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方言丨连襟=扁担?

 忆乡忆客 2021-01-18
又见乡村
我们还有更多丰富有趣的话题,点击关注哟!

在普通话中,人们把姐妹的丈夫之间的关系雅称为 “连襟”,而在山西方言中则俗称为“担子”、“挑川”、“挑担”或“夜不停”,也有叫“连襟”的。叫“连襟”的方言区有:北区的山阴、大同县,朔州的平鲁区,忻州以及河曲、偏关、保德、五台等地;西区的交口县;中区的榆社、太谷、平遥、阳泉;东南区的长治等地。称为“挑担”的地区为:北区的浑源、灵丘等;西区的中阳、柳林、离石、临县等;南区的洪洞、临汾、闻喜、稷山等。大同市广灵则称为“夜不停”或“挑担”。运城芮城称为“担子”。晋南左权称为“挑川”。

山西大部分地区用“挑担”、“担子”、“挑川”这些称呼,意思都差不多,都与“挑”有关。这是有一定的历史地理原因的。

首先是历史文化原因。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山西方言中亲属称谓的称呼也受这一思想的影响。父系的亲属关系一般称为“内”、“大”,母系的多称为“外”、“小”。女方嫁到男方家,要随男方称呼亲戚,叫男方父母也是“爸”、“妈”;男方叫女方父母为“叔(伯)”、“婶(大)”。男方称妻子的姐姐为“妻姐”、“大姨子”,妹妹为“小姨子”,弟弟为“小舅子”。可以看出妻系的称谓就不是很严格,那么,称妻子的妹妹或姐姐的丈夫为“挑担”、“担子”、“挑川”更是一种谑称,体现了宗法制下的人伦关系。

其次是地理文化原因。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山川塬峁,丘陵起伏,交通非常不便。运输方式多为肩挑和背背,经常能看到人们用担子担东西,担子和农民便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一般都是男的担担子。所以,用“挑担”、“担子”、“挑川”形容两个男人的关系就不难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妻系的称谓本来就不很重视,再加上妻子妹妹(姐姐)的丈夫,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就又隔了一层。因此,两个丈夫的关系就如同“担子”的两端似的,姐妹就是连接他们之间的“担子”。

最后,“挑担”、“担子”、“挑川”到“连襟”词义发生了转移。“挑担”、“担子”、“挑川”本来都是动词,后来变成了名词,进而引申为一种两婿关系。“连襟”也有相互关联的意思,它们在引申义上有相似之处,后者显得更“雅”一些。

可见,称谓虽为一种外化的符号,但也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山西方言中“连襟”的称谓便形象地表达了这一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