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对华州故乡的历史回忆(三) 作者 魏宏发
我生于渭南市华州区侯坊村,今年八十有四。人老了常常想起幼年的人和事,藉着头脑倘清,我把我青少年时代的经过,作为故事,讲给故乡的后人和朋友听。 1、“沈阳乡” 华县的沈阳乡是民国成立后设置的,即县、乡、保、甲制度。只所以把华县西北角设置的乡叫沈阳乡,是因为西北乡有一条从西南角到东北角的渗水河,因沈阳乡大多村子在此河北边,按照大的地名在山北的称“阴”,在河北的称“阳”的慣例(如华阴在华山之北,洛阳在洛河之北),又因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把“渗水河”叫成“沈水河”,因而有了“沈阳乡”这个地方区域名。 2、“莱公乡” 沙河以东称莱公乡,是因为宋朝有个宰相叫寇准,他是华州渭南县人。他死在夏天,尸体从河南开封向老家移送时,牛车很慢,到华州时尸体已腐烂流水,所以当时的送葬官把他埋在华州西关外一里远的官路北边,表明他的故乡到了。寇家子孙也有迁来守灵的,住在墓北的渭河滩上。皇帝封寇准为“莱公”,大家也尊称他“寇莱公”,所以民国时把沙河东(石堤河)一片设置为“莱公乡(区)”。 3、“桓公乡” 因是西周的郑国故地,郑桓公又埋葬在县西沙河东边,民国时将这一片设为“桓公乡”。 4、“君朝村” 传说中唐时,郭子仪病死华州,唐肃宗感念他为唐中兴的功绩,又是儿女亲家,亲临华州,到华州的十里铺举行了告别仪式,人们便把此村叫成了“君朝村”。君沙村村委会 高振强 摄 5、“铺背后村” 因这个村子建在十里铺的北边,人们便称为“铺背后村”。我到宝鸡后多次到“扶眉战争”纪念馆参观,解放战争中扶眉之战,是陕西最大的战争,我在烈士名单中曾发现三位烈士(其中两人有照片)是华县铺背后人,我感到很光荣,他们是我的乡党。 6、“汾阳王牌坊与庙宇”的传说 据说当年郭子仪率兵在山西汾河之北,彻底消灭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唐肃宗奖封郭子仪为“汾阳王”。郭老死后,皇帝敕令华州州官在华州东关修建一座牌坊和郭子仪庙。牌坊修成后,上报朝廷,不想皇帝派宫人前来验查。州官因只修了牌坊,未修庙,情急之下,把附近的韩单庙加以改修,把韩单的塑身换成郭子仪。韩单的妻子看见韩单变成了郭子仪,羞得转过脸去。州官急得将她的脸搬正说:你不过是个小人物的妇人,本官今天作媒,将你嫁给赫赫有名的汾阳王了,老老实实陪伴他。后来华州人编了几句顺口溜:“庙是韩单庙,妻是韩单妻,州官来作媒,嫁给郭子仪”。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在咸林中学上学时,曾偕同学往东关看过郭子仪的牌坊,牌坊三门洞,修在石条和砖基上,横梁木的平木上有“敕建唐汾阳王郭子仪纪念牌”几个斗方字,中门洞两边的木支柱栏上,左刻有“文官下轿”,右刻有“武将下马”几个字。牌坊路北向东约十米左右,有一个坍塌古庙,上庙的台阶和庙基犹在,据说是当年的“韩单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