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珍贵的明遗构

 苏迷 2021-01-18
《姑苏晚报》2021年01月18日 B08版

  洛雪

  作为名闻中外的园林城市,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年左右,那些历史悠久的古典园林大多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不复存在,只能凭借文字资料,阅知其一二。苏州现存的园林中,当属沧浪亭最为古老(建于北宋中期,距今约1000年),余者多为元、明、清诸朝所建。尽管如此,在诸多古典园林中,真正明朝之前(含明朝)修建的景点和建筑,已然寥若晨星,在大大小小的园林中,我们现在还可以寻觅到为数不多的明代遗构,它们是货真价实的明代真品,在此意义上来看,更显珍贵,是苏州古典园林的瑰宝。它们经历了四五百年岁月的冲蚀,脆弱日甚,值得千方百计好好保护。

  乳鱼亭位于艺圃东南部,西临水池,是一处明代遗构。乳鱼亭为方形攒尖顶,10根立柱,南北各四柱,东面入亭处两柱,形成空门。亭子的木构部分与众不同,相当奇特,亭中有十二个斗拱,在转角斗拱间,又置有45度角的月梁,又称角梁,角梁微成弧形,线条很是优美耐看,这也充分彰显了明朝的建筑特点。天花板以四个散斗承托,这种结构在其他园林的亭子中极为罕见,尤其珍贵的是在斗拱、月梁、枋和天花板上,都有造型独特、色彩斑斓的草龙图案,体现了明代的特色。所谓草龙,是一种含有龙形象的卷草图案,又叫“卷草缠枝龙”,头部有明显的龙头特征,而身、尾及四肢都演变成了卷草图案,整体往往呈现S形,并有继续延伸的感觉,产生一种连绵不断、轮回永生的艺术效果。亭子四隅的椽子形成“菩萨顶”的结构,即做成辐射状,非常精巧,又很坚固。角梁微成弧形,穹顶的草龙图案更加丰满耐看,穹顶中间为圆形,绘有大型草龙,四面为围角,形成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彩绘的草龙图案极其少见,因年代久远,早已褪色,仅存白色的痕迹。近年园林开启彩绘修复工程,整个修复需要三到五年时间,以精细的修复水准,修旧如旧,旨在不让彩绘继续褪色风化。亭东南水湾上架一明代平弧形三跨石梁桥,即乳鱼桥。乳鱼即幼小之鱼,宋人王禹偁曾云:“观乳鱼而罢钓。”有怜惜幼鱼之意。乳鱼亭的匾额为苏州书画家张辛稼所书。亭前抱柱联云:荷淑傍山浴鸥,石桥浮水乳鱼。为韩秋岩所撰,程可达的墨迹。

  由倚虹亭进入拙政园中部,倚虹亭的西部即倚虹桥,一座以花岗岩石条铺成的平板桥,桥长4米有余,因是明代遗构,筑成小桥的16根石条显得色泽灰暗,斑驳古朴,年代感与沧桑感极强,倚虹桥所处的位置较低,离水面很近,桥的立柱端部雕着莲花状图案。小桥的南面地上铺有盘长的图案。佛门有八件法器,又称佛门八宝,它们分别是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和盘长。盘长虽列八宝之末,却能代表佛门八宝的全部,俗称“八吉”,象征连绵长久不断,它的结构特点是无头无尾,一通到底,永无止境。因为佛学追求贯彻天地万物的本质,达到心物合一、无始无终和永恒不灭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这座不起眼的明代小桥,寄托着园主的佛教信仰。

  我国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但明朝留下的遗迹已难觅踪影,唯独在园林中部的远翠阁之西面,还可见到一座用青石筑成的花坛,为初建留园(东园)时的遗物,仍可品味到一丝明代的建筑风韵。花坛呈长方形,高约50厘米,由12块大青石条构成,南北约4米长,东西约3米多,除西面(靠近水池)外,三面石条上都有精美的浮雕图案,如瑞兽伴日、双鹿同欢等,显得既典雅又古朴。四个转角处还装饰有莲花的雕刻图案。花坛内栽植着牡丹和芍药,每每春天来临,国花盛开,典雅高贵,雍容华美,夺人眼球。

  上面提到的古桥、古亭、古花坛等,是苏州园林中500年前遗留下来的真正为数不多的“老东西”,它们是不可复制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它们更显珍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