里洗澡,等父亲洗好后,我们吃着麻饼和麻花肠,父亲露出慈祥的笑容。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父亲已去世数年,中年的我感慨万分,父爱重于山,可怜天下父母心。

母亲是普通家庭妇女中的一员,我们家姊妹众多,一天的吃喝,洗衣缝补繁锁的家务缠身。屋前屋后种菜、小麦、棉花、油菜、利用闲暇之余做家属工,补贴家用。一家老小的单棉鞋,千层鞋底的千针万线,凝结着母亲的心血。常常看见母亲起早坐床上纳鞋底,蜡团裹着麻线呼啦的声音,时常在耳旁响起。每当冬季,两团蓝洗净的白菜,沥干水分,等晚饭后,洗好脚,把菜放在大缸里,一层白菜一层盐,沿着缸踩,等缸盛满了,用鹅卵石压着白菜,一个冬季就是一家人吃菜。中午稀饭,晚上,白米饭。老祖母常说:“米缸落,茅厕涨”,儿多母苦,只有我们经历过,才有刻骨铭心的体会。

还记得有一次,暑期二哥挑黄砂,做小工的钱,母亲给他做了一件蓝色的的确良衬衫,我哭着:“和母亲说偏心,哥有衬衫。我为什么没有。”过了几天,母亲买了白底蓝色格子的的确良布料,给我做了一件衬衫。“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已作古三年,慈母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父母的清白做人,勤俭持家。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铭记在心,并时常告诫子女们,淳朴家风,代代相传。谨以此文缅怀父母,永志不忘。

【作者简介】吴义刚,1965106日出生,安徽铜陵市义安区人,从小喜爱文学,从2014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活跃地方文学活动。偶有拙文刊登报刊,深感水平有限,愿诸位文友批评指正,将一如既往追求文学梦想,愿广大文友多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文学的明天会更美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