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缠论指月录●总要之四:缠论的思维方式(1)
2021-01-18 | 阅:  转:  |  分享 
  
缠论指月录●总要之四:缠论的思维方式一个理论的诞生,必有其现实基础,也必有其演变过程。缠论作为一种理论,也不例外,必然有其与传统理论的联系。
也就是说,缠论必然是建立在其它理论的基础之上。所以,很多人眼中的缠论跟波浪理论、江恩理论、混沌理论等等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其实就
是缠论的演变由来。但一个理论之所以与其它理论区分,是因为该理论必有其独特之处。所以学习缠论,如果时间精力不允许,也可以不去研究缠论
是如何从其它理论演化而来,只把缠论当成一个独立的理论来研究。研究这个独立的理论,就要从理论的根基去钻研,弄懂这个理论的每个词汇背后
到底是什么意思,至于跟其它理论是否一致倒无关紧要了。一个理论要想成立,并在其它理论的土壤之上独立,必须要“判教立宗”,也就是要明确
指出其它理论的缺陷,从而宣扬自己的优势所在。必须要明确的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缠师采用“狂禅”的语言风格,整个博客到处都是诸如“绝
对性”、“一个月翻倍”、“有资格跟本ID谈股票的还是受精卵”这一类的文字。或许缠师的水平真的那么高,这些都是TA的真实想法,但更有
可能是在当时的环境下,为了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这三个方面是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的。对于理论的透彻研究,需要对这三个方面了如指掌。但对
于初学者来说,没必要研究到这个地步,先把缠论当成一个独立的理论,不去管与其它理论的异同,从基础一步一步学起就可以了。等到了有需要的
时候,再去学习更多的东西。但学习一个理论,还是要研究一下这个理论到底独特在哪里,也即这个理论有何最根本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这个理论
成为一个独特的理论。在我看来,缠论的理论方面并没有什么难题,学习缠论只要有初中文化水平就足够了。但缠论之难,难在思维方式的转变。思
维方式不转变,就很难理解缠论这么简单的知识是如何一步一步构建一座宏伟建筑的。缠论,号称数学一般精密;缠师又说,文科生学不会这个理论
;缠师还说,来这里,就要“洗心革面”。那么,究竟洗的什么心?革的什么面?这些东西说的都是一回事,就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一般人的思维方
式,是以经验、情绪、习惯等为基础,对现实事物做出特定反应的模式。其特点是“我觉得”、“我认为”、“应该是”、“看起来像”这样的词汇
频频出现,细究下去,这些模式的背后,是“我”为主体的主观认定。而缠论的思维方式,则是以人对客观规律的认知为前提,对客观条件的可能做
出深刻理解,以人的主观行为来对应客观条件,从而达到利用和改造客观规律的目的。其最大特征就是“完全分类”。要想学会运用缠论的思维方式
,首先要破除几个常见的思维误区。第一个要破除的思维误区是“决定论”思维。决定论思维,在缠论中又被称为“一根筋”思维。认为有一种东西
,可以输入某种起始条件,就可以得出一个准确的结果。这种思维方式认为这个世界或交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可以得到一个“起点----结果
”的必然过程。在交易中,决定论思维就意味着寻找一个“圣杯”,也就是寻找一个一买就涨一卖就跌的方法。找到了这种方法,就可以在市场中战
无不胜了。如果还存在了只要符合某种条件,后面一定会涨或者会跌的想法,就是决定论思维。前文已经说过,这种认技术为“主”的思维,跟认上
帝为主没什么两样,本质上就是否认了人在客观规律中的作用,违反了“人使理论而非理论使人”的原则。实际上,这种决定论思维时刻都在影响着
我们的判断和决策。即使认识到没有这样一种方法存在,也会下意识在其它方面表现出来。比如在走势图上画线,画来画去就自以为找到了赚钱的方
法。现实哪里会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呢。这种给出某个套路或模式,认为现实会按照套路模式运转的思维,是学习缠论的第一大敌人。现实和交易不存
在“上帝式”的决定论模式,是不是意味着就是随机模式或概率模式呢?这正是学习缠论要破除的第二种思维误区。随机论、概率论、不可知论等思
维模式,我笼统归为一类。这一类思维方式不仅否定了人的作用,连事物的客观规律都否定了。以概率论为例,很多人认为市场是有概率的,所以要
挑大概率的行情来做。且不说概率论正不正确,我见过有人用数学方法证明市场不是概率的,但我也看不懂。单就缠论而言,概率并不重要。某种情
况,一旦出现概率就是百分百,没有出现概率就是零。在没有出现之前就臆测其概率毫无意义。该情况的出现或不出现,对市场都只有产生影响或不
产生影响两种结果。缠论的当下就是结果出现时,做出对应的反应。概率论还包含了“黑天鹅”这样的事件。我们经常看到诸如“下半年有四大黑天
鹅”这一类的新闻标题,如果能被预测,就不叫黑天鹅了。黑天鹅事件之所以成为黑天鹅事件,就是因为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料之外,概率小到不
能再小。这种很多年都难得一见的现象,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一旦发生,只看其对市场的影响这个结果,然后应对就好。随机论认为走势是随机漫步
式的,毫无规律可言。如果相信这种观点,那未来的走势就处于随机状态,可能这样,也可能那样,犹如薛定谔的猫,可能死,可能活,可能不死不
活,可能也死也活,只有在箱子掀开的那一瞬间才确定(不懂量子理论,只是拿来做个比喻)。当下的操作就犹如无根的野草,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
地方,跟赌博毫无二致。至于盈利,那就完全凭运气、靠上天搭救,人的参与和存在变得毫无意义。决定论和概率论其实是同一种思维方式的一体两
面,其背后都是一种永恒因数论,认为走势被某种理论永恒模式化。由此可以再进一步,学习缠论还要破除“二元对立”的思维误区。所谓二元对立
,就是非黑即白、非善即恶、非好即坏、非对即错。举例来说,缠论究竟是“神缠”还是“废缠”?这个问题就是典型的二元对立思维。把缠论视为
神缠,就是把缠论认作自己的“主”,与信仰上帝无异。这个市场自然是没有神的存在,否则市场上的钱会被这个“神”全部赚走,那市场也就不存
在了;而把缠论视为废缠,其实根子上是一样的,也是在寻找那个“主”的存在。区别仅仅是一个还在寻找,一个是寻而不得之后的恼羞成怒罢了。
也就是想把缠论视为“主”,结果发现并不是,然后嫌弃至极,废了这尊神,继续寻找下一个。缠论既不是神缠,也不是废缠,只是一种工具。工具
只有顺手不顺手的区别,关键还是在人的能力。一件衣服,模特穿着好看,自己买回来穿上难看,是广告的错,还是自己长得丑?每个人都有每个人
适合的穿衣风格,同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适合的操作工具罢了。在破除了这些思维误区之后,就可以真正学习缠论的思维方式了。缠论的思维方式
是什么?“在技术分析里,不同的位次构成不同的走势类型,各种位次以无位次而位次。而如何在不同位次之间的灵活运动,是实际操作中最困难的
部分,也是技术分析最核心的问题之一。”(17课)大多数人看到这句话,看到的是“走势类型”这四个字,以为找到了走势类型就找到了金钥匙
,其实这句话的重点在“灵活运动”。如果把“走势类型”看成重点,就容易走入“学会划分走势类型,就能赚钱”的误区,更甚者会认为画好笔线
段就能赚钱。市场如果真的这么简单,几何老师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所谓“灵活运动”,就是在承认“市场不存在圣杯”的前提下,以某种标
准为基础,对走势进行各种分解组合。因为走势不可预测,没有哪种分解方式可以预测下一秒是涨还是跌,更不可能保证买入一定会赚钱。如果把走
势看做一个独立运作的客观存在,我们的分析是主观行为,那么,主观只能追随客观,而不能主观设定一个套子,让客观沿着套子走。一个技术理论
,如果能够逻辑自恰,可以对走势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完全分类,也就能达到使主观分析向客观存在靠拢的目的。换句话说,只要逻辑没有错误,分
类没有偏漏,理论就可以宣称“百分百”、“绝对性”。但操作不是这样,判断必有失误,操作总有变形。单只一个判断是否准确,就绝对无法当下
确认。一旦出现客观存在与主观分析相违背的情况,只能改变主观分析,去依附客观存在的改变。缠论即是如此,把所有客观存在的演化可能性全部
分类,然后按照某种标准把所有可能性的边界条件理顺,选择其中演化的某些关键位置介入和退出。因为无法(也无需)预测后续走势,所以在某个
位置介入,只是面临完全分类中的某些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在当下无法确定哪一种会成为现实,也不需要用概率这一类概念去考虑。操作者只需买入
后等待,后续走势的演化将把其中一种可能性变成现实,同时又在现实的当下出现更多的可能性。然后继续完全分类,并根据介入时确定的边界条件
决定当下的操作。完全分类,同时就意味着不预测。分类在形式上如果是完备的,那就不具备预测功能。同时完全分类也意味着非随机性,所有的现
实演变的可能性都在分类里存在了,包括概率小到不能再小的黑天鹅。在可能性与现实之间的演变中“灵活运动”,就是缠论的正确思维方式。现在
可以回答《什么是缠论》那篇文字里面的问题了:教你炒股票理论的总纲是什么?投资是一门艺术,而投资的艺术归根结底是资金管理的艺术,这就
像歌唱的艺术,归根结底是呼吸的艺术一样。而市场的波动,归根结底是在前后两个高低点关系构成的一个完全分类中展开的,明白了这一点,市场
就如同自己的掌纹一样举手可见了。《股市闲谈:G股是G点,大牛不用套》这一段文字出自《股市闲谈:G股是G点,大牛不同套》。这一篇《股
市闲谈》,在博客原文中要早于108课中第一课出现,所以很多网上的版本都没有收录进去,收录的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在我看来,这一篇
文章是108课的第0课,也是教你炒股票理论的总纲,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上面这段文字。把这段文字分解一下,就是108课详述的内容。前
半段的“投资是一门艺术,而投资的艺术归根结底是资金管理的艺术,这就像歌唱的艺术,归根结底是呼吸的艺术一样。”这句话,就是缠论教你炒
股票理论的本质。看过马克思的《资本论》的第一卷的第一篇,就会看到有两个个公式:W-G-W和G-W-G。在这两个公式中,W代表商品
,G代表货币。这两个公式指的是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某两个片段。第一个公式,先有商品,然后通过商品交换得到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交换商品。
第二个公式,则是先有货币,然后通过交换得到商品,然后再把商品交换出去换回货币。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第一个简单的公式就是普通工薪
阶层的一生。先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商品),换回工资(货币),再用工资(货币)去购买自己生活所需的物品(商品)。而资本家则用第二个公式
。先用货币买到包括工人劳动力在内的商品,然后把商品出售再换回货币。资本家之所以成为资本家的秘密,就隐藏在这个公式中。资本家通过投入
一定量的货币(比如100元),购买原材料、厂房、设备、工人的劳动力等,然后通过出售制成品来获得超过原来数量的货币(比如120元)。
在这个过程中,100元变成了120元,这个多出来的20元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就是工人的劳动。我们小时候学过的“剥削”就是指这个过程中
增值的那部分原本应该属于工人,却被资本家拿走了。在这里不详细展开论述,可以自行去看《资本论》。要想成为一个资本家,怎么能不看《资本
论》呢?股票市场之所以具有这么大的魅力,就在于其形式跟上面的第二个公式一致,都是希望通过货币--商品--货币的形式完成货币增值,从
而避免被资本家剥削。只不过股票市场是把商品这个中介,换成了股票而已。但从本质上,这两个是有差别的。商品生产出来是可以被人使用的,也
就是具备“社会财富”这一属性。所以资本家的资本升值过程是对社会有贡献的,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会千方百计提高生产力水平,这也就
是为什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要比以往所有生产关系都更先进的原因。但股票交易不是这样。股票交易的过程中,并不生产任何对社会有用的产品,仅
仅是对筹码的交换过程而已,筹码本身一文不值。这个系列第一篇所提到的“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就在于此。如果是看中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
力,认定公司未来会通过为社会提供更多有用的财富,从而投资进去,那期待的应该是在这个财富创造过程中,按照股份比例应得的那一份,也就是
股息。如果研究所谓上市公司的“价值”,找到被低估的标的,那价值就仅仅是作为低买高卖的依据,这依然属于投机。马克思把商品交换过程中“
商品换回货币”这个过程,称之为“惊险的跳跃”。如果跳不过去,商品换不回货币,商品未必被摔碎,商品持有人却一定会摔坏。资本家在出售商
品时,面临的风险就是卖不出去或低价卖出。很多人据此说资本家的风险太大,所以应该获得相应的高收入,而工人没有这种风险,所以应该获得较
低的收入。其实与资本家卖不出货这种风险,相对应的应该是工人拿不到工资这种风险。这种风险不是资本家获得工人创造的价值的理由。同理,在
股票市场,买入是没有问题的,风险来自于买到的筹码卖不出去(比如连续跌停、停牌、退市等),或者只能低价卖出。股票交易本质上就是一个资
金(货币)管理的过程,如何通过这种筹码交换的活动使货币增加,才是我们的目的。因为筹码本身一文不值,所以进入股票市场,意味着风险的无
限增大。资本家破产还能剩点破铜烂铁,股票市场破产就什么都没有了,更何况那些带杠杆的期货、外汇类。风险意识,应该成为每一个进入市场的
投机者的提前教育和必备素质。风险来自于投入与产出的不对等。由于市场价格不能由我们决定,也不能预测,所以如何降低成本,应该成为资金管
理的重心。比如缠师说的任何不是零成本的股票TA都不放心,就是因为筹码都是废纸,一文不值,所以在成本降低到0之前,风险一直都在。与之
对应,交易的钱,必须是自有且无时间压力的闲钱。任何有成本(借贷等)或有时间压力(未来要用或还等)的非自有(代客理财等)的资金,都是
增加交易的风险。加杠杆更是把风险增加到极致,到时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交易不是一锤子买卖,必然要多次买入卖出。这样,多次交易之间的
成本也需综合考虑。每一次交易应该视为总体交易的一部分。比如某次交易造成的亏损,应该视之为总体交易的成本组成之一。如果不能把控未来的
收益,那么控制亏损就成为降低风险的必要路径之一。出于风险不能集中到一处,那么分散买入不同股票就是个好办法,鸡蛋不能放到同一个篮子里
就是这个道理。而同一只股票的不同级别对应不同仓位,也就是一个降低成本和风险的处理方法。以上仅仅是举例,资金管理是一个庞大的话题,整
个投机过程就是一个资金管理的过程。而技术体系只是如何实现这个过程的一个具体方案而已。从这个角度去看,整个教你炒股票理论也只是这样一
个或几个具体方案的教学实例。当然,前文也说过,缠论包罗万象,在每个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但大多数人或者说大多数刚开始学缠论
的人,眼里只有技术,所以也只能从技术开始学起。而更重要的东西只能等看到了再去学。那么,前面那段话的后半句“而市场的波动,归根结底是
在前后两个高低点关系构成的一个完全分类中展开的,明白了这一点,市场就如同自己的掌纹一样举手可见了。”就极为重要了。这句话还可以再细
分一下,分成:前后两个“高低点”、高低点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的“完全分类”、完全分类中的“展开”。108课所有内容都在这几个词
汇中间了。所谓技术,是指以K线图表为基础,对价格运行轨迹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操作依据。交易,本质上就是寻求低买高卖。那么只要低点进入,高点卖出就能盈利。所有的技术分析体系,都是如何寻找高低点的游戏,缠论也不例外。但缠论既不认为有什么方法可以完全确定高低点在当下的可靠性,也不承认有任何方法可以确认当下是否属于高低点的转折。所以缠论的技术分析是通过对高低点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以确认市场强弱,从而判断是否值得介入。笔线段、3K重叠(未来将会重点解释)、趋势与盘整、背驰等等,都是为了寻找这个“高低点”。中枢、中枢的延续新生升级、走势类型的转折与延续、级别、递归等等,都是高低点之间的“关系”。完全分类就不用说了,上面所有都是为了完全分类服务的,都是为了寻求完全分类的边界条件。“展开”就是在完全分类的关系中灵活运动。明白了这句话,就明白了缠论的技术体系,甚至可以自己独创出属于自己的缠论技术系统。不明白这句话,就只能沉沦在细节中不能自拔。接下来,就要进入这句话中,从基础开始学起。
献花(0)
+1
(本文系雨三112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