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霸笔记 | 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

 heshingshih 2021-01-15
书目信息

作者:一条咸鱼
文章来源:欲饮千杯

文献综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一难题的许多教导数不胜数。得益于网络的发达,现在很多牛人都有在公众号上分享如何做好文献综述的经验。

阅读这些牛人的经验,可以打破认知上的局限。然而,囿于篇幅,公众号上的牛人经验往往都缺少实操细节的描写。长期只阅读牛人经验反而可能会因为认知上得到了提升而误以为自己已经不错而眼高手低(个人经验)。

相比牛人经验,本书除了讲述认知上的道理外,还提供了大量练习和实例。学习过程中,严格按照本书所提供的问题追问自己会让自己很辛苦,但这才是真的练习。

此书一共150多页,篇幅不长,但干货满满。结合本书去思考老师课堂上的讲述和牛人经验,会有更系统和深入的理解。

下面分享前言和第一章部分笔记。

前言:文献综述的过程——入门指南

写文献综述前,先问自己:“我的论文是要呈现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还是要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论证,以便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文献综述的目的

依据研究目的分类,可以将文献综述分为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基本文献综述的目的在于展现有关某个课题的现有知识;高级文献综述的目的是揭示一个研究问题,从而进行深入研究。

基本文献综述(见图0.1)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文献综述必须包括:一个研究论题的发现及论者的观点、对研究问题的回答。


高级文献综述(见图0.2)需要进一步建立一个研究项目,这个研究将得出新的发现和结论。高级文献综述是确立原创性研究问题的基础,也是对一个研究问题进行探索的基础。


在高级文献综述中,研究者首先陈述有关研究问题的现有知识。根据发现,研究者提出研究论题,即哪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高级文献综述是寻找研究课题中未知领域的垫脚石。

虽然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所包容的任务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呈现知识和提出论题的方式是相似和并行不悖的。

文献综述的定义

文献综述是一种书面论证。它依据对研究课题现有知识的全面理解,建立一个合理的逻辑论证;通过论证,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论点,回答研究问题。
文献综述的过程

文献综述有六个步骤(见下图)

质疑:必要的前提

做文献综述时要注意

1、为什么?假如?这是真的吗?这些以及类似的问题是研究的基石。
2、个人观点不应该影响研究者的思考。
3、不要预先下结论。
4、要善于记录资料间的细微差别,不断探寻资料间的联系和资料的类型。
5、要善于进行批判性思考,衡量所有资料的正确性和价值。要检验任何问题的正反面,并通过具有充分证据的有力论证来提出论点。
6、扎实的研究来自长时间的艰辛工作。资料的鉴别、收集、分类和存储需要大量时间,是没有捷径可循的,所以好的研究都建立于对事实完整调查的基础之上。任何一个做侦探的人都知道,成功完成调查要有“踏破铁鞋”的耐力。
7、不断地自我审查:“我完成了什么?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作用?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选择主题——从日常兴趣到研究课题

如何将日常生活兴趣转化成研究课题呢?实现这一转变要经过三个转化过程。

第一,具体化。只有具体的问题才能作为研究对象。
第二,问题聚焦。限定的研究兴趣是否太复杂或包含了过多的研究对象呢?
第三,选择视角。一个研究课题应该是从相关学术讨论和辩论中产生或从学术作品中衍生出来。

第一阶段:选择研究兴趣

要平衡个人兴趣与学术兴趣


第二阶段:从日常生活兴趣中选择研究兴趣


你真正想研究的是什么?是否可以明确界定?你从哪几个关注点去进行研究?从哪个角度或立场能最好地进行研究?

研究兴趣的具体化和聚焦

例子:一个宽泛的研究问题

标准化考试的分数能在多大程度上体现学生的学业表现?

改进:学生在国家标准化语言考试中获得的分数能在何种程度上预测他们在大学科目A考试中的表现?

在标准化考试中,教师的测试准备能力对学生成绩有怎么样的影响?

第三阶段:根据研究兴趣确定研究课题


明确研究对象来重新确定主题,把日常用语转换成某学科的专业术语。必须使自己的研究与外界的关注和相关学术团体的工作一致。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呢?

学生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学科术语。学生经常应用自己的日常语言来表达和交流具体领域的专业问题。研究者所使用的日常用语基本不可能和研究领域的专业术语一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