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天专程跑了一趟福安西部那个神秘的地方

 福安百姓网 2021-01-16

前天专访福安西部那个神秘的村子

从地图上突然发现福安西部与周宁县接壤的一个村名,与原来一些资料的称谓有所不符,原先叫“竹洲山”,而现在叫“竹州山”,中间一个“洲”字为何缺“水”演变成现在的“州”字?其中的历史人文和现状又如何?带着这些好奇,前天一早,笔者专程跑了一趟这个神秘的地方,并沿着这大山中的盘山小路,经九龙漈到周宁七步镇,再从苏家山边的省道302线绕一圈回福安:

这个穆云乡最西部隐藏在深山中的畲族小山村,北部与晓阳镇的首洋村毗连,村后只有一条迂回曲折的山路通往穆阳。历史上,竹洲山村西部被一条南北走向的龙亭峡谷隔断了与周宁县的交往,南部被东西走向的龙亭溪阻隔,崖壁陡峭,溪流湍急,如果要往返周宁,行人需要拖拽藜条牵引竹筏过溪。因为这里盛产毛竹,又被水路阻隔交通的原因,故称该村为“竹洲山”,也叫“竹舟山”: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闽东水电站的建设,一条大坝截断了龙亭溪流,随着从坝顶通道连接该村的简易盘山公路相继建成,结束了因水阻隔该村的历史,有车可行了,原名“竹洲山”也因此演变成了“竹州山”村名。

现在大家前往竹州山村怎么走?请跟我前天的线路来。首先,笔者用高德地图搜过,从福安方向去竹州山,都要拐到周宁附近的七步镇往回走,请大家改用腾讯地图导航,便可以从贯穿康厝乡的302省道往周宁方向走,在到达闽东水电站附近时,公路右边有个山洞,并有路标,选择从右边的山洞进入:

一路沿着水泥公路走,峡谷风景无限好。看到了“红军洞”路标,过了“闽东水电站职工生活区”,在峡谷崖壁边的盘山公路往上小心爬行不久,便来到了竹州山村南面龙亭溪上的水电站大坝。可以在这大坝和库区欣赏美景:

大坝切断了龙亭溪流,下游平时基本断流,裸露的河床皆石,间有石臼和石洞,肖形象物,妙趣横生;大坝上游库区则碧波荡漾,山景倒映水中,风光旖旎。这龙亭峡谷两岸陡壁如削,野木古藤,苍郁葱笼:

从大坝顶部可行车的通道,可以沿着一条盘山的水泥公路直达竹州山村:

不过,从大坝顶到竹州山村这段小路蜿蜒崎岖,途中可能还有工程车经过,会车不容易,自驾者要挺起精神,谨慎驾驶!

竹州山村是福安市重要的革命老区基点村,是个纯畲族村落,素有“闽东畲族革命摇篮”之称。1928年中国共产党福安县委成立,县委领导马立峰、占如柏、施霖等同志,就利用畲族同胞居住偏僻、最受压迫、受苦最深和最有保密原则等条件,深入山村传播马列主义,宣传革命道理,特色革命对象,发展中共党员。之后,邓子恢、陶铸、叶飞、曾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常在此活动。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在此坚持过最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并在此设立过后方医院、修械所等:

竹州山村很小,就几座破旧的瓦房,其中正前方的一座是经翻新的革命故居,走进这里,随处可见当年革命斗争留下的物件,充满着革命的气息:

竹州村虽小,但这里的畲族同胞,却为中国革命付出了重大牺牲。1933年至1937年,国民党反动派多次派兵围剿竹洲山村。1937年冬甚至残忍地放火烧山,大火焚烧了三天三夜,从竹洲山至周宁苎园坪数千亩原始森林和上竹洲、下竹洲等村落全被烧成灰烬,十二泡等5个自然村的房屋遭受严重破坏。先后就有钟日住、雷成声、雷伏德、雷佬富、兰良红、兰寿森和钟凤朝等七位烈士,为闽东的革命事业,忠贞不渝,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另有27位群众惨遭杀害,葛藤弯自然村被灭户

竹州山是个行政村,下辖上竹洲、下竹洲、十二泡、三塆、曲坑、屏峰山、石厝下等七个自然村,现在留守村里的村民已很少,多数村民已在外谋生。为了方便这些在外谋生的畲族村民,政府已在穆阳镇区为他们安置了新的居住点,但这里原来热闹的一所小学依然如故:

现在竹州山村边的生态:

前天在竹州山村,看到了多年不见的一只老鹰在天空盘旋:

叶飞评价说:“在艰苦困难的斗争中,少数民族(畲族)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他们具有二大特点:一、最能保守秘密;二、最团结,不管敌人怎么摧残,他们始终忠于党。笔者怀着敬仰的心情,告别了竹州山革命老区基点村,折返回到水电站大坝,沿着通往周宁的盘山水泥公路,绕道九龙漈、七步镇、苏家山,再从302省道返程,又是一路秋景无限:

探寻革命老区史,建设现代新文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