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六、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矢)气(即前21条转失气之意)者,更服一升;若不转(矢)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

 仲师之徒 2021-01-16

​十六、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矢)气(即前21条转失气之意)者,更服一升;若不转(矢)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

与承气汤也。原文214

【郑论】 按谵语发热,本可下之证,仲师斟酌,转矢气与不转矢气,以定可攻与不可攻之分。但转矢气而下之,复见脉微涩,此又正气之虚,此刻欲攻之,则恐正气不胜,不攻之,又虑邪气复炽,故曰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阐释】

 原文云:“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微为阳虚,涩为液竭,是阴阳两虚的表现,攻邪则伤正,扶正则碍邪,所以断为难治。所谓难治,并不等于不治,而邪实需攻,正虚宜扶,自以攻补兼施为宜。笔者认为可用四逆汤以补阳,加参、归、地以助阴,合承气汤而治之,则难治者不难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